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极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这主要表明(       
A.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B.国际经济新秩序亟待建立
C.美国试图建立全球霸权D.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建立
2022-10-06更新 | 327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金牌一对一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选修三6月份期末练习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情报部门分析,只要俄国参战,日本就会投降,对此美国政府十分清楚,因此从纯军事角度考虑,投掷原子弹并非必要,美国之所以在苏联即将参战前夕匆匆忙忙扔下两颗原子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在苏联参战之前结束太平洋战争,抵消由于苏联参战造成的影响,阻止苏联在远东扩张势力,使美国在这一地区处于支配地位。原子武器出现后,打破了美苏均势,美国利用独家掌握的原子弹耀武扬威,对苏联实行强硬对抗政策,这就必然恶化美苏关系,导致冷战的爆发,正如美国著名学者沃尔特拉弗贝指出的,“轰炸广岛以来,外交上的每一次交锋都笼罩上了原子能的魔影”。原子弹的出现成为冷战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白建才《试论核武器在冷战发生、发展和结束中的作用》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冷战的观点。(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0-08-13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图分别是德国不同时期领土变化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中德国领土变化的原因。
(2)结合图2及所学知识,分析德国领土不断扩张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3中德国领土变化的影响。
2020-07-10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0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维也纳体系:1815年,战胜拿破仑的欧洲反法同盟在维也纳召开分赃会议,重新恢复了欧洲的封建秩序)


(1)概括指出近代以来欧洲政治版图的变化,并结合欧洲的政治发展说明成因。
(2)结合史实说明近代以来欧洲版图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84~1885年冬,世界各大国在柏林举行会议,以图就西非和刚果的边界、贸易、航海以及在非洲实行有效占领的原则更广泛地达成协议。这次会议表明地球的命运似乎同前一个多世纪一样,仍然掌握在欧洲一些政府手中。……30年以后,这块欧洲大陆将被撕开,而且其中的几个成员将濒临崩溃。再过30年,这种崩溃就完成了,欧洲许多地区将是一片废墟,而且其真正的前途将掌握在华盛顿和莫斯科的决策者们手中。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历史现象加以解释。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大林在参加雅尔塔会议时就说:“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摘编自武原、陈伟德《抗日战争·远东审判》

材料二   超级大国的表现常常像两个全副武装的盲人在一间屋子里摸着找路。每一个人都认为对方使自己处于极大的危险之中,因为他认为对方能够看得很清楚。事实上,变化不定、妥协、前后不一,才是决策的本质。但屋里的每一方都倾向于把对方看成是始终如一的、有远见的和一贯的。于是,时间长了,就是两个盲人也能造成巨大的伤害,更不用说给屋子带来的损失了。

——摘编自基辛格《白宫岁月》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同盟国分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两个盲人”是如何互相伤害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盲人”带来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战爆发后,交战各国的政府及拥护战争的政党纷纷发表声明,鼓吹本国所进行的战争是“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而谴责敌方战争的“侵略”性质。1897年,英国《星期六评论》杂志谈到英德矛盾的尖锐化时说:“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二   

1918年11月11日一战结束
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签署《凡尔赛条约》
1922年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
1933年德国纳粹党建立法西斯政权
1936年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权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年英法绥靖,美国中立
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

材料三   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雅尔塔体系同样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划分势力范围的烙印。雅尔塔会议充满了美苏相互妥协、共同主宰世界的气氛,几乎每项协定都包含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因素。……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雅尔塔体系,展开了国际政治中不断增长的民主化趋势。……雅尔塔体系中包含美苏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它在处理战败国、策划战后和平秩序方面,……展示了国际社会和国际秩序走向更加民主化的前景。

——陈从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德哪一方为“侵略”的一方,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二战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历史大事记
1882年德意奥三国缔结针对法俄的《三国同盟条约》,这标志着以德国为首的第一个欧洲大陆军事同盟集团的形成
1893年法国研制出第一艘以蓄电池电动机代替蒸汽机的现代潜艇。
1907年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签订《英俄协约》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军事同盟的最终建立,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
1914年德国U—9号潜艇在一个多小时内,接连击沉3艘英国巡洋舰,充分显示了潜艇的作战威力。1910年前后,飞机出现在法国、德国等国的军事演习中。
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使胜利的天平倒向协约国集团一方。
1920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规划战后世界的“十四点和平纲领”,主张建立国际联盟,1月20日,国际联盟在日内瓦正式成立,而国联的发起者美国却由于国内的反对而未能加入国联。
1935年美国制定了“中立法案”,禁止把武器卖给交战国家。
1939年潜艇技术性能得到很大改进,排水量增加到2000余吨,下潜深度100—200米,装有6—10个鱼雷发射管,1—2门火炮。
1941年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之后,国会通过《租借法案》。
1945年美国积极倡导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和成立联合国
1949年北约建立,形成了一个遏制苏联和东欧的弧形军事包围圈。
1955年华约成立,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美国建成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世界史知识,提炼出一个历史发展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阐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0 . 世界格局之演变

材料一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

——(美)非利普尔《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 享利基辛格曾注意到:“21 世纪的国际体系将至少包括六个主要的强大力量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国,也许还有印度以及大量中等国家和小国。”

——(美)萨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三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 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 年 9 月 9 日)


(1)材料一中学者认为推动美苏对峙加剧的因素有哪些?
(2)从材料一、二看,国际格局演变的趋势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评价美苏“冷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