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胜利的原因及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材料: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前,苏联为满足战争需求,积极增强国内情报力量,对苏军情报工作的指挥机制进行合理调整,形成了高效的情报指挥系统。1943年春,为查明德军下一步行动计划,苏军情报力量围绕德军相关作战问题展开侦察,在总参谋部的指挥下,苏军各方面都加强了自己在行动地带的情报侦察工作。经过对德军作战思想和战法的反复研究,苏联最高统帅部最终摒弃对战略防御的偏见,采取以纵深梯次防御的各种火力、航空兵的猛烈突击及战役和战略预备队的反突击迎击德军的进攻,消耗和疲惫进攻之敌的针对性作战计划。在库尔斯克战役中,情报工作为苏军指挥层的决策提供了全程支援,苏军的行动始终是以准确的情报为基础的。

——摘编自孙建民等《库尔斯克战役中的苏军情报工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库尔斯克战役前苏军发展情报系统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库尔斯克战役前苏军健全情报系统的作用。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2 . 各国只有加强交流与合作,才能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与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园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作为商品汇聚地的描绘是:地中海周边是遥远而宽广的大陆,他们将无尽的商品流向你处。每一块陆地,每一片海洋,无论有何出产,都会在各个季节给你送来…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摘译自阿利斯提德的演说《致罗马》英文版

材料二   19421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宣言,宣告:各签字国政府保证使用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同它们处于战争状态的德、意、日三国及其仆从国;每个国家的政府保证互相合作,不与敌人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摘编自徐天新等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三   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与经济全球化并行不悖、相互促进的经济区域化,在世界范围内也迅速发展和蔓延。在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的内部,商品、劳务、技术、信息及资本可以自由流动,在内部形成统一的大市场。经济区域化推动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而且进一步推动了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形成以各个区域经济组织为主体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摘编自萧国亮等《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罗马城和古罗马在当时的世界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在华盛顿签署了宣言”的名称。该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请指出该同盟的性质、目标及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所产生的“利弊”。结合材料二、三,简要说明如何“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与稳定”。
2022-12-2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预测卷(四)(11页)
3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153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日本时。外界十分关注德国对二战侵略历史的态度及其同邻国和解的经验。默克尔回应这个问题的表述非常谨慎。据报道她主要讲了三层意思:“正视历史是和解的前提”“战后德国能幸运地被国际社会再度接受,是因为德国彻底与过去决裂”;如果没有邻国的“大度姿态”,和解是不可能的,“但更重要的是德国有着实事求是地面对历史的意愿”;德国之所以能成功地与过去决裂,还在于二战后盟国的“严格监督”,使德国走上了正确的道路。战后德国汲取了历史的教训,以真诚悔过的行动取得了受害国人民的宽怒,凭借其经济技术优势和优质产品通过平等互利的合作赢得市场和人心,并成为推动欧洲一体化的中坚力量,在国际上享有应有的受尊敬地位。一些媒体据此纷纷评论称,默克尔这是有意“提醒”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正视历史,甚至认为她这样做是在“敲打”安倍晋三。

——摘编自梅兆荣《德国如何反省二战侵略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后德国政府对战争反思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德国政府对战争反思的影响。
2022-11-07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7讲选修模块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年,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有70万人。按照美国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保守估计,至少还需要一年半的时间才能彻底战胜日本,外援如果单纯指望美国政府,那么美国必须为此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1945年2月在克里米亚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上通过的《雅尔塔协定》,充分显示了苏联同意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对日作战的战略目标:恢复其在远东的利益,尤其是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而英美处于自身考虑也不得不做出让步,于是中国就成了不容提出反对意见的接受者。1945年8月9日零时10分,苏联150多万军队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在四千公里长的战线上,向日本关东军发动突然袭击,在苏军的打击下,日本关东军灰飞烟灭。对此毛泽东评价说:“苏军的参战,决定了日本的投降,中国的时局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时期。”苏军出兵东北不仅加速了日本的投降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为阻挡国民党军队进入东北和中共建立东北根据地起着客观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熊美云《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原因和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5年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45年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1年,法国国防部长马奇诺在“停战车厢”揭幕仪式上说,要追念那些伟大的逝者,再没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了,德意志帝国在这片具有历史意义的空地上吞下败果。193471316日,前往贡比涅森林朝圣的法国老兵J.埃泰写道:“在这片森林中一个庄严的角落,可怕的噩梦得以终结……,胜利者应当自豪,失败者则应感到羞耻。”利用复仇情绪上台的德国纳粹党在1940年占领法国后,德军凯尔特将军在“停战车厢”内宣称:“对德意志民族的摧残与羞辱肇始于此。”法国投降仪式结束后,德军将这节车厢运到柏林。

20世纪50年代,“停战车厢”重回贡比涅森林,两国民众面对过往时,愈发呈现出一种平和、包容、理性的态度。20181110日下午,法国总统与德国总理在贡比涅森林“停战车厢”前共同参加一战停战百年的纪念活动,携手跨越历史恩怨,开创了合作的新篇。

——摘编自江天岳《贡比涅森林停战空地历史文化聚落的形成》


(1)根据材料,概括“停战车厢”在法德两国人民心目中象征意义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社会原因。
2021-12-27更新 | 1766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3(河北卷)

6 . 材料一   1999324日至1999610日,北约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北约指挥机构向一线部队下达命令只需3分钟,配合由GPS制导的巡航导弹、激光制导炸弹和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实现了信息与火力一体化,基本做到了“发现即摧毁”。

北约共出动飞机32000架次,使用了大量杀伤性能极强的新式武器,造成南联盟2400多名平民伤亡,近百万人沦为难民,大批医院、学校、工厂、商店、发电厂、桥梁被毁,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美元,这一数字超过了南斯拉夫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损失。

——摘编自《科索沃战争启示录》

材料二   北约1999年春对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发动的战争可能会成为欧洲觉醒的一个起点,它使欧洲意识到如果想要在国际舞台上特别是在自己所在的大陆上维护自己的政治存在的话,那它就必须拥有自己的防务。

——法国前国防部长米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索沃战争体现了哪些新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索沃战争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材料   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盟国领袖终于可以开始想胜利以及未来世界的大格局了。丘吉尔希望重整英国、法国,甚至战败德国之实力,再加上美国,就可以和东方的苏联势力抗衡。罗斯福的战后世界秩序观却是,以美、苏、英三个战胜国,加上中国,以类似世界理事会理事的角色来维持和平,对付潜在的恶棍。斯大林决心以战胜国的姿态要把俄国的影响力伸入到欧洲中部,并且预备把苏联军队征服的国家,变成缓冲区以保护俄国,防止未来德国入侵。不管是多么不可避免,大战结束留下一个地缘政治大真空形势。权力均衡已毁,广泛的和,约依然虚幻难捉。世界因意识形态不同而分裂为两大阵营。战后时期将成为一段漫长痛苦挣扎、以达成战争结束前即已困扰各国领袖的和解方案的时期。

——摘编自[美]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美、苏三国关于战后世界秩序的构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构想对战后世界秩序形成产生的影响。
2022-04-08更新 | 206次组卷 | 3卷引用:必刷卷01-2022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卷)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中,中国作为反法西斯四强国之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国外一些学者却认为日本是败于美国、英国和俄国,不是败于中国。国外一些学者之所以忽视或贬低中国抗战在二战中的地位和作用,除了他们对中国抗战的情况不甚了解、囿于某种政治偏见外,还有多方面的原因。在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作为民主国家“兵工厂”的美国,通过租借物资的形式先后向盟国提供了近500亿美元的战略物资援助,其中95%以上投在欧洲战场,作为四大盟国之一的中国,得到的仅为1.8%的援助。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盟国曾有过把中国作为未来反攻日本的前进基地的想法,但随着后来中国正面战场显示出来的抵抗力的衰弱,盟国最终放弃了把中国作为反攻日本本土前进基地的想法,“他们出于无奈才支持重庆,其目的也纯粹是不让中国退出战争”。

——摘编自黄爱军《中国抗战在二战中的地位和作用被一些国外学者忽视或贬低的原因》


(1)根据材料,说明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分析中国抗战在二战中的地位和作用被一些国外学者忽视或贬低的原因。
2022-04-08更新 | 163次组卷 | 2卷引用:必刷卷03-2022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