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7年日本发动对中国的全面进攻,严重损害了英国在华的殖民利益。张伯伦抱怨说:“在当前欧洲有两个脾气暴烈的独裁者这种情况下,我们简直经不起同日本进行争吵”。同时他还认为日本不仅可以作为反苏的突击力量,而且可以作为英国在远东牵制美国力量的平衡器。英国报刊不断发表文章,宣扬日本的军事威力,直言日本能够迅速征服中国。英国军队主动从华北和长江流域撤出,把自己所占据的地盘腾出来让给日军,日军很快占领中国的大片领土。1938年,日本20.19%的进口物资来自英国。英国驻华大使卡尔,奔走于日本侵略军与国民党政府之间,积极进行劝降活动,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反对,英国的劝降阴谋才没有得逞。中国先后于1937年9月和1938年9月,两次向国联提出申诉,控告日本侵略中国,要求国联对日本实行制裁,英国操纵国联,否决中国要求对日本实行制裁的提案。日本占领广州后,中国与外界的水上交通已基本上被日本封锁,英国开始在缅旬公路上加以阻挠,切断中国从陆上与外界联系的重要交通线,阻止外国货物运进中国,企图迫使中国屈服。英国还大谈中国军事力量的软弱,鼓吹中国难能抵挡住日本的侵略,散痪中国人民的斗志,以免影响英国在印度、缅甸及其他附属国的殖民统治。如果英国不压制中国的抗日斗争,日本不敢贸然扩大侵华战争,更不敢悍然发动太平洋战争。

——摘编自杨湘海《张伯伦的绥靖政策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1)据材料,指出日本全面侵华后英国采取的政策及具体措施。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采取该政策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
2022-11-12更新 | 422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21119日,苏联以强大的兵力进攻了斯大林格勒的南北两面。经过四天的迅速推进,苏军成功地包围了为夺取伏尔加河上的斯大林城而长期作战的德军。当突围也许还有可能时,希特勒为了保持威望,拒绝批准撤退。相反,德国人试图组织援军从西面冲破苏军的包围圈。经过激烈战斗后,德国援军被卡在距离被围的德军大约不到二十二英里的地方。苏军展开新的合圈攻击,迫使德国援军急速向西撤退,以免在斯大林格勒遭到被切断的命运。德国的迟迟撤退注定了纳粹军队在斯大林格勒的命运。194322日德军投降。德军再也不能盼望军事上获得全面胜利了······在1942年夏季和秋季,运送给养的工作迟延不前,直到1943年才有大量的武器、食品和军事运输工具从西方调来,用以供应苏军日常的给养。在北非牵制着德军的一部分力量,在西欧拖住德国的其他后备部队,英美的作战努力对于苏德战场的进程,当然是有深厚影响的。

——摘编自[英]阿诺德·托因比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格勒战役能够取得胜利的必然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的影响。
3 . 中俄(苏)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对两国发展和世界局势都有显著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更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一个高水平、强有力的中俄关系,不仅符合中俄双方利益,也是维护国际战略平衡和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保障。经过双方20多年不懈努力,中俄建立起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充分照顾对方利益和关切,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当前,中俄都处于民族复兴的重要时期,两国关系已进入互相提供重要发展机遇、互为主要优先合作伙伴的新阶段。……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是两国人民共同心愿。我们双方要登高望远,统筹谋划两国关系发展。普京总统讲过:“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中国也需要一个强大成功的俄罗斯”。我完全同意他的看法。我们两国共同发展,将给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将为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正能量。我们两国要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以实际行动坚定支持对方维护本国核心利益,坚定支持对方发展复兴,坚定支持对方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定支持对方办好自己的事情。

——2013323日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的演讲

材料二:201310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如下图)


梅德韦杰夫表示,俄中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保持密切合作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对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俄中各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俄方愿与中方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及多边机制框架下的战略沟通与协调,推动两国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摘自新华网


请回答:
(1)历史上,中苏两国人民曾经是盟友,也曾共同打击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请用二战中的相关史实对此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归纳概括当前中俄两国建立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何特点?
(3)根据两则材料归纳指出:为什么“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中国也需要一个强大成功的俄罗斯”?
(4)从俄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可以吸取哪些教训?
2022-04-2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美英等盟国向苏联提供了大规模物资援助。在数条运输线路中,经由波斯湾、伊朗抵达苏联的“波斯湾走廊”通道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盟国援苏物资中的四分之一左右经此运往苏联,对苏德战争及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积极影响。美英苏三国在开辟和利用“波斯湾走廊”运输通道过程中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合作。美英苏因“波斯湾走廊”的开辟和利用同时出现在伊朗并因此与其产生交集,伊朗作为美英苏“合作平台”深陷大国矛盾之中。各方“合作”尽管伴有异议歧见和矛盾相向的情况,但在反法西斯战争大背景下最终做到了殊途同致合作共赢——“波斯湾走廊”运输通道在纵横捭阖的大国关系变化中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马德义《二战期间围绕波斯湾走廊援苏物资运输通道的国际合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斯湾走廊”开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波斯湾走廊”开辟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

三、铁路与公路交通。西有平汉铁路,南有陇海铁路,东有津浦铁路,有菏泽经濮县虽公路有破坏,因平原关系,无大妨碍,仍可通车。

四、……(辖区)共18个县城,大小市镇200余个,村庄万余个,人口有300万。

五、……在粮食方面能自给有余,村庄相距有二三里,村村有沟道,便于开展游击战争。

……

七、群众组织,有自卫队、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

八、群众武装,一般每县有个独立团,县长兼团长;有的有个基干大队;根据地内有游击小组。

——摘自《冀鲁豫边区的概况》(1940年4月)

材料二   你们在去年一年打了大小几千次的仗,打死五万以上的敌伪军,打退了常常几倍几十倍的敌人进攻……收复了许多的失地,许多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和人口是扩大了……你们的大功劳,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各国人民也已明白。

——摘自《中共中央向敌后军民致贺电》(1944年1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根据地对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贡献。
2020-07-09更新 | 3916次组卷 | 29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材料   二战爆发后,美国担心德国会将矛头指向西半球,宣布将西半球建立中立区。为保证在中立区的海军力量,1940年国会通过了“两洋海军法案”,授权海军部建造1万架飞机用于新航母,48艘硬式飞艇用于“中立巡逻队”的反潜艇。到1941年,美国中立区扩大到大西洋彼岸的亚述尔岛、格陵兰岛和冰岛。1940年法国投降后,美国会高票通过了“两洋海军法案”,打造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大舰队。为保证《租借法案》的顺利实施,在1941年5月德国击沉美国商船后,罗斯福正式下令海军保护从美国到冰岛的跨大西洋航道,并将英国、加拿大的商船纳入护航体系。1942年春,228艘装备有雷达系统和平面位置显示器的新型潜艇建成并投入使用。参战后的美国与德、日展开了激烈的海权争夺战。大战结束时,海军较参战时人数增长20倍,舰船增长60倍,飞行器增长24倍。

——据卞秀瑜《二战期间美国世界海权霸主地位的确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海军在二战期间快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海军快速发展的影响。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一战后,日本妄图独霸中国,但遭到了英美的抵制。1927年7月,日本田中内阁制定了吞并全中国的侵略政策。1936年,广田弘毅内阁又确立了“南(太平洋)北(苏联)并进”的侵略路线。为牵制苏联及英、美在东亚的势力,日本迫切希望联合德国消除其侵略扩张的障碍。1936年11月,日德缔结了“防共协定”。这个协定打着“防共”的招牌,来掩盖其反苏,反英、美的本性。此后,日本加大了在中国和东亚地区的侵略步伐。1940年,随着侵华战争陷入泥沼和北进苏联尝试的失败,日本要求日德军事同盟公开化、明朗化。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订立军事同盟。根据协定,日本和德国制定了在苏联、印太地区的联合军事作战计划。但直至二战结束,他们始终都没有进行实质性联合军事作战。

——摘编自武向平《1936—1941年日本对德政策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6—1941年日本对德政策制定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1936—1941年日本的对德政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在德波战争中德国势如破竹的情况下,苏联却迟迟不肯出兵……德国是处在趋向于立刻结束战争并达到和平的国家地位中,而那在昨天还高喊反对侵略的英国和法国,却主张继续战争而反对缔结和约。英美等国直到法国被击败后才想到联合苏联。1940年,以反共著称的丘吉尔给斯大林写了乞求联合的信。但苏联的愿望是让各方立即达成和解而实现一种制衡,而不是让战争持续和扩大下去,甚至在1941年6月21日晚上收到德军翌日进攻的情报后,斯大林仍然坚持:“边境各军区的部队绝不要上挑衅的当,以免引起麻烦。”

——摘编自潘高志《简析冷战前苏联对西方政策的沿革》

材料二   1941年6月23日,斯大林便向苏联和共产国际领导人指示,各国党应不再提出社会主义革命问题,共产国际要退出公开场合。7月13日,苏英签订了对德作战的协定,苏联加入了反法西斯同盟。1943年10月,莫斯科苏美英三国外长会议上,三方共同宣言:同盟国家要把战争一直进行到敌人放下武器并无条件投降为止。

——据伊·费·伊瓦辛《苏联外交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斯大林对德国法西斯侵略态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斯大林产生上述两种态度的国际背景。

9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首先离去的当然是来自欧洲的犹太难民。他们感谢上海这个“诺亚方舟”使自己免遭纳粹毒手,但他们毕竟只是把上海看作临时避难地,并无长期居留的思想准备。一俟世界各地硝烟散尽,和平恢复,他们便着手去寻找一个可以永久居留的新家园。此外,他们大都有家属和亲友没能逃离欧洲或逃到了世界上其他地方,在战时与他们失去了联系,因此战争一结束,他们便急于探寻亲人的下落或去与亲人团聚。这也是他们在战后急于离开上海的一个原因

—潘光、周国建《二战后在华犹太人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成为容纳犹太难民“诺亚方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初期部分欧洲犹太难民离开中国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