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亚洲觉醒”的先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顾颉刚(1893~1980年),江苏苏州人,1916年考入北大。在当时学术新思潮的影响下,疑古辩伪的思想得到了发展。五四运动爆发,西方科学治史理念输入,促使顾颉刚扛起“古史辩”的大旗,提出了“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观点。该观点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在古史记载中,“时代越后。传说的古史期越长”。如周代人心中最古老的人是大禹,到孔子时有尧、舜、舜,到战国时有皇帝、神农,到秦有三皇,到汉代有盘古。第二,”时代越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越放越大”。如舜在孔子时期只是一个“无为而治的圣君”,到《尧典》,就是一个“家齐而后治国的圣人”,到孟子时就是一个孝子的模范了。除此之外,顾颉刚还认为,从战国起,政治家要依托古王压服今王,于是大家看到的古王的道德功业高到极致。三皇五帝的黄金世界,是战国后的学者造出来给当时君王看的。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史学史》


(1)根据材料,概括顾颉刚“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观点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对顾颉刚的史学观点进行评析。
2017-04-05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实验班)第八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