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的开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战结束后,希腊资产阶级政府在希腊共产党领导的反政府武装打击下摇摇欲坠;资产阶级政府统治下的土耳其则因为领土纠纷与苏联关系紧张。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以希腊、土耳其受到威胁为借口,在美国国会发表了著名的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杜鲁门在演说中声称:世界已分为“自由制度”国家(即资本主义国家)和“极权制度”国家(即社会主义国家),美国负有领导“自由世界”的责任;希腊、土耳其正受到“极权制度”的威胁,一旦两国作为“极权制度”国家“陨落”,将给欧洲自由制度国家带来“灾难性”影响,而且还将危害“美国的安全和利益”;还宣布向希腊、土耳其政府提供巨额军事援助,向希腊派驻美国军事顾问团,帮助希腊政府平定共产党领导的反政府武装。后来杜鲁门解释上述讲话时说:“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世界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材料二1964年勃列日涅夫执政后,一方面美苏争霸形势出现新变化,另一方面苏联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也发生新变化:中苏关系继续恶化,东欧的阿尔巴尼亚在中苏对立中不顾苏联威胁,站在中国一边;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改革提出修正苏捷关系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勃列日涅夫抛出被称为“勃列日涅夫主义”的外交新原则,主要内容是:第一,利益相关论。宣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都触及苏联的利益”,“世界上无论什么地方,只要与我们的利益有关,或者将要与我们的利益有关,我们都要去干预”。第二,有限主权论。宣称“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社会主义大家庭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社会主义大家庭是最高主权,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主权都是有限的,苏联有权保卫社会主义大家庭每个成员国的命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杜鲁门主义反映的美国对外战略意图。杜鲁门主义的出笼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勃列日涅夫主义反映的苏联对外战略意图。归纳概括与勃列日涅夫主义出笼相关的国际背景(不得照抄材料)。

2018-03-08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年12月2日 《每日一题》人教必修1- 每周一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后欧洲经济的重建很明显地需要一个更长的时间并且需要比已经预见到的更大的努力。而今,它却是濒临崩溃。事实的真相是这样的,欧洲今后三年到四年的对于国外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需要主要是从美国是如此巨大,以至于以她现今的能力是无法支付的,而必须获得巨大的额外的帮助,否则她将面临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恶化这种非常可怕的状况。……美国应该做任何她能做的来帮助世界经济的恢复。若不如此,将不会有政治稳定和有保障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针对任何国家或是教条,而是针对饥饿、贫穷、绝望和骚动。它的目标应该是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复苏,以使得自由体制能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得以出现。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1947年6月5日)

材料二   1951年财政年度期间,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金额减为23.1亿美元,美国拨给西欧的军援上升到52.2亿美元。195012月底,马歇尔计划对英国的援助中止了。次年1月,对爱尔兰、瑞典和葡萄牙的援助也停止了。给予重新武装中的西德的援助,不但没有中止,反而有所增加。

——摘编自张勇《从马歇尔计划和第四点计划看杜鲁门时期的对外援助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歇尔演讲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西欧援助的主要变化及影响。
2022-09-01更新 | 222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17-20世纪下半叶的世界新变化-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追踪分析与预测(全国通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太平洋战争期间,罗斯福政府抬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主要是基于对日作战的需要。同样,当蒋介石下决心用武力消灭中共时,冷战正愈演愈烈,同苏联的尖锐对抗使美国的对华政策不可避免地同遏制苏联联系在一起。1947年间,美国政府中对国共斗争占主导地位的看法是,中共如果在内战中取得胜利,肯定会站在苏联一边,中共正在为苏联的“目标服务”,而且中共已经表明将“忠于苏联”。正是因为视国民党政府为“苏联在亚洲扩张的一大障碍”,美国政府立即站在国民党政府一边,并不断增加对后者提供援助。当后者已经被历史的进程证明注定要垮掉时,美国政府仍然企图通过各种方式加以抢救。但是即使是为了遏制苏联,中国的重要性也只是相对的。美国的全球战略决定了美国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只能是有条件的和有限度的,不论美国国会中亲国民觉政府的“中国帮”和“援华游说团”如何鼓噪“不能忽视中国”,都不可能根本改变美国政府的决定。

——摘编自牛军《解放战辛时期的美苏国共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国共内战中的对华政策,并指出制定这一政策的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内战的结局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7年9月欧洲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后,美国认为西欧国家仅在经济上合作,不足以对抗共产主义的“攻势”,还须在政治军事上联合起来。因此,美国便着手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组织遏制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就西欧国家特别是英、法而言,也有组织军事政治集团的愿望。它们刚刚挣脱德国法西斯灾难,既怕德国东山再起,又担心美苏在欧洲心脏地区的严重对抗会危及它们的安全。“恐苏”“恐共”症成了西欧统治阶级的心病。但是它们都各有各的打算。

1948年3月,英、法、比、荷、卢5国代表在布鲁塞尔缔结了《合作和集体防御条约》,即《布鲁塞尔条约》。这是一项以军事同盟为核心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的合作条约。英国皇家国际关系学会的一篇报告坦率承认,《布鲁塞尔条约》虽公开点德国的名,但英国和某些成员国的真正想法是“苏联总有一天要进攻西欧”,条约的主要目标是针对苏联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英、法三国组织军事政治集团的各自打算。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布鲁塞尔和约》。

2018-08-26更新 | 98次组卷 | 5卷引用: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023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主干知识+重难点综合性学案(通史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苏联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美国决策者感到极度恐慌,认为存在一个所谓“共产主义控制世界的阴谋”,立即制定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开始大规模扩军备战。1950年6月27日,杜鲁门利用朝鲜发生内战之机,下令美国空军袭击朝鲜,并出动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朝鲜战争刚刚停止,美国又纠集英、法、澳、菲等国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并把印度支那3国划入其“保护地区”。后又策动吴庭艳集团发动政变,在越南南方成立以吴为总统的所谓“共和国”。为了镇压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从1961年开始美国先是在越南南方搞“特种战争”,后又在第二年成立美国驻越南援助司令部,开始直接介入越战。到1967年,美军在越南南方的总数,已增加到50余万人。

——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亚洲扩展势力的表现。

(2)根据材料,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与“热战”的关系。

2018-02-09更新 | 23次组卷 | 2卷引用:二轮复习 专题20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押题专练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结束了中美20多年的敌视,实现了和解,给苏联领导人以极大的触动。苏联领导人担心中美关系解冻将削弱苏联的战略地位,急切改善美苏关系。1972年5月,尼克松在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国务卿罗杰斯的陪同下,飞抵莫斯科,这是苏联建立以来美国总统首次访问莫斯科。美、苏双方进行了包括首脑会晤在内的一系列多级别会谈。限制战略核武器是美、苏两国首脑莫斯科会谈的中心。美、苏签署了《美苏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等文件。这些文件以条约形式确认了美、苏超级大国的核均势,开创了通过谈判控制核武器的先例。在这次首脑会晤中两国还签署了《美苏相互关系宣言》。《宣言》规定了美苏双方应共同遵守的12条行为准则,确认以“和平共处”“缓和”作为两国关系的指导原则,双方应避免军事冲突,防止核战,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莫斯科首脑会晤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莫斯科首脑会晤的影响。

2017-06-15更新 | 114次组卷 | 3卷引用:2018年6月1日 押高考历史46题 20世纪以来的战争与和平 ——《每日一题》2018年高三历史四轮复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摧毁了纳粹政权的时候,我曾自问,对这个生灵涂炭民穷财尽的欧洲大陆的兄弟公民们,我能向他们提出什么最好的建议呢?我的建议可概括成一句话:联合起来。创造欧洲家庭的第一步必须是法国和德国建立一种伙伴关系。我们同欧洲在一起,但不是其组成部分。我们对它感兴趣,同其联系交往,但不能被并入或同化。由于我们处于英帝国和英联邦的中心地位,并在英语世界里与美国有兄弟般的关系,因此,我们不能接受欧洲联邦制度中充分成员国的地位。

—丘吉尔《欧洲的悲剧》

材料二

1949年9月25日戴高乐在波尔多发表演讲时明确表示:“将来会不会有一个欧洲,就要看在日耳曼人和高卢人之间会不会直接达成一个协议。只要法国不居领导地位,欧洲就无法形成、我所说的是一个站起来的、不受牵制的法国。

—《戴高乐演讲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析当时欧洲面临的主要形势

(2)比较丘吉尔和戴高乐“欧洲观”的异同

2017-06-22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年高考题及模拟题汇编 专题16高中历史选修3-4
8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日本投降后不久,美国军队以“盟军”的名义占领了日本,从1948年起,中国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决定改变对日政策,加紧策划缔结对日和约,扶植日本。1949年,印度拒绝了华盛顿关于进行印美长久合作的建议,美国进一步修改其远东政策。新中国的建立和朝鲜战争的爆发,大大加剧了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对立和冲突。美国加紧在亚太地区建立军事体系。1950年10月,美国签订军事援助协定。1951年8月,美菲签订《共同防御条约》。9月,美国同澳大利亚、新西兰签订《太平洋安全保障条约》;同日本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3年和1954年先后与李承晚和蒋介石集团签署“东北亚防御联盟”。此外,美国积极策划在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组成军事集团。1955年9月,成立了“东南业集体防御条约组织”,并特意强调“武装进攻”的含义仅适用于“共产党侵略”。11月,在美国策划和支持下你,伊朗、伊拉克和土耳其等国组成了巴格达条约的组织。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亚太政策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亚太政策的时代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52年2月4日,在对国人指出舒曼计划的重要性时,(联邦德国总统)康拉德阿登纳对他的内阁解释说:“必须赋予人们一种新的思想意识。它只能是一种欧洲式的思想。”根据联邦德国本身的特性,只有通过加入国际组织,才能使之独立地恢复它的主权;而欧洲这一概念本身就可取代德国公众生活的空洞乏味,可以消除德国民族主义的本质,而这也是舒曼计划所明确期望的。

早在1956年,阿登纳曾警告说,联邦共和国不可能永远成为核武器问题上的附属国。到了60年代初,很明显,西方盟国和莫斯科之间已经就此敏感问题达成了协议,它们双方将永远禁止德国拥有核武器,阿登纳怒火中烧。从短期内看来,波恩共和国似乎不再效忠于华盛顿,而有可能转向巴黎的戴高乐政府,因为他们两国都对强硬而专横的英美怀恨在心,都怀疑美国想摆脱对欧洲各国的责任。

——【美】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繁荣与革命1953——1971》


(1)据材料,概括指出阿登纳提高德国地位的设想及举措。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阿登纳的相关举措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017-04-18更新 | 243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8届衡水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十八《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60年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美国判断苏联不会在境外部署核武器。

苏联的部署很快就被美国发现。美国政府内有人主张轰炸导弹基地,认为驻古苏军没有核弹头,不会进行军事反击。实际上驻古苏军拥有核弹头162枚,随时准备反击。美国政府宣布其武装部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并采取相对缓和的封锁拦截等措施。对此,苏联态度强硬,拒绝美国要求,表示将最猛烈地回击美国的进攻。战争一触即发。

拦截极易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美国国防部长指示部队“要尽可能避免发生战争。但是,我们还是必须为此做好准备”。而苏联船只在靠近美军隔离线时停止航行或掉头。

双方通过多种渠道频繁接触,寻找解决方案。最终,赫鲁晓夫同意撤除在古巴的导弹,要求美国保证不发动对古巴的军事进攻等作为交换条件。美国接受了苏联的建议,双方达成协议。

——摘编自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等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说明美苏化解这一危机的方法。

2016-11-18更新 | 76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