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亚洲觉醒”的先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早期部分经历如下:

主要活动
1878年到檀香山生活,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也开始接触西方社会、政治学说
1883-1884年回国,先后就读于广州、香港的西医学校,密切注视当时正在进行的中法战争
1892-1893年在澳门、广州行医
1894年6月,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尽其流”的改革主张,但被拒绝。自此,孙中山放弃了“医人”的职业,改从事“医国”的革命活动。11月,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1895年2月成立香港“兴中会”,10月组织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
1900年10月发动了惠州起义,由于政府破坏了孙中山接济起义军的计划,起义失败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宣告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上阐述了民族、民权、民生思想

材料二关于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我们就是从新负担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对外的责任,要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都来解放。”

——孙中山

材料三说到和平统一,是我在数年前发起的主张。不过那些军阀都不赞成,所以总是不能实行这种主张。这次我到北方去,能够做成和平统一,也未可知。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要打破帝国主义,必须废除中外不平等条约。

——孙中山《中国内乱之原因》(1924年11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思想变化的历程,并分析孙中山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2)从民族主义的内涵看,与以往孙中山的思想相比,材料二有何明显进步之处?根据材料三,说明出现这种进步的原因。

(3)材料二、三中孙中山的主张在当时形势下有何积极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4) |
名校
2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甘地和孙中山都对本国历史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唯一正确方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罪恶的屈服。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永远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不愿向英国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要高明的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二 吾人当此民族、民权革命成功之时,若不思患预防,等资本家出现,其压制手段恐怕比专制君主还要甚些,那时杀人流血去争,岂不重罹其祸么!……如有一工厂,佣工数百人。人可生二百元之利,而工资所得不过五元,养家糊口,犹恐不足,以此不平,遂激为罢工之事,……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道、电气、水道等事务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的演说《为国利民福而努力奋斗》


材料三 实业之范围甚广,农工商矿,繁然待举,而不能偏废者,指不胜屈。然负之而可举者,其作始为资本,助之而必行者,其归结为交通。……苟无铁道,转运无术,而工商皆废,复何实业之可图?故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

——1912年6月22日孙中山与《民立报》记者的谈话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实际原因又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三,概括这一时期孙中山的主要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对孙中山的上述认识和活动进行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