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苏联军队入侵波兰时波兰政府要求英国政府按照英波互助条约对波兰提供援助对此英国政府的反应是英波互助条约并不适用于苏联侵略波兰的情况……1939918英国内阁决定与苏联接触用英国的机器换回英国急需的木材。10 11日,英苏签订了关于木材和橡胶等物资交换的协定恢复了双边贸易关系。此后,双方还计划就发展两国贸易关系继续谈判。对英国来说,加强英苏贸易关系除了经济上的利益之外还可以以此作为改善英苏关系的切入点,从而为加强英苏政治联系、防止苏德进一步合作奠定基础。

——摘编自檀跃宇《二战初期英国张伯伦政府对苏联政策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苏联政策的转变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对苏联政策转变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二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三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
(2)根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

3 . 材料1938年以后,随着德意法西斯在欧洲连连得手,其征服世界的面目暴露无遗。希特勒不仅获得了欧洲巨大的军事、地理优势,威胁到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利益,甚至还将手伸进了美国的“后院”——拉美,成了美国的直接竞争对手。……截至1941年,美国在欧洲的直接和间接投资总计达200600万美元,在亚洲和大洋洲的投资仅为85300万美元。

1939年11月,罗斯福签署的“新中立法”中将取消武器禁运条款改为“现金购货运输自理”,由于英国的海军运输发达,又有强大的海军,故此法对英国极为有利。1941年3月,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授权以租借或贷款形式向某些被认为其国防对美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的国家提供武器及其他物资。从此美国成为民主国家的巨大军火库。苏德战争爆发后,该法案又扩大到苏联。根据“先欧后亚”战略,美国的战略物资和军事力量源源不断地进入欧洲。罗斯福最终彻底战胜了孤立主义,“先欧后亚”战略得以坚定地贯彻执行。

——摘编自黄光耀《二战中美国奉行“先欧后亚”战略之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中美国奉行“先欧后亚”战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二战中美国奉行的“先欧后亚”战略。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法国在法德边界采取消极态度,又在其他地区开展一些徒劳的行动,这一切都正中希特勒的下怀。他突然开始入侵法国,这大大挫败了盟国的士气,也使他的将军们瞠目拜伏,对于希特勒从阿登利用装甲部队突袭的想法无人表示反对。就在法国还在为挪威战败晕头转向时,就在盟国军事后勤工作还是一团糟时,他动手了。

这次进攻法国的军事赌博是完全胜利了。战争在1940年5月10日打响,六个星期以后,法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希特勒得到了他所要的一切。双方悬殊的伤亡人数展示了德国的巨大军事胜利。6月10日,意大利作为德国盟友参战,6月24日签署的法国与墨索里尼的停战协定中包括了法国在战后从各殖民地撤军。

——摘编自【英】保罗·约翰逊主编《现代:从1919年到2000年的世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败亡的影响。
5 . 【加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本世纪之交,它(英国)开始封锁德意志并且于1914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是由于内部的不团结,德国在1918年被打败了。

当我们的士兵在西线攻击英法联军的时候,俄国武装力量在东线的存在变得越加危险。在1940年8月,我总结道,考虑到布尔什维克军队师团的强力扩充,帝国东部各省不应该再被忽视,它们总是极其容易被战争摧毁。

然而,诸上种种正是英国和苏联希望看到的。事实上如此多的德国军队,特别是空军部队被迫部署在东线,使得德国人民的领导阶层不能给西线的战争带来一个根本的解决方案。这正是英国和苏联的政策的目标。英国和苏联都希望尽可能地延长这场战争,来削弱整个欧洲的力量并使其陷入永久的萧条。

——希特勒1941年6月22日凌晨对全国的讲话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希特勒对一战中德国战败原因的认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中1940年下半年至1941年上半年欧洲的战争态势。希特勒此番讲话后,德国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结果如何?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温斯顿丘吉尔针对日益临近的世界大战说:“我们不可能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着法国被德国吃掉。……如果英法联合一致行动,仍然无法抗击德国,那就需要另找一个伙伴——俄国。……为了挽救英格兰,我们不惜同魔王打交道。”

             ——肯福莱特《圣彼得堡来客》

材料二 19416月苏德战争爆发前,有人问丘吉尔将对苏德战争持什么态度。他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至少也要在下院发表一篇同情魔王的声明。”

——[]特鲁汉诺夫斯基《丘吉尔的一生》


请完成:
(1)在材料一、材料二中,丘吉尔为何均称俄国(苏联)为“魔王”?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是怎样同“魔王”打交道的。
(3)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丘吉尔的外交准则是什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英法两国酝酿对德实行经济封锁。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开始从陆地到海洋,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对德全面经济封锁。1939年11月,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英法两国海军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行检查,扣留教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截止到1940年4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43%。

—摘编自(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

2018-06-09更新 | 2814次组卷 | 27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程考试历史(选考)试题
8 .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
珍珠港事件美军日军
参战兵力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28艘,潜水艇5艘6艘航空母舰、441架飞机、2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和30艘潜艇
损失20艘舰船、188架军机被击沉炸毁,2403人丧生、1178人受伤29架飞机、1艘潜艇、5艘袖珍潜艇被击沉,55名飞行员丧生

材料二     美国提前发觉日本海军计划,1942年6月4日伏击日本舰队,取得中途岛战役的重大胜利。
中途岛海战美军日军
参战兵力230架飞机,3艘航母,8艘巡洋舰,11艘驱逐舰450架飞机,,8艘航母,11艘战列舰、23艘巡洋舰、65艘驱逐舰
损失1艘航空母舰、1艘驱逐舰和147架飞机,阵亡307人4艘大型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332架飞机,110名飞行员和3700名航员阵亡

                                        ——以上材料数据引自《二战巅峰战役之经典大海战》
(1)根据以上材料比较两次海战的异同点。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军在中途岛海战中取胜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3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中方欣然领诺。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方希望以中国为主,中方要求美国主持,中国派兵协助。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美方询问中国是否希望获得琉球群岛,中方提出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美方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与九龙合成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但后为丘吉尔拒绝。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此外,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问题。

—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开罗宣言》的内容,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政府首脑会晤所反映的美国战后东亚秩序构想。

2017-08-04更新 | 2948次组卷 | 27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七七”事变后,日本大举进攻中国,特别是进攻上海、华中和华南等地区,直接损害和严重威胁英、美、法等西方国家在华的经济利益和地位。面对日本的严重挑战,美国有一部分人主张对日本采取强硬态度,进行反击;另一部分人,由于同日本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并受孤立主义影响,竭力反对制裁日本。虽然英日在中国的利益冲突不断加深,但因受日益紧张的欧洲局势的牵制,英国在远东的实力和地位不断下降,在处理对日关系中,不得不更多地仰仗美国。英国首相张伯伦宣布,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英国绝不对日本进行制裁,法国则因国内政局动荡,又忙于西班牙内战,无力顾及远东,因此它的对华政策是跟随英美。在上述背景之下,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继续采取利己主义的两面手法。

——摘编自张怀德《国家关系史•第五卷》

(1)依据材料,指出美、英、法三国的对日政策及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方对日政策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