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西方的先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柏拉图说,建立一个城邦需要各式各样的人,并使其各有所长,以便相互交换;亚里士多德认为,艺匠和劳工虽为城邦所必需,却并不具备好公民所应有的善德,不应将他们登记为公民。两人的共同之处在于(     
A.重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B.探讨理想城邦社会模式
C.强调人自主意识的觉醒D.揭露城邦民主政治的弊端
2 . 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孔子整理成《诗经》之后,由学生子夏传其诗。汉初齐人辕固生、鲁人申培公传诵的《诗》分别亡于魏、西晋。现今流传的《诗经》,是毛公所传的毛诗。材料(     
A.肯定了孔子对教育的贡献B.说明孔子学说不为诸侯重视
C.反映了《诗》的传承历史D.体现儒学促进了私学的兴起
3 . 以下孔子的哪一言论不能反映他的政治思想(     
A.为政以德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有教无类D.恢复礼乐制度
2022-12-14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广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孔子作《春秋》,认为周文化优越于其他文化,因而强调“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并认为夷狄是可以教化的,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孔子的这一主张有助于(     
A.消除地域间文化差异B.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
C.构建众星捧月的局面D.促进民族之间的交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孔子从仁本教育观出发,形成了“爱人”与以人为重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内容上呈现人本主义色彩,在教育方法上凸显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终以人影响人的方式去“爱人”、教人和治人。这种教育观的终极指向是(     
A.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B.服务于德治社会的建设
C.恢复等级森严的礼乐制D.倡导教育体系的道德化
2022-11-15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十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论语》中孔子与冉有(孔子的弟子)的一段对话:“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此段对话反映了孔子(     
A.认为百姓富裕是治国之本B.主张富而后教的治国方略
C.强调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D.注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2022-10-2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孔子在社会伦理上强调尊卑有别,等级分明,但在教育上却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这一差异表明孔子(     
A.重视教育对社会秩序的作用B.努力维护教育公平
C.有意推动私学的兴起和发展D.实践民贵君轻主张
2022-10-17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理想政治实践破灭后,柏拉图开始诉诸于法律的制约,主张包括统治者在内人人都应受到法律的约束,强调法律权威的至高无上性,以权力制约权力,提出了诸如选举制、官员监督制、轮流执政和集体以及限任制等等。这一系列政治主张(       
A.仍然体现了浓厚的人治思想B.成为现代西方政治理论源泉
C.推动美德成为雅典主流思想D.旨在培养罗马公民集体意识
2022-06-2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谈及个人的政治抱负和所心仪的时代,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下列各项中,与孔子“从周”相关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2022-06-14更新 | 8279次组卷 | 58卷引用:2022年6月浙江高考历史高考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