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12月,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意图通过图书传播运动“阐明国家打仗的原因”,“反映美国的参战进程”。在一系列声势浩大的宣传举措下,美国民众懂得了战争旨在“保卫自由”,爱国捐书活动在美国社会如火如荼展开。同时,出版界发起建立“战时图书协会”,该协会通过创设、印行“军供版图书”作为“精神装备”给作战前线的美军。“军供版图书”对美国政府来说,成了分发给士兵的“必需的或器装备”。这种旨在适应服役美军具体环境的图书,采用特别的印制技术。“节约空间需的或器很希也柔软,更容易装进口袋里或装入背也兵发起了募集资金和图书的运动,最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摘编自莫里·古皮提尔·曼宁《当图书进入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美国发起图书传播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书传播运动的影响。
2 . 犹太难民来华犹太难民情况简表
时间人数
19331937.810001500
1937.81939.820000
1939.81940.620003000
1940.61941.1220000

1933年的纳粹政权曾鼓犹太人移民,但纳粹政权控制范围之外的国家限制了这一行为-如果流亡者多是被纳粹政权剥夺了财富的穷人。波兰驻德国大使利普斯基在19389月与希特勒谈话“为犹太人问题的解决,我们波兰人将在华沙为他建造一座辉煌的纪念碑。”1939年美国政府拒绝载有900多名欧洲犹太难民的轮船进入美国,1940年和1941年,美国国会相继否决了向难民开放阿拉斯加州和接纳2万名德国犹太儿童的议案。

1933年,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向德国递交了抗议书,谴责希特勒的反犹暴行。19386月到10月,仅以找到的签证号码推算,中国驻维也纳大使馆总领事何凤山发放了1900多份签证,使数千犹太人逃离屠杀。1939年《东方杂志》刊文“虽然我们在上海尚有十多万难民的生活不易维持,但我们只要能力能办到,总可以尽力帮助犹太难民,我们应站在弱小民族的联合战线上,一致对付欺凌弱小民族的敌人。”自194112月起,日本对上海犹太难民采取了类似于敌侨的管理方式,至19458月,难民们终于迎来了自由。据学者研究指出,上海当时接纳的犹太难民比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印度五国所接纳难民总数还多。

——摘引自王健《逃亡与拯救:二战中的犹太难民与上海》


(1)纳粹屠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令人痛心的人间惨剧。依据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二战期间犹太难民问题的认识。
(2)在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依据下面时间轴的提示(序号),结合相关历史进程,写出标志性的历史事件。简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现实意义。
2022-05-21更新 | 329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7105日,罗斯福总统特意选择孤立主义的大本营芝加哥,发表了主要针对日本侵华的“防疫”演说,强调“必须作出保卫和平的积极努力”。但是,就在罗斯福讲演的第二天,《华尔街日报》就在头版刊登了题为“停止对外干涉,美国要和平”的社论;《商业金融记事报》也发表文章,声称美国对欧洲和亚洲国家的政治困难没有责任,应该对国际行动保持疏远态度,因为它们只会损害美国的独立、安全和幸福;《商业日报》也警告说,经济制裁将产生“严重后果”,而且对制裁的支持将是“迈向战争的一大步”;美国的六大和平组织联名发起了一场征集2500万人的签名活动,要求“避免使美国卷入战争”,众议员菲什甚至提议弹劾总统。鉴于此,罗斯福只好赶紧缩了回去,美国在制裁日本和援助中国方面都无所作为,日本的侵略战争步步升级。

——摘编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和平主义势力反对干涉日本全而侵华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和平主义势力反对干涉日本全面侵华的影响。
2022-05-1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适应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9822日,希特勒宣称“毁灭波兰是我们的第一号任务”。23日,在莫斯科签订的《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的《附属秘密议定书》中规定:“在一旦波兰国家所属领土上发生领土的或政治的变动时,德国和苏联两国利益范围将大体上以比萨河、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一线为界”。91日,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93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但未按照盟约从空中和陆上发动攻势以缓解波兰所受到的致命打击。917日,苏军入侵波兰。106日,英法拒绝希特勒提出的和平建议,声称要把战争进行到底,宣称恢复战前的波兰国家是他们进行战争的目的。同时,英法支持成立了以资产阶级温和派为主的波兰流亡政府,在波兰侨民中组建了武装力量,参加了保卫法英的战斗。法国沦亡后,波兰流亡政府迁到伦敦。

——摘编自程人乾《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国际舞台上的波兰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对待德国入侵波兰的态度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应对德国入侵波兰的举措并说明其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010月,日本向苏联提出建议,要求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并建议将两国一切有争议的问题放在缔结条约之后。苏联拒绝日本的要求,提出须解决苏日之间重大问题后签订中立条约的建议。日本最初拒绝苏联的要求,但不久改变了态度。1941413日,日本外务大臣松冈洋右和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条约规定,维持彼此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互相尊重领土完整,互不侵犯;如果缔约一方成为一个或几个其他强国的战争对象时,缔约另一方将严守中立。……此外,双方声明“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摘编自颜声毅等《现代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与苏联签署《日苏中立条约》的背景。
(2)分析《日苏中立条约》对远东和世界带来哪些影响。
2022-05-15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湖南专版)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日中立条约》是苏联与日本于1941413日在莫斯科签订的。在签订《苏日中立条约》的同时,苏日双方代表还签署了一个共同宣言,作为条约的附件。其内容是苏联保证尊重伪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苏联官方及学术界一直认为,该条约的签订是苏联在面临严峻考验的关键时刻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它的签订“巩固了我们祖国远东边境的安全。在希特勒德国的威胁日益增长的情况下,它有助于维护远东的和平”,并“制止了日本侵略”,因此是“我国外交上的伟大胜利”。英美等西方国家则认为,此条约解除了日本南进的后顾之忧,“使日本军队腾出原本要守卫西伯利亚前线的手来,移向并占领了新几内亚和菲律宾群岛”,因而苏联对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摘编自黄光耀《<苏日中立条约>评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日签订《苏日中立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日签订《苏日中立条约》的影响。
2022-05-1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演练(三)历史试题

7 . 材料   地中海南畔的北非、西亚地区合称中东,英国把它看作仅次于本土的第二个战略重点地区,不仅因为与“战争血液”-石油有关,而且是大英帝国得以维系的生命我和“腰带扣”。阿拉曼之战的胜败,不仅关系到大英帝国可能会遭腰斩而解体,计划中的美英联军在西北非登陆后东西夹击非洲军的前提能否实施,也关系到北非的德军可能越过苏伊士达河进入西亚,与自高加索南下的德军会师于海湾,以致德、日法西斯在印度洋会师。而且还关系到苏联与英美的陆路联系能不能保持。……丘吉尔把它看作是大英帝国“命运的关键”。盟军在阿拉曼的胜利使纳粹德国占领埃及、控制苏伊士远河和中东油田的希望破灭了。此战役结束了非洲军团的攻势并使轴心国在北非战场转入战略撤退。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丘吉尔把阿拉曼之战看作是大英帝国“命运的关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曼之战的影响。
2022-05-1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2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三)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召开六次恳谈会就北进还是南进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多数人主张南进,理由是日本的大部兵力正用于中国,北进实际上办不到。南进的目的是为了抢夺南方的丰富资源,也是为了切断英美援华的补给线,迫使中国投降。1941年大本营陆军海军部又作出《对南方施策纲要》,认为只有欧美国家对日禁运威胁到日本生存等情况发生时,才能对南方实施武力。1940923日,日本军队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926日,美国宣布对日本实行钢铁禁运。为了南进,日本又于27日与德、意缔结同盟条约,以德制美,共同对付英美:另一方面,又与苏联签订《日苏中立条约》,稳定苏联。1941年,日本决定继续南进。美国立即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对日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资。194112月,日本决定偷袭珍珠岛。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采取南进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日冲突的实质及后果。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1622日凌晨,德国突然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2000多公里的漫长战线,以北方、中央、南方3个集团军群突然向苏联发动袭击。929日至101日,苏、美、英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美英以武器装备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这是三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采取的联合行动,表明已参战的苏联和尚未参战的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内的逐渐联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1942年元旦,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运用自己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附庸;保证互相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美、英三国签订“议定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历史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联政府为了实现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构想,于1941924日发表声明,同意《大西洋宪章》的基本原则。929日至101日,苏、美、英三国代表在莫斯科集会,签订了三国协定,规定英、美在短期内供给苏联武器和物资,苏联则为英、美军事生产提供原料,三国协定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030日,罗斯福代表美国政府宣布给苏联10亿美元贷款。117日,美国把租借法案扩大到苏联,为向苏联提供军援创造了有利条件。

——陈勇《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和西方关系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所构想的集体安全体系实现的过程。
2022-05-1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2届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