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西方的先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以前,统治者多尊崇周公。但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周公的地位是不断下降的,孔子的地位是不断上升的。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孔子列为世家,与周公相同;但周公是王室贵族,孔子不是。可见,在太史公心目中,孔子与周公的地位是差不多的。

材料二   唐代以后历代统治者对孔子的加封(部分)

朝代

加封

宋朝

加谥为“元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

元朝

加尊号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朝

称孔子为“至圣先师”

清朝

顺治皇帝追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康熙皇帝亲题“万世师表”献于孔庙

——以上材料均据张岂之《中国通史》等整理

材料三   孔子生长于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

——摘编自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围绕材料中任意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史实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源自材料,史实准确,论证充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老子主张抛弃所谓的圣贤智慧,人民将获得百倍的利益;抛弃所谓的仁义名誉,人民将恢复孝慈的本性;抛弃贪取巧利之风,盗贼将会绝迹。这表明两人(     
A.积极为诸侯出谋划策B.实现社会理想的途径不同
C.思想对立且辩论激烈D.对礼崩乐坏现状深感忧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孔子以平民作新史而成《春秋》,皆政治社会实事,不语怪力乱神……自有孔子,而史学乃始与宗教、贵族二者脱离。这反映出(     
A.私家修史已经蔚然成风B.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涵
C.唯物思想成为社会主流D.平民社会已逐渐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柏拉图说,建立一个城邦需要各式各样的人,并使其各有所长,以便相互交换;亚里士多德认为,艺匠和劳工虽为城邦所必需,却并不具备好公民所应有的善德,不应将他们登记为公民。两人的共同之处在于(     
A.重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B.探讨理想城邦社会模式
C.强调人自主意识的觉醒D.揭露城邦民主政治的弊端
5 . 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孔子整理成《诗经》之后,由学生子夏传其诗。汉初齐人辕固生、鲁人申培公传诵的《诗》分别亡于魏、西晋。现今流传的《诗经》,是毛公所传的毛诗。材料(     
A.肯定了孔子对教育的贡献B.说明孔子学说不为诸侯重视
C.反映了《诗》的传承历史D.体现儒学促进了私学的兴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孔子作《春秋》,认为周文化优越于其他文化,因而强调“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并认为夷狄是可以教化的,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孔子的这一主张有助于(     
A.消除地域间文化差异B.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
C.构建众星捧月的局面D.促进民族之间的交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孔子生活的时代,周王朝统治已经名存实亡,诸侯间相互征战不断,出现了“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社会现实。为此孔子提出的解决之道是(     
A.克己复礼B.无为而治C.施行仁政D.变法革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孔子是先秦时期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下列言论中属于孔子的有(     
①“克己复礼”   ②“隆礼重法”   ③“兼爱尚贤”   ④“有教无类”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9 .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下列说法能支持此观点的是(     
A.孔子反对苛政B.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C.孔子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孔子主张以德治国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提出“仁”“为政以德”等思想及创办私人讲学的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孟子D.韩非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