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西方的先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编撰的《尚书》中所记录的君王,都是被儒家所认定的“明君贤王”。《尚书》中记录了上古“明君贤王”在选任继任者时,是通过大臣举荐并经过多年考察其德行和才能是否符合条件,才能最终确定下来的。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认为城邦的治理是复杂的艺术,因而对统治者的政治、文化、才能、品德等方面,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城邦的统治者属于第一等级的公民,统治者的灵魂是由黄金构成的,具有智慧的美德。古希腊城邦是基于社会分工合作,理想国中各阶级具各各自的美德,不相僭越,城邦就达到了“正义”。

——摘编自许天蓝《论(理想国)的政治理想——兼与(尚书)政治理想之比校》等

材料二   《唐律疏议》浸染了浓厚的儒家文化色彩,体现”法自君出,权尊于法”的原则。法律“出于礼则入于刑”“德主而刑辅”,“依法断案”也是“合礼裁判”……谋叛、不孝、不睦、不义等等被纳入到刑法体系中去了。中国古代法律所及之处大多与国家有关。

罗马统治者也够分到制定了旨在保护以皇帝为首的国家利益的公法和旨在保护自由民个人利益的私法。而私法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

——摘编整理自《唐律疏议》,张锐智《罗马法学家关于公法私法划分的意义与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拉图与孔子相通的政治理想。简析柏拉图与孔子政治理想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法律文化与古罗马法律文化的不同。并说明二者共同的历史价值。
2020-07-03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八)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历史人物的消献,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对各个阶层财富观的具体要求是不同的,就国君而言,孔于认为应该只“言义而不言利,为人君,止于仁”,国君乃天下财富的最高所有者,所以“因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国君的利就是义。就各级官吏而言,孔子主张不仅言义,而且言利,因为,“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官吏需要依靠俸禄来养家糊口。然而,官吏求“利”必须合乎道义,即君子“仕则不嫁”、“不尽利以遗民”。就一般的平民而言,孔子主张求利、致富,但同时又要为他人着想,“富而好礼,富而好仁。”柏拉图认为各个阶层对待财富的态度应该不同。在理想国中,统治阶级即国王和护卫者“除了绝对的必需品之外”不得有任何财产,而对被统治阶级来说,却并不要求其放弃私人财产。因为“统治阶级如果嗜好金钱与财产,他们必将腐败。而被统治阶级有此嗜好。将不会急于篡夺统治者的位置,因为这会妨碍他们积累财富”。被统治阶级的责任和价值就在于供应统治阶级以生活资料,使这些人专心治国,这样才能达致城邦的最大善。

——摘编自汤一介《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人类社会之贡献)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东西方先哲财富分配观的相同点。并分析孔子财富观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2)依据上图结合所学,指出西方近代社会的政治发展趋势。任选其中两位历史人物说明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2020-06-1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3 . 在轴心时代,亚里士多德与孔子是东西方的两大思想家,他们两人在对待妇女的问题上非常一致。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亚里士多德说,男子生来就属上等,女子则属下等,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导致他们思想相近的主要原因是(     
A.时代的经济发展与女子的经济地位B.他们都处于奴隶制社会
C.他们都出身于上层贵族D.由于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民情风俗
2020-06-0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从研究孔子的视角看,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中关于孔子生平的记载属于(   
A.原始史料B.二手史料C.历史解释D.历史评价
2016-11-21更新 | 3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5 .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是东西方先哲,他们在历史的太空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以与弟子之间展开对话的形式来追寻人之为人的美。孔子认为完美的人是有仁爱之心的能“爱人”的人。他倡导群体意识,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向往天人合一的、和平的、艺术的人生。

——《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成人艺术比较》

材料二   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齐景公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予,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引自《论语》

材料三   当人达到他最高的发展程度时,他是一切动物中最好的;同样,当人违背法律与正义时,他就是最坏的动物。……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每种社会团体的建立,都是为了完成某种善业。人生最大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在于生存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及其内在关系。
(2)结合材料分析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对人的定义有何不同?
(3)两者对人的定义的差别在治国思想上有何表现?他们的治国思想对当今中国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2020-02-07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孔子)以“仁”做为礼乐精神的内核,“对中国文化而言,是承先启后的一大开创。”……礼乐的推行对个体而言,是为了道德的完善,成为仁德之人;对群体而言,是为了“爱人”,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赵玉敏《以“仁”释礼,援“仁”入乐》

材料二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是如何丰富“礼”内涵的? 归纳“礼”的价值追求。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3)宋明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依据材料三说明宋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
2019-10-1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2007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58周年,孔子的故里山东曲阜已经提前作好全球华人联合祭孔的准备工作。届时曲阜又将成为全球华人瞩目的焦点,这些都说明儒家的一些价值观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之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予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摘自《论语·为政》

材料二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三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夕卜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摘自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

材料四 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史通》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据材料指出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
(3)结合材料一、二、三,简述“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儒家文化在现代仍然受到重视的原因。
(5)某学生兴趣小组欲对儒家思想进行探究,请你提供三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
2019-08-08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蓝田县前卫中学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同步练习:第1课 孔子与老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8 .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D.推崇君主权威
2019-01-30更新 | 1503次组卷 | 67卷引用: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试题
9 .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亚里士多德说:“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都主张以德治国
B.都强调中庸之道
C.蕴含着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D.体现道德在不同方面的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0 .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以上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2019-01-30更新 | 629次组卷 | 38卷引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