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西方的先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4 道试题
1 .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孔子被塑造成一个跪在上帝面前认错的妖魔;康有为等维新派则尊孔子为托古改制的至圣素王和神明教主;20世纪初,排孔非儒的声音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最终孔子这一偶像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被彻底打倒。近代孔子形象多变说明
A.孔子成为各派实现政治理想的工具B.各种形象都是对孔子的客观认识
C.儒家思想成为近代社会进步的障碍D.近代各派对孔子的认识日益深入
2022-02-25更新 | 15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柏拉图在其《普罗泰格拉》篇中描述了普罗泰格拉的社会生存论。故事说众神用土和水两种以及由这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在大地内部创造了所有生物,人类凭借自己的力量生产了物质材料,为了避免外部力量的威胁——城邦进而形成了。然而社会和国家的产生是神将尊敬和正义送给了人类,人们为避免相互的残害才产生的。材料表明普罗泰格拉的社会生存论
A.促进哲学从天上回到人间B.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必然产物
C.具有早期社会契约论色彩D.实质上仍是一种神创理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孔子所修的《春秋》中,凡暴君被杀,概称某国人弑其君某某,以表示国人皆曰可杀;但仍称弑不称杀,表示到底是以下犯上。这一笔法
A.体现了克己复礼的主张B.寄托着孔子的政治思想
C.表达对政治变革的赞许D.反映出儒家的中庸态度
2022-01-24更新 | 477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校际联考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孔子仁学思想在经济领域的自然展开,主要包括“居敬行简”的治民观、“敛从其薄”的税赋观、“宁俭毋奢”的节俭观、“取物有节”的生态观、“无信不立”的诚信观、“待贾而沽”的货殖观等内容。由此可见孔子仁学思想的基本要义是
A.中庸之道B.克己复礼C.以民为本D.天下为公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语·周语)记述:周定王派人去宋国,此人在途经陈国时,看到那里“野有庾积,场功未毕”的“公田不治”景象。与此相反,一些奴隶主却尽量驱使奴隶从事荒田的开垦,使西周末期以来不在税收之列的私田急剧增加。周简王六年(前580年),晋大夫郤至公然与周王室争鋣田,双方各不相让,最后竟然到晋侯那里打官司。(吕氏春秋.异宝)记载楚国令尹孙叔教死前告诫儿子,勿受封赏的良田,只取楚、越间的寝丘贫瘠土地,如此可保长有。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   孟子拥护封建政治之主张,皆略同孔子。孔子欲存姬周以复兴封建;孟子则图于移朝易姓之后,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之盛世。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呈现出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孟子两人关于封建制认识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孔子、孟子上述认识差异的因素。
2022-01-05更新 | 36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柏拉图在著作中写道:“没有等级之分,那么,连狗也变得像其女主人一样为所欲为,驴马也可以自由地上街到处撞人而不加约束,盲目混乱的民主自由必然会破坏社会秩序的基础。”据此可知,柏拉图
A.对混乱的社会交通表示强烈不满
B.强调用等级秩序取代公民的自由权利
C.认为雅典司法没有起到应有作用
D.对无序的民主自由提出了理性的批判
2022-01-0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在著述中说,六艺是六项技能,是孔子教学的主要内容;另外,孔子还主张,“学而时习(实践)之”。该学者意在强调孔子
A.强调教育要经世致用B.是古代私人教育的鼻祖
C.提出学习要经常复习D.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2022-01-03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联考历史试题
9 . 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孔子的山水观是
A.将山水赋予德行教化作用B.重视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
C.自然界中的山水都是有灵性的D.有智慧的人才能懂得欣赏山水
10 . 初创之中国

材料一   


材料二   故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自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1)对于研究孔子、秦始皇、汉武帝而言,材料一中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属于间接史料的是        。(填写字母)。
(2)你认为材料二的作者为什么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