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西方的先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下图是孔子周游列国图。当时孔子的主张为什么没能被诸侯国采纳
A.孔子的思想太落后,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B.孔子低贱,人微言轻
C.孔子思想太深奥,人们无法理解和接受
D.孔子思想不符合当时的时代要求
2018-02-2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二单元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练习

2 . 在中外历史演进过程中,曾涌现出许多重要历史人物。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合下列图片与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简述图一和图二人物分别对理想中的统治者提出了什么要求?

(2)图三人物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方式上有何特点?

(3)为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图四人物对外采取了哪些措施?

(4)你在学习上述历史人物的奋斗历程中,感悟到哪些积极的人生态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3 . 该图中的一段话引自《论语·述而》,反映了孔子的教学理念是
A.有教无类B.启发式教学
C.温故而知新D.因材施教
2017-09-08更新 | 4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4 . 从古至今,教育始终是传承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最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下图孔子讲学图

材料二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三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使人有点为难,由于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

材料四拿破仑通过《教育基本法》等法令实行教育改革,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同时改建与发展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专科学校与军事学校等。

请回答:

(1)材料二反映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在教学中孔子比较注重哪些教学方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与实践给教育格局带来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三,概括亚里士多德对恩师的态度,,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与孔子一样,亚里士多德也很重视教育。他在教育方面有什么成就?

(3)根据材料四,归纳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特点,说明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目的。

5 . 某君画了一幅《孔子编书图》其中有历史知识错误的是(  )
①房子里烧着一堆煤炭     ②墙上挂着一柄铜剑
③孔子把纸铺在桌子上     ④用楷书写:仁者,爱人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
6 . 【人物评说】
在中外历史演进过程中,曾涌现出许多重要历史人物。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合下列图片与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孔子                                        图二:柏拉图        

图三:康熙帝
图四:克伦威尔
⑴简述图一和图二人物分别对理想中的统治者提出了什么要求?图三人物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方式上有何特点?
(2)为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图四人物对外采取了哪些措施?
2016-11-18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7 . 某人画了一副《孔子编书图》,图中内容有历史错误的是 (          
①房间里面烧着木炭取暖
②墙上挂着一柄铜剑
③墙上挂着“兰亭序”
④墙上用楷书写着“仁者,爱人”
A.①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④
8 . 塑像蕴含着创作主体对社会生活与时代精神的理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以前,中国历史上鲜有偶像崇拜的记载,人们对神灵及祖先的祭祀,主要是借助尸(祭祀时,代表逝者受祭的人)和木主(木制的神位,上书逝者姓名)来实现的。入汉后,祭祀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即孔庙中逐渐开始以孔子的图绘作为祭祀的对象。……受到佛像中一佛二菩萨形制的影响。史载,东魏兴和元年(539年),孝静帝下诏修缮孔庙,“雕塑圣容,旁立十子”。

——赵强《孔庙塑像与佛教造像》


材料二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谥孔子为文宣王,文宣王庙中除孔子塑像外,“颜生等十哲为坐像,悉预从祀。曾参大孝,德冠同列,特为塑像,座次十哲之次”。宋真宗以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四人塑像居于配享的位置,其他十哲塑像分立两列从祀。

——据《旧唐书·礼仪志》和《宋史·礼志》


材料三 明洪武四年(1371年),国子司业宋濂上疏曰:“古者,木主以栖神,天子、诸侯庙皆有主。大夫束帛,士结茅为菆,无像设之事。今因开元八年之制,抟土而肖像焉,失神而明之之义矣。”朱元璋对此不以为然,“上不喜,谪濂安远知县”。洪武十五年(1382年)落成的南京国子监却采用了宋濂的建议,用木主而不用塑像。嘉靖年间,文庙礼制发生重大变化,除曲阜孔庙外,其他各地文庙一律撤除塑像改为木主。清代则继承了这一制度,文庙祭祀大都设木主。

——房伟《文庙祀典与文化权威的建构》


请回答:
阅读上述三则材料,简要概述祭祀孔子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16-10-1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铅山一中、横峰中学高三上期暑假联考历史试卷
9 . 以下两幅图分别是明朝人绘制的孔子讲学图与拉斐尔于1509——1510年绘制的亚里士多德讲学图。从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孔子强调“礼”,亚里斯多德主张和谐
B.孔子强调专制,亚里斯多德主张民主
C.明代注重等级礼仪,文艺复兴看重自由平等
D.孔子讲学强调灌输,亚里斯多德主张双向交流
2016-11-27更新 | 5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浙江衢州二中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卷
10 . 从古至今,教育始终是传承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最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孔子讲学图

材料二: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三 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使人有点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


请回答:
(1)材料二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在教学中孔子比较注重哪些教学方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三,概括亚里士多德对恩师的态度,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和孔子一样,亚里士多德也很重视教育。他在教育方面有什么成就?
2016-11-18更新 | 2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