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将军在给天皇的建议书中写道:“英国可以得到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原料,美国可以得到加拿大和南美洲的资源。但是在日本,粮食供应和原料同人口相比在减少。如果我们只希望发展贸易,最终必将被打败……最后,我们将一无所获……最好的政策在于采取积极措施,去获取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权利和特权。

——《全球通史》

材料二“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开罗宣言》

材料三1950年7月,杜鲁门命令第七舰队驻进台湾海峡,声称台湾未来的地位须经联合国决定。

——《战后美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田中认为必须“获取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权利和特权”的理由和实质。

(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美国政策有何变化?分析其原因及后果。

2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七七”事变后,日本大举进攻中国,特别是进攻上海、华中和华南等地区,直接损害和严重威胁英、美、法等西方国家在华的经济利益和地位。面对日本的严重挑战,美国有一部分人主张对日本采取强硬态度,进行反击;另一部分人,由于同日本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并受孤立主义影响,竭力反对制裁日本。虽然英日在中国的利益冲突不断加深,但因受日益紧张的欧洲局势的牵制,英国在远东的实力和地位不断下降,在处理对日关系中,不得不更多地仰仗美国。英国首相张伯伦宣布,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英国绝不对日本进行制裁,法国则因国内政局动荡,又忙于西班牙内战,无力顾及远东,因此它的对华政策是跟随英美。在上述背景之下,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继续采取利己主义的两面手法。

——摘编自张怀德《国家关系史•第五卷》

(1)依据材料,指出美、英、法三国的对日政策及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方对日政策的影响。

3 . 集体安全是一种保障所有国家生存与国际和平的制度。在这种机制下,每个参与国都认为破坏和平是对所有参与国共同的挑战,即参与国认为其他国家的安全是所有国家的安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

(2)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

(4)……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所需的最低限度。

(5)对所有殖民地的要求做出自由的、坦率的和绝对公正的调整(14)为了大小国都能够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主完整,必须成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美国)威尔逊《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原则”》1918年

不符合有关国家人民的愿望,不得改变他们的领土状况;所有国家的人民,愿意在何种形式的政府之下生活,都有权自由选择;……在公海上不受阻碍地自由地航行……任何国家如侵略威胁他人,则须解除其军备。

——《大西洋宪章》1941年8月

材料二   既然大地上各个民族之间普遍已占上风的共同性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以致在地球上的一个地方侵犯权利就会在所有的地方都被感觉到;所以,世界公民权利的观念就不是什么幻想的或夸诞的权利表现方式,而是为公开的一般人类权利、并且也是为永久和平而对国家权利与国际权利的不成文法典所作的一项必要的补充。唯有在这种条件之下,我们才可以自诩为在不断地趋近于永久和平。

——聚德《论永久和平》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大西洋宪章》比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在构筑集体安全方面更为务实。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集体安全的展望有何看法。

4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阁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二在二战结束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

—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

请回答:

(1)驳斥材料一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被迫接受联合公告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终战决议》。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0年,法国沦陷之后,丘吉尔告诉英国人民:“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我们将在着陆地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道中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决不投降。”7月,在不列颠之战中,纳粹德国空军拥有的飞机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机在性能上则要更为先进。而且英国人还使用了雷达。在这些优势的帮助下,英国和英联邦自治领的几千名战斗机飞行员成功地击退了纳粹德国空军。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谁掌握了北非,谁就掌握了地中海的制空权,就控制了由欧洲到北非的海陆交通运输线。二战中,英国和德意双方在北非沿海宽不过100公里,长达2000公里的狭长地带展开旷日持久的拉锯战。1942年10月,英军与德意军队在埃及决战,英军取得决定性胜利。
——摘编自齐世荣等《世界史•现代史(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击退纳粹德国空军入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2年这场战役的名称和英军指挥官,并分析该战役的意义。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美国这次参战是“被迫”的,但并不等于说它是毫无准备的,更不能说它没有自己的战略考虑,仅仅是为了帮助民主国家而已。……在英美首脑发表的《大西洋宪章》中,虽然罗斯福用“普遍安全体制”代替了丘吉尔提出的“有效的国际组织”,但仍然令人想起当年威尔逊提出的“国联”。

——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柯克帕特里克和舒尔茨对于第三世界的麻烦制造者们使用武力的观点,正符合里根所持有的信念,即美国肩负着在地球上扩展民主的使命。对这种使命的信念可以追溯到17世纪,并且在20世纪已经有了一位为之奋斗的先驱伍德罗·威尔逊。因此,里根把握住了美国信仰中一支深刻的脉络。在1985年的“里根主义”演说中,他清楚阐释了自己的政策,他宣布:“我们的使命是培育和捍卫自由与民主。”对此,美国人必须支持那些“在每一个大陆上,从阿富汗到尼加拉瓜的人们来反抗苏联支持的侵略行为,使他们也拥有我们从生下来就享有的那些权利……对自由战士的支持就是自卫。”

——沃尔特·拉费伯尔《美国、俄国和冷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对待战争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美国的国际战略。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在20世纪为此所做的努力。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0年6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戴高乐将军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向法国人民发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他通过英国电台多次向法国人民发表演讲,指出法国输掉了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法国并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
在英国政府帮助下,戴高乐重新组建了法国军队,并且很快投入到盟国在非洲和欧洲战场的战斗中。1941年9月,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1943年改组为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并与各盟国建立了外交联系。1944年6月,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法国临时政府。诺曼底登陆后,法军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并在盟军协助下解放了巴黎。1944年10月,英、苏、美等国先后承认了法国临时政府。联合国成立后,法国和美、英、苏、中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摘编自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将军号召法国人民坚持抵抗所持的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法国复兴的历史经验。
2016-11-27更新 | 2196次组卷 | 24卷引用:专题19-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