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极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德国多位总统和总理,在承认德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责任上,基本立场是一致的。日本政坛极少数有识之士曾明确承认日本在二战中发动侵略战争,但却遭到日本右翼势力攻击,或被现任首相否定。对欧洲国际军事法庭的“纽伦堡审判”,德国政坛高端官员至今未发表否定审判结果、为纳粹战犯开脱罪责的言论,还制定了禁止为纳粹战犯和侵略战争翻案的法律。1953年8月,日本通过《对战争犯罪受刑者赦免的决议》,陆续释放在东京审判中被判处监禁、仍服刑的13名甲级战犯以及其他战犯。此后又给予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以“公务死亡”的抚恤待遇,将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牌位安置于靖国神社内,奉为日本的“靖国之神”“昭和殉国者”予以纪念。1985年5月8日德国总统魏茨泽克发表演讲:“5月8日是解放之日,我们大家从纳粹独裁统治下解放出来。”据此德国将二战纳粹德国投降日设为德国“解放日”,每年予以纪念。反观日本对二战的纪念,日本将其投降的1945年8月15日,称为“终战日”,而不称为“投降日”,德国较客观地书写二战史,向国民进行二战史教育,还与波兰、法国等国家建立联合编写历史教科书的机制。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是其歪曲事实的一贯伎俩。

——摘编自马海伟等《德日对待二战的不同态度及原因剖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日两国对待二战的不同态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日两国对待二战态度不同的原因。
2019-03-02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开学摸底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杜鲁门政府在1947年发表咨文,声称美国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武装少数人或外来的奴役阴谋”,“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提出“解放”战略和“艾森豪威尔主义”,力图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纳入到西方“自由世界”中,保护“任何请求军事援助的国家防止共产主义侵略。”60年代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奉行“两个半战争”的战略,即准备同时与苏联和中国打大战,在世界其他地区打局部战争。

材料二1970年2月,尼克松向国会提出咨文,将“两个半战争”改为“一个半战争”,即准备在欧洲或亚洲(同苏联)打一场全面战争,同时在其它地区打一场局部战争。1971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3年,美越达成结束越南战争恢复和平的协议,体面结束了越战:在中东和波斯湾增强军事力量,阻止苏联的渗透和扩张……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全球战略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全球战略发生转变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