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为重要的问题。……只要战争还没有开始,总是有希望防止它爆发的。你们知道,我正在为和平而努力到最后一刻。

——英国首相张伯伦的广播演说(1938年9月27日)

材料二如果一旦发生显然威胁到波兰独立的行动……英王陛下政府有责任给予波兰政府全力支持……法国政府已……明确表示,它在这个问题上与英王陛下政府采取相同的立场。

材料三必须静待敌人进攻,并在由堡垒和壕堑构成的无法突破的延伸线前遏制敌人。

——英法联军总司令的命令

材料四要是法国军队在广阔的战线上……发动大规模进攻,那么他们几乎毫无疑问会突破边界。

——一位纳粹军官的自白

请完成:

(1)材料一中,张伯伦是针对什么事情而发表广播演说的?演说反映出英国政府的态度如何?

(2)材料二反映出英国政府的态度有何变化?其原因是什么?联系材料三和材料四,你如何评价这种变化?

2018-04-0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3单元第4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测试)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15年各国军舰吨位统计简表(单位:万吨)

国家西班牙法国英国俄国其他国家合计
吨位数622.8360.9316.7315.39121.88

——《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1922年《五国海军条约》规定的五国战列舰总吨位限额(单位:万吨)

52.552.531.517.517.5

材料二

日本偷袭珍珠港

中途岛海战中美军轰炸机迎击日舰

材料三必须保证日本不再次威胁美国及世界和平和安全。……对日本本土必须进行军事占领。这种占领必须有利于在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下时,为盟国利益而行动的主要同盟国……在主要盟国中,意见发生不统一的时候,就按美国的政策执行。

——《美国占领日本初期的基本政策》(1945年9月22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15—1922年美国海军实力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2)有人认为:“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法西斯侵略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简述理由。中途岛海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三所标榜的美国占领日本的目的是什么?其实质又是什么?

2018-04-0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师大版2018届高中历史选修3第3章第3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

3 .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0年夏天,英国人和他们的帝国正在垂死挣扎。纳粹德国与共产主义苏联前一年夏天在莫斯科签订的协议很快就让这个世界看起来完全不同了。通过苏联,柏林与亚洲和印度次大陆建立了一系列新的联系,这将改变西欧与中亚地区未来的贸易和资源路线。然而,这种改变极度依赖于苏联持续而坚定的支持。尽管在入侵波兰后的数月内,大批货物和原材料涌入德国,但这一过程并不总是那么烦利。谈判相当激烈,特别是涉及到小麦和石油,德国人对这两项物资的需求极为迫切。每次交货的谈判都令人担忧且耗时长久,几乎成了德国人焦虑的最大根源。1940年7月,希特勒以其最典型的风格宣布了这一冒险行动,他将其描述成意识形态之战。1942年春,希特勒批准了一项代号为“蓝色行动”的计划,命令德军从俄罗斯南部出发攻占高加索地区的油田,这些油田已经成为第三帝国战争规划的核心。正如将军们和希特勒本人所意识到的,这是一次野心勃勃的大胆进攻,而且很可能会左右最终的胜利天平。

——(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对苏联发动战争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实施“蓝色行动”计划的结果及影响。

2018-03-23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初期,苏联失利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大批优秀指挥员在肃反运动中丧生,使苏军战斗力受到严重削弱;临战之前,尽管多次获取德军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苏联领导人坚持认为德国在打败英国前不会侵略苏联,因而没有做充分的临战准备;苏联的防御战略思想不当,把主要兵力和军用物资配置在国境线附近,致使战争一开始,就遭到德军“闪电战”的沉重打击。前线防线一旦被突破,就很难组织纵深防御。

请完成:

(1)根据材料,归纳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失利的原因。

(2)结合材料评价苏联的“东方战线”。

2018-04-0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3单元第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练习 )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按照丘吉尔的意图,英国应当主要在外围作战,用局部性打击、海上封锁、空袭工业枢纽和居民点等办法削弱敌人的实力,竭力避免在西欧同德军主力激战,以免造成重大的实力伤亡。因此,1941—1942年,虽然苏联政府一再提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问题,但是丘吉尔总是顽固地拒绝这一正当要求。

材料二美国首脑对开辟第二战场的看法与英国却不同,他们出于对战争全局利益的考虑,同意开辟第二战场。罗斯福清楚,纳粹头目们十分害怕第二战场,而开辟第二战场必将会大大缩短战争进程并减少牺牲。因此,1942年4月,美国总统私人代表哈里·霍普金斯和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到伦敦同丘吉尔以及英国其他领导人讨论在西欧登陆问题。

材料三希腊记者在《丘吉尔的秘密》一书中写道:“丘吉尔希望苏联在战争中流血牺牲,希望在胜利前苏联已经完全筋疲力尽,无法在欧洲和世界起着首要作用。红军经过战争初期的短暂失利后,已经成为决定同盟国能否胜利的重要因素。这时,丘吉尔企图通过战争削弱苏联的想法更加强烈。战争主要是在陆地上进行的,俄国人单独承担对德作战的重担,他们希望形成钳形攻势夹击敌人……斯大林紧急呼吁开辟西线第二战场,可是丘吉尔却一味搪塞,他希望俄国孤立地同德国人斗,这样不论结局如何,双方都将财尽力竭。”

材料四1944年6月,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丘吉尔在1941—1942年拒绝开辟第二战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希望尽早开辟第二战场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该记者的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到1944年时,美英最终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5)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导致第二战场开辟问题之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18-04-0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师大版高中历史选修3第3章第4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和结束(同步练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20世纪初美国政府把目光从美洲转向了世界,美国国内就产生了孤立主义思潮。他们认为美国地大物博,与欧亚远隔重洋,是个世外桃源,提出了“坚守美洲堡垒”,反对插手世界事务。……在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袭击下,美国公众主要关注国内的经济复兴和就业问题,普遍对国际事务不感兴趣,孤立主义势力趁机崛起。面对孤立主义的阻挠,罗斯福因势利导,对欧洲政治事务采取中立和“不干涉”政策,让英法顶在第一线应付德意的威胁。当德国正式迈出扩张步伐时,罗斯福政府同样认为希特勒的侵略目标只限于德意志人居住区,因此没有作出积极的反应,直到德波战争爆发后,才逐渐同法西斯相对抗。

——整理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篇》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前美国奉行孤立主义的原因及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奉行孤立主义带来的影响。
2018-04-20更新 | 126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18届高三4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20世纪30年代,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战争与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失败的共同原因,不包括
A.法西斯势力相对强大
B.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C.美国实行“中立”政策
D.孤立作战,缺乏国际援助
2018-02-2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课时训练:第三单元 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2018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考虑到“为了不单单是一次牵制性的攻击,这次进攻必须针对这样的地点,即该处的胜利可以给敌人以直接的致命威胁”。所以,美国选择了法国北部作为登陆地点。丘吉尔则用意大利、挪威北部等地作为代替品来供罗斯福选择……迅速实施霸王计划正好符合“罗斯福在战时根据胜利要早而美国伤亡要少这一原则”……在1943年8月魁北克会议上,英美决定进攻西西里,斯大林为第二战场的再次延迟而愤怒了。他在给罗斯福和丘吉尔的信中说:“开辟第二战场的一再推迟和遭到那么重大牺牲的俄国军队仍然无法得到英美军队的重大支持,这两个事实在苏联人民和军队中间引起沉重的和恶劣的现象,这一点难道还需要我说话吗?”然而,丘吉尔认为开辟第二战场的条件还不具备,这样只能冒险和失败。他甚至说:“我真不能设想,怎么能用英国的惨败和流血来援助苏军呢。”

——整理自臧春华《浅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美在第二战场开辟问题上的主要分歧。分析英国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上所持态度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具有曲折性的原因及其所反映的大国关系。
2018-05-1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4月2018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历史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0年7月第二次近卫内阁成立后,日本迅速确立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即“大东亚共荣圈”的国策,并迈出了南进的实质性步伐。由于日本的南进,加剧了与美、英等国的矛盾,随后开始了近一年的日美谈判。但由于两国在对华问题、南进政策等亚太政策上的根本矛盾不可调和,日本为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终于发动了“大东亚战争”,并最终与美、英、荷等国发生冲突乃至开战。日本“大东亚共荣圈”范围是1940年划定的。其步骤首先是“西进”侵华,其次是“南进”东南亚各国,再次是占领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日本不仅企图独霸东亚,而且梦想进入“太平洋时代”。1941年12月8日,日本对美、英、荷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此后,日本在“自存自卫”的名义下,并声称为了解放亚洲而驱逐欧美势力,通过圣战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发动了三年半之久的“大东亚战争”。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亚太地区抗日战争的胜利,终于迫使日本法西斯宣布投降,“大东亚共荣圈”随之宣告崩溃。

——摘编自臧运祜著《近代日本亚太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发动“大东亚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日本政府的“大东亚共荣圈”政策。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随着社会主义苏联的加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基础进一步扩大。1941年7月12日,苏、英两国签订《关于对德作战联合行动协定》,30日,美国总统罗斯福遣使访问苏联,苏、美、英之间开始正式合作。同年8月,美、英之间经过协商,发表《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的联合宣言》,即著名的《大西洋宪章》,提出了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居乐业、促进一切国家间的经济合作等一系列进步和民主的原则。以后,苏联政府宣布基本同意这些原则。9月底至10月初,苏、美、英三国代表团在莫斯科举行谈判,签订了大战期间第一个三国协定,即《秘密议定书》,俗称《对俄供应第一号议定书》,其中规定了美、英两国扩大对苏供应的具体内容。

——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逐渐扩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苏、美、英在二战期间合作的看法。

2018-02-06更新 | 27次组卷 | 2卷引用:二轮复习 专题20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押题专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