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089月,罗斯福促使国会通过了一项兵役法案,规定21-35岁男子均在选征之列。这年底,他又成立以威廉·努森为首的生产管理局,以协调军用与民用生产。

1941年春,当德国把战区扩大到格陵兰、冰岛和丹麦海峡后,罗斯福立即决定将中立巡逻延伸至大西洋西经25度,并在格陵兰建海空军基地。苏德战争爆发后,罗斯福立即宣布将苏联排除于中立法之外,以便美国船只能驶往苏联港口。7月又删去上年兵役法中禁止派遣入伍者到西半球以外地方去的条款。不久又派霍普金斯前往莫斯科与斯大林作了长时间会谈。19418月,美英两国首脑发表了《大西洋宪章》,宣布了反对侵略扩张、保护国家主权、解除侵略国的武器、确保战后和平、建立普遍安全等原则。9月,苏联也宣布同意《大西洋宪章》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英苏政策的转变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英苏政策转变的意义。
2021-08-2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2016届高中毕业班“卷中卷”大联考(二)文综历史试题
2 . 制度创新和人文情怀是时代的两个重要驱动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重要发展而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苏格拉底的灵魂深处,为了坚守自己的理念,他选择了“神所给予最容易的死法”,规避了人生最痛苦的时刻。他表现出英勇不屈的精神。选择死亡,直面死亡,等待死亡,临危不惧。对于死亡,他毫无申辩之词,因为他认为他是在践行真理与正义,在他的思想中,“守法就是正义”,违背了神的意志的“法”,就是非正义。最终毫不犹豫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摘自(古希腊)色诺芬《苏格拉底评传》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能力。对这种模式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亚当·斯密和大为·李嘉图从经济学的角度予以支持,杰里米·边沁则从伦理学的角度予以支持。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论证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只有在最“自由”的状态下才能最好地发展,一切国家干预都会对经济规律不受节制地起作用,才能把这个国家引向富强。杰里米·边沁告诫说:良好的社会应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只有当每一个人都追求到他自己的最大利益时,全社会的最大利益才能够实现。斯密——李嘉图的“自由经济理论”和边沁的“功利主义”是英国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英国走上了自有资本主义道路。

——摘自钱乘旦许杰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   马奇诺防线,是法国在20世纪30年代为了防御德国和意大利,在边境线上修建的一批国防永备工事的总称。还在设计筹备阶段时,它就吸引了当时世界各国军方的注目。建造完成后,其规模之大、构思之精妙,都不禁让人啧啧称奇,一时间被认为是“牢不可破的要塞”。但是,由于法国在“二战”前期迅速败北投降的糟糕表现,使得战后马奇诺防线背负了太多的骂名。

——摘自翁伟力《最强防线的破灭——二战马奇诺防线》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格拉底选择去“死”的原因。结合所学,苏格拉底“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对后世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工业化模式形成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从最“自由”的状态这一角度指出英国实现工业化的经济学理论、代表作及其对英国的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法国修建马奇诺防线的目的。结合所学,说明“马奇诺防线背负了太多的骂名”的原因。
2021-08-23更新 | 197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2021届高三高考考前原创热身历史试题(选考)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3年,苏联已经在卫国战争中取得了优势,反攻已是必然,所以英美都要首先考虑到阻止苏联进一步在欧洲扩大自己的优势。英美盟军为履行美、英、苏首脑在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上达成的关于在西线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协议,决定在法国诺曼底地区登陆,向纳粹德国的军队发起反击。7月24日战役结束时,盟军共投入288万人,5300多艘战舰和近1.4万架战机。德军投入的兵力达51万人。战役中,盟军共消灭德军11.4万人,击毁坦克2117辆,飞机245架。盟军方面约有12.2万将士牺牲。艾森豪威尔在诺曼底登陆后说:“毫无疑问,诺曼底战场是战争领域所曾出现过的最大屠宰场之一,那一带的通道、公路和田野上,到处塞满了毁弃的武器装备以及人和牲畜的尸体。我所见到的那幅景象,只有但丁能够加以描述。一口气走上几百码,而脚步全是踩在死人和腐烂的尸体上。”此后,盟军继续向欧洲腹地推进,在3个月的时间里相继解放了法国和比利时等国,并攻入德国本土。

——摘编自《硝烟诺曼底》


(1)根据材料,指出美英开展诺曼底登陆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诺曼底战役的特征及其影响。
2021-08-1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协作区2016届高三一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曩.

材料   斯大林格勒会战后,希特勒为了挽回颓势,调集东线的精锐部队,于19437月在苏德战场上发动了第三次夏季攻势,在库尔斯克100多公里长的狭窄地段,以90万兵力,配备了近2700辆坦克,上万门火炮和2000多架飞机,实行重点进攻,企图再次夺田战场主动权。由于1943年夏季苏军在兵员和装备的数量和质量上已占优势,事前又获悉了德羊的意图和可能进攻的具体时间,所以不像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那样被迫应战,而是先放行动,调集了133万兵力,3400多辆坦克,近2万门火炮和2100多架飞机,还在后方集中了大量预备队待命。

战役从75日开始到823日结束。712日在普罗霍罗夫卡发生了二战中最大的坦克战,双方投入了约1200辆坦克。德军损失惨重,战役由此转折.苏军经过50天浴血奋战,歼灭德军约12万,坦克师和机械化师约1/3。从此,苏军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并展开全线反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库尔斯克会战苏军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库尔斯克会战苏军胜利的影响。
2021-08-1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16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罗斯福及其外交顾问都相信,殖民主义是压迫性的,同时也是不公正的。他们认为,试图在战后对亚非地区加强殖民统治,只会招致这些地区人民的强烈反对,并造成新的国际和地区冲突。为了同欧洲诸国合作击败德日法西斯,罗斯福需要在战时和战后保持这种合作关系。同时,他也怀疑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是否能够迅速走向自治,担心过早实行自治可能会导致的后果。权衡利弊之下,罗斯福提出了针对殖民地问题的国际托管制度,并在19456月召开的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上通过。根据《联合国宪章》第76条规定,托管制度的基本目的应为:促进国际和平及安全;增进托管领土居民政治、经济、社会及教育之进展,并以适合各领土及其人民之特殊情形及关系人民自由表示之愿望为原则,且按照各托管协定之条款,增进其趋向自治或独立之逐渐发展;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提倡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并激发世界人民互相维系之意识;在社会、经济及商业事件上,保证联合国全体会员国及其国民之平等待遇,但以不妨碍上述目的之达成。

——摘编自李艳娜《“委任统治制”与“国际托管制度”之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期美国提出建立国际托管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二战后美国主导建立的国际托管制度。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9月至1941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共向中国提供飞机924架、坦克82辆、步枪5万支、子弹约1.8亿发、炮弹200万发以及其他军用物资。苏联对华贷款达2.5亿美元,来华的苏联志愿人员约2000名,其中约200名牺牲于中国战场。在日本侵占东南亚,经东南亚的其他运输线路均被切断后,苏联援华的西北运输线路成为这一时期的唯一中外交通线,显得弥足珍贵。

材料二   实际上,二战期间,中苏两国是—种互相援助的关系。一方面,苏联的远东外交战略如果没有中国的配合与牺牲便实现不了,以致最终难逃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另一方面,中国从战略物资供应上援助了苏联。研究显示,19371945年,中国向苏联提供了大量钨砂、锑、锡等重要战略物资以及包括桐油、羊毛、生丝、毛皮、毛皮原料等大量农产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俄】彼得罗夫、陈开科等《二战期间中苏形成互相援助关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全面抗战爆发后苏联实施对华援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面抗战期间中国对苏援助的作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英统帅部之所以选择塞纳湾作为登陆地域,是因为有种种迹象表明,德军以为盟军最有可能在加来海峡沿岸登陆,故而将之列为重点防御,放松了对塞纳湾地域的防御。塞纳湾登陆地段处在英国南部各类飞机的作战半径以内,海军也能从东西两面对之进行可靠防御。至于登陆时间,粟裕以为之所以选在194466日清晨,乃是经过各种因素测定后认为这是登陆的最佳时间。一是这时能见度最好,二是潮水最大,便于登陆舰船靠岸和清除障碍物。

——摘编自《粟裕大将评点诺曼底登陆战》

材料二   毫无疑问,诺曼底登陆针对的是德国,但它又不只是针对德国,战役目的还在于阻止苏联西进。关于第三次世界大战问题,随着东西方争先恐后挺进柏林,矛盾也日益尖锐起来。美国驻苏联大使哈里曼向罗斯福发电报称,“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苏联是一个独裁政权,它终结了我们熟悉和尊重的个人自由和民主”。杜鲁门总统继任后,哈里曼建议他的首要任务,是防止苏联野蛮入侵西欧。

——《诺曼底登陆是“冷战”的序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盟军选择在诺曼底登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诺曼底登陆是‘冷战'的序曲”的主要原因。结合二战后的有关史实,说明为了“防止苏联野蛮入侵西欧”,美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2021-05-0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一中、广灵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英向德国投放传单及无线广播的部分内容

时间内容
1944今日的德国战争工业给摧毁了什么,明日的德国和平工业就要缺少什么打不赢的战争多持续一天,恢复和平而体面的正常生活的时间就要更长每个德国人就要更为艰苦。(传单)
战争的继续意味着造成更多无益的损失和牺牲,意味着战争将在德国本上结束,这就难免使德国人民遭到毁灭,使其生存化为乌有。(传单)
一旦万物皆毁,回头就来不及了。战争结束得越早,对德国就越好。(传单)
1945莱茵兰城市的普通居民对盟国军队无须害怕。(无线广播)
盟国所决心摧毁的不是德国人民,而是德国的战争机器。(无线广播)
结束战争,对德国来说意味着获得一种人们得以生存的严峻而公正的和平。(无线广播)
大规模报复行动是盟国正在竭力加以反对的事情之一。(无线广播)

——摘编自【英】迈克尔·鲍尔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


(1)根据材料,指出1944年和1945年美英对德宣传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英对德宣传的影响。
2021-06-0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六十六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苏联人在斯大林格勒的巨大胜利、英国人在埃及的突破性进展、盟军在法属北非的登陆、墨索里尼的垮台、盟军对德国的连续不断的轰炸和日本舰队在太平洋的失败,战争开始出现了转折。库尔斯克战役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从这以后,苏联人掌握了主动权,德国人则反攻为守,以防止他们的撤退变成大溃逃。势力均衡的这一转变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西方对苏联红军的大规模援助,这种援助大约始于斯大林格勒战役时。但西方给苏联的40万辆吉普车和卡车、22000架飞机(主要是战斗机)和12000辆坦克总共只占苏联红军所使用的全部军用物资的10%左右。如果苏联不能生产出另外90%的军用物资,如果苏联最高指挥部面对头两年惊人的军事和经济损失不能建立和训练新军队,苏联的胜利原是不可能……希特勒本人也促成了苏联的胜利,因为他为了给德国移民腾出地方而推行消灭或削弱东方诸"低劣的”斯拉夫民族的种族主义政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库尔斯克战役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库尔斯克战役的影响。
2021-05-1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1届高三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美英三国于194524日至11日,在雅尔塔召开了首脑会议。会议的议题包括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及成立联合国等议题,其中远东问题主要指苏联对日作战问题。三国以中国主权为代价,满足了苏联提出战后在中国东北有特权的要价,也保证了美国和英国在中国的政治利益,苏联则同意对德战争胜利后两至三月内参加对日作战。会议签订了《苏美英三国关于远东问题的协定》,因担心引起中国强烈反对,以及世界舆论的影响,苏美英三国将该协定作为机密不予公布,而是等待合适的时机迫使中国同意,因此这一协定也称《雅尔塔秘密协定》。该协定是二战后苏美英瓜分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张少冬《雅尔塔秘密协定对战后中国的秩序安排研究》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签订《雅尔塔秘密协定》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会议产生的主要影响。
2021-05-0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