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极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尔塔会议关于安理会表决程序问题的协议,即“雅尔塔公式”,为联合国的诞生扫除了障碍。194535日,美国代表中美英苏4个发起国(法国拒绝作为发起国),邀请有关国家出席于425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家会议,制订联合国宪章,这份宪章应以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建议案为基础,并以“雅尔塔公式”为补充。

材料二   雅尔塔会议后美苏关系急剧恶化。35日,美国拒绝邀请波兰参加旧金山会议,理由是波兰政府未按《雅尔塔协议》进行改组。苏联于329日宣布莫洛托夫不出席旧金山会议,直至罗斯福逝世后,斯大林为了表明他希望继续维持同美国的“合作基础”,决定派莫洛托夫赴旧金山与会。

——摘编自颜声毅李幼芬俞正梁朱明权编著《现代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叙述雅尔塔会议对联合国成立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关系变化的深刻原因及其影响。
19-20高三·全国·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集体安全主张是在预防世界大战的背景下产生的,而集体安全实现与否又与大国政治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德国和日本不是国联集体安全体系的成员,而且它们的态度是不同的。…英国和法国的联合力量本来足以击败意大利。然而……在反对意大利…的同时,它们不能漠视曰本咄咄逼人的进攻,也不能忽视莱茵河以东正在进行的侵略准备。最后……它们不能不考虑对苏联的政策。被英国和法国看作是它们的国家利益的东西,与集体安全要求它们采取的行动相矛盾。

——摘编自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

材料二 一战后德国在外交上积极寻求打破法国的东欧同盟集体安全体系。1934年1月德国同波兰签订《互不侵犯和谅解宣言》,开始动摇了法国的同盟体系。面对英国扶持德国抑制法国的欧洲均势政策,1933年秋法国外长向苏联提议蛑结法、苏互助条的的要求,苏联则提出了缔结有欧洲各国广泛参加的集体互助公约。但是由于波兰等国坚法不与苏联结盟,签订集体安全的东方公约失败。随后,苏联又和法国、捷克签订了互助协定。但《慕尼黑协定》出卖了捷克,并把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相对的苏联排斥在外,苏联认识到形势险恶,对外政策急转直下。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法国、苏联集体安全努力的失败。

一一摘自廖华《两种国际集体安全体系的失败》

材料三 在二战尚未结束之际,罗斯福总就开始构想美国的战后世界蓝图。罗斯福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威尔逊集体安全思想,试图在战后建立一种大国协调下的集体安全。他精心设计建立联合国作为护战后集体安全的机构。他认为,大国合作是保障联合国发挥权威效能的重要前提,集体安全的实现必须以大国的协调一致为保障。……罗斯福的战后世界蓝图实质上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门罗主义”。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仔细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联集体安全制度施行中的困境
(2)仔细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前欧洲集体安全体系未能建立起来的原因。
(3)二战后的集体安全体系与之前存在很大不同,据材料三概括其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分析指出罗斯福为代表的大国领导人在“二战尚未结束之际”构建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多极化趋势下,欧洲国家努力摆脱美国的新“门罗主义”,指出欧洲国家执行共同安全政策的具体措施。
2020-11-19更新 | 8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湖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和约……较弱的意大利不再是徒劳无益地企图向现状挑战的修正主义国家,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也给修正主义运动增添了力量。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应该结束的方式:欢呼、握手、跳舞、喝酒,充满了希望。

时间是1945425日,地点是位于易北河边的德国东部小镇托尔高,事件是美苏军队的首度会师,这两支军队从地球的两端进军纳粹德国,迎面相会。……然而,为什么在托尔高会师的士兵在迎接对方时会表现出惶惶不安,仿佛他们在期待会见外星来客?……对所有上述问题的回答都是一样的:在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其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

——摘编自【美】约翰·刘易斯·加迪斯《冷战》

材料三   雅尔塔体系要保卫的并不仅仅是“二战后出现的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和对立的两大军事集团分庭抗礼的国际关系格局”,即两极格局;相反,雅尔塔体系要保卫的是整个战后的世界和平、安全与发展。在这一点上,雅尔塔体系基本完成了任务。

——摘编自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就国际关系而言,指出材料一中德国、日本、意大利三国要“修正”的内容是什么?
(2)结合所学,简析赢得二战胜利的同盟大国之间的关系走向破裂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体系能够“基本完成了任务”的原因。
2021-09-08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合格考方向)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扣球”是1949年美国制定的关于核战争绝密作战计划的代号。该计划设想美军于1957年1月1日发起全面进攻,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军及其盟军退守莱茵河以西,经6个月至两年的准备后大举反攻,最后占领苏联。计划总方案是:“美国与盟军配合,通过核袭击摧毁苏联的抵抗意志和能力,并通过欧洲大陆西部实施战略进攻和在远东实施战略防御,实现美国对苏战争的目标。”计划对苏联实施每个阶段战略轰炸的次数、主要城市、重要目标的投放核弹枚数都有明确规定。由于苏联核能力发展比预计的要快得多,这项“扣球”计划遭到多方批评而搁浅了。

——摘编自李大光《锻剑一20世纪武器的进步与战争的演变》

材料二   1955年3月16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就台湾海峡局势发表谈话称,一旦中共在金门、马祖扩大战争,美国将动用原子武器。1957年,美国公开在朝鲜半岛部署核武器。年底,又在台湾部署了能够携带核弹头的地对地“斗牛士”导弹,射程可及中国大陆的华东、华中和华南各省。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美国军舰开始为往返于台湾、金门之间的国民党军舰只护航,毛泽东则下达福建前线部队命令:“金门海域,美国人不得护航。如有护航,立即开炮。切切此令!”

——摘编自谭一青《唇苦之剑:中国近代以来的军事谈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扣球”计划出台的时代背景和搁浅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全球核战略的意图和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4年,美国制定了处理战败德国的计划,即“摩根索计划”。包括以下内容:

(1)德国完全非军事化,将战后的德国变成农业国;

(2)鲁尔与莱茵工业区国际化,法国兼并萨尔矿区,波兰得到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

(3)德国其余部分分为两个以联邦制为基础的自治国;

(4)彻底摧毁鲁尔地区的工业;

(5)将德国人变成拥有小块土地的农业居民。

——摘编自郭尚鑫《论美国对战后德国的处置》

材料二   1948年2月,美国牵头的伦敦会议召开求建立一个西德政府并召开制宪会议,同时建议成立一个有英、法、比、荷、卢经济联盟国家和德国代表参加的管制鲁尔区的国际机构,规定鲁尔区的资源不得用来为侵略战争服务。6月,美、英、法宣布在德国占领区进行货币改革,使用新马克。同时,占领区也被纳入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接受美国的援助。1949年5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正式成立。至此,美国战后处置德国的步骤完成。

——摘编自郭尚鑫《论美国对战后德国的处置》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1948年对德国政策与1944年相比有何调整,并说明其调整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948年美国的对德政策。
2019-03-1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5—1952年,美国平均每年援助外国49亿美元,1952—1961年上升至30亿美元。海外驻军费用则由1946—1949年的年均6亿上升至1954—1965年的年均25.7亿美元。与此同时,由于罗斯福新政理念的发展,国内福利计划逐步推广以缓和各种矛盾。到60年代末,随着与苏联全球竞争的加剧,美国财政赤字急速增长,通货膨胀日趋严重,社会动荡不安,1967年爆发了全国性反战示威运动。总统尼克松被迫推行“尼克松主义”。1969年,尼克松就亚洲政策发表观点,认为美国在恪守条约义务前提下,亚洲军事防卫问题应该由亚洲国家自行负责。此后,尼克松将这一原则推广至全球。此外,他还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新的和平战略”,以此调整美国的海外“义务”及其与盟友的关系,也规定了对苏联、中国的外交指导原则。“尼克松主义”是美国战后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

——摘编自王斯德等《世界当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主义”提出的目的及对世界的影响。

7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丘吉尔首相和斯大林于1944年10月9日在莫斯科会晤。丘吉尔留下了以下描绘:

我说:“让我们开始处理两国在巴尔干半岛的事务吧。你们的军队正在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我们在那里有利益、使团和代理商。我们别在小问题上相互误解。就英国和苏联而言,你们在罗马尼亚有90%的优势,我们在希腊有90%的决定权,在南斯拉夫各一半,你看怎样?”翻译正在译这些话时,我将这种划分写在半张纸上:

我将这张纸推给斯大林。他拿起蓝色铅笔,在纸上打了一个大勾,又将它推回到我这边。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过了一会儿之后我说:“我们用这种非正式的方式确定了这些关系到数百万人命运的问题,这是不是有点荒谬?我们还是烧了这张纸吧。“不,你留着它吧。”斯大林说。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大同盟、冷战及其后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丘吉尔和斯大林会晤的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丘吉尔和斯大林达成的协议与雅尔塔协议的相似之处。

2018-03-1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18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德国多位总统和总理,在承认德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责任上,基本立场是一致的。日本政坛极少数有识之士曾明确承认日本在二战中发动侵略战争,但却遭到日本右翼势力攻击,或被现任首相否定。对欧洲国际军事法庭的“纽伦堡审判”,德国政坛高端官员至今未发表否定审判结果、为纳粹战犯开脱罪责的言论,还制定了禁止为纳粹战犯和侵略战争翻案的法律。1953年8月,日本通过《对战争犯罪受刑者赦免的决议》,陆续释放在东京审判中被判处监禁、仍服刑的13名甲级战犯以及其他战犯。此后又给予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以“公务死亡”的抚恤待遇,将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牌位安置于靖国神社内,奉为日本的“靖国之神”“昭和殉国者”予以纪念。1985年5月8日德国总统魏茨泽克发表演讲:“5月8日是解放之日,我们大家从纳粹独裁统治下解放出来。”据此德国将二战纳粹德国投降日设为德国“解放日”,每年予以纪念。反观日本对二战的纪念,日本将其投降的1945年8月15日,称为“终战日”,而不称为“投降日”,德国较客观地书写二战史,向国民进行二战史教育,还与波兰、法国等国家建立联合编写历史教科书的机制。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是其歪曲事实的一贯伎俩。

——摘编自马海伟等《德日对待二战的不同态度及原因剖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日两国对待二战的不同态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日两国对待二战态度不同的原因。
2019-03-02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开学摸底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7年3月,在苏、美、英、法四国外长会议之初,法国还坚持肢解德国的立场。然而就在会议开始后的第三天,杜鲁门主义出笼,从此美苏开始了全面的冷战对峙……美英为了拉拢法国对抗苏联,在向法国施压的同时,面对法国对萨尔问题的立场,又同意接受法国的意见……在1947年年底的苏、美、英、法四国伦敦外长会议上,法国不仅只字不提肤解德国的要求,相反法国外长皮杜尔私下向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表示:法国准备与美英讨论西方三个占领区的合并问题。

——摘编自王国范《论二战后初期法国对德国政策的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法国对德国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法国对德国政策变化的主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发表了一硕带有历史性意义的声明.提出欧洲国家的煤钢资源共同规划,并确定建立欧洲联邦的目标。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联营的条约(即《巴黎条约》)。1953年,这些签约国即取消了煤、铁矿砂的关税,并实现钢铁自由贸易。此后,联邦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法国洛林等煤钢基地由国家管辖转为由超国家机构监督。因为鲁尔工业区极为庞大,也曾是欧洲两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军国主义的重要兵工基地。所以,这一合作也是法国和欧洲人寻求保证鲁尔的资源不再被用于军国主义的办法。煤钢共同体的形成,结束了欧洲统一运动的舆论准备阶段,为欧洲联合开辟了实践道路,欧洲从此进入新时期。

——摘编自王斯德等《世界当代史(1945-199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舒曼计划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舒曼计划的积极影响。

2018-04-1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G10教育联盟2018届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