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亚洲觉醒”的先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甘地继承了古代耆那教、佛教和印度教道德观中的“戒杀”原则,并且吸收了基督教“以善抑恶”的主张、美国作家亨利·梭罗“非暴力抵抗”的思想、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神的天国就在你心中”的观点,才创立他自己的一套独具特色的非暴力学说。由此可见,非暴力思想是(     
A.启蒙思想的延伸B.资产阶级软弱妥协的表现
C.种姓制度的嬗变D.东西方文明沟通交融产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不仅仅是人类道德的堕落,而且也毁灭了整个印度传统社会的经济秩序…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憎恶使甘地认为,独立后的印度绝不能建立以工业文明为模式的西方式社会。据此可知,甘地的经济思想是
A.通过民众团结和经济自主争取独立
B.排斥西方制度强调民族独立意识觉醒
C.建立与印度文明相适应的经济秩序
D.以西方物质文明为基础发展传统经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甘地倡导“停止支付盐税”、“不再购买英货”、“自给自足”等,这对英国殖民印度的主要目的——谋取经济利益是直中要害的打击。由此可见
A.甘地要带领印度退回到手工业时代B.甘地会赢得国际社会同情支持
C.非暴力不合作主要是指向经济领域D.非暴力中隐含着经济上的暴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920年,针对英国殖民当局制造阿姆利则惨案的暴行,甘地号召印度人民掀起
A.暴力反抗斗争B.“恢复手纺车”等形式的不合作运动
C.“食盐进军”运动D.要求英国立即“退出印度”的行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用自我牺牲去感化敌人,用自己的爱去召唤敌人心中的爱,如果爱回到敌人的心灵,哪怕仅存有一丝,敌人顷刻软化、变敌为友,暴力就会这样被战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发起的运动是
A.华夫脱运动B.不结盟运动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D.世界和平运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甘地和孙中山基本上是同时代人,都是本国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中著名的领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战期间,英国殖民当局减少了对印度的商品倾销,客观上有利于印度民族经济的发展。20年代,国大党改变以往同英国合作实行宪制改革的立场,主张用和平和合法手段,实现民族自治目标。1920年印度国大党通过了甘地拟订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甘地领导的不合作运动与哈里发委员会结成联盟,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在共同的反英斗争中团结起来,并肩战斗。1921年不合作运动同印度工人运动、农民运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民族斗争的高潮。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1922年到1924年,孙中山在数次讲演中一再谈到甘地领导的印度反英斗争。他充分肯定并赞赏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但是,在民族斗争的具体策略问题上,孙中山与甘地存在分歧。例如,在抵制帝国主义“经济压迫”方面,孙中山把废除不平等条约等作为经济问题解决的前提。孙中山对甘地及非暴力斗争的看法反映了东方民族主义和民族运动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特征。

——摘编自尚劝余《20世纪20年代初至70年代末中国的甘地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一战后印度民族解放斗争形成高潮的原因,并说明这场运动的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和甘地在抵制“经济压迫”方面的策略。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他们领导的民族解放斗争共同的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甘地曾说:“我的目的是发动那种力量(非暴力)来对付英国统治的有组织的暴力,以及增长中的无组织暴力。”这里的“无组织暴力”是指
A.封建势力压迫B.学生爱国运动C.群众革命运动D.工人罢工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B.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
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D.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