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无产阶级革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72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题为《学好文件抓好纲》的社论。

首次公开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410日邓小平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指导工作。53日,中共中央转发了这封信,肯定了邓小平的意见。

813-925日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制定了《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规定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恢复考试,采取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

1978318——31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510日中共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第60期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1日,《光明日报》转载此文。

1218-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做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摘自唐培吉《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现代》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共中央指导思想拨乱反正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1-11-09更新 | 261次组卷 | 4卷引用: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2022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B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史料研习、归类整理、论证说明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试运用这些方法完成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这一研究课题。
(1)史料研习

麦克纳马拉(世界银行前行长)这样评价邓小平:“邓小平知识渊博,富有远见,他清楚他想让中国走向何方。他拥有一种情感,我认为这种情感十分重要。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依赖于中国人民和中国自己的领导人。他说外援是好的,我们需要,但他不管是否有外援都决心达到自己的目标。他的这种依赖自身、自己的国家、自己的资源、自己的人民的意愿是至关重要的,是你们成功的根本。”


麦克纳马拉的评价反映了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中的什么特点?
(2)归类整理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请你帮助整理有关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事件意义
1978年5月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1978年12月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1987年10月
形成了完整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理论,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确立
1992年初南方谈话


(3)论证说明

1980年8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时,对毛泽东做了如下评价:“尽管毛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拿他的功和过来说,错误毕竟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抹杀的。”


上面这则史料你认为最能说明邓小平理论的什么特点?并说出你的依据。
2019-08-1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辛集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工人的工资在整个工业生产产生的利润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工人只要在每个工作日劳动很少一部分时间,就足以抵偿这点工资;在余下的大部分时间里,工人都是在无偿地为资本家工资,他们创造的价值也全部为资本家所得”马克思的这句话提到的观点最早出自
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D.《资本论》
2022-06-2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校联考(等级考)历史试题(四)
4 . 为了人的解放,许多思想家和革命家作出了积极的思索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然而,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这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摘自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

材料二   尽管人们可以从学科分类的角度把马克思的学说分述为……然而,就其实质内容和社会功能而言,马克思的学说就是关于人类解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在1844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就明确地把自己对人类解放的价值理想的承诺作出这样的表述:“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一条绝对命令: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

——摘自孙正聿《人的解放的旨趣、历程和尺度——关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考》

材料三   针对“还没有实行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前提”的质疑,列宁反问:“面对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所造成的那种革命形势的人民,在毫无出路的处境逼迫下,难道他们就不能奋起斗争,以求至少获得某种机会去为自己争得进一步发展文明的并不十分寻常的条件吗?”这里的关键是人民“毫无出路”。站在人民利益一边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当然需要挺身而出,选择帮助人民脱离困境追求自己幸福的道路,哪怕这种道路被经典或教条所不容。列宁还说:“既然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前提”,“世界历史发展的总的路线”就将因此而改变。

——摘自余金成《十月革命两大实践逻辑及其当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指出康德认为“人的解放”包括哪两个方面,评价康德在探讨“人的解放”这一过程中所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补充材料中省略号处的内容,指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价值。
(3)根据材料三,分析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必然性。综合材料二三,概括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品质。
2022-05-12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列宁一代革命家所面临的一个新的历史课题。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上没有(也不可能有)明确指示,更没有历史先例可以借鉴,列宁只能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进行艰苦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一实践一再认识,终于找到了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摘编自穆森《对列宁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认识》

材料二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十年间,毛泽东扮演了多重角色。纵观开国伟人毛泽东的多重角色,我们看到了在战争废墟上建立起的崭新政权,看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从无到有、不断完善,更看到了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生发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和昂扬斗志。尽管在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短暂的“春天”后,磨难与考验接踵而来,但毛泽东毕竞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从革命到建设的转变,开启了华夏儿女探索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纪元。

——摘编自《对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再认识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列宁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十年间”扮演的多重角色及作出的伟大贡献。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和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当代价值。
2021-11-07更新 | 9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史料研习、归类整理、论证说明是基本的历史学科能力,试运用这些方法完成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这一研究课题。
(1)史料研习

麦克纳马拉(世界银行前行长)这样评价邓小平:“邓小平知识渊博,富有远见,他清楚他想让中国走向何方。他拥有一种情感,我认为这种情感十分重要。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依赖于中国人民和中国自己的领导人。他说外援是好的,我们需要,但他不管是否有外援都决心达到自己的目标。他的这种依赖自身、自己国家、自己的资源、自己的人民的意愿是至关重要的,是你们成功的根本。”


你认为麦克纳马拉的评价反映了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什么特点?
(2)归类整理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请你帮助整理关于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3)论证说明

上面两则史料你认为最能说明邓小平理论的什么特点?请说明你的依据。
2018-04-23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宜良县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图是某著作的部分摘录。该著作
•生产和工资 工人工作的提高不会增加产品价格
•工资和通货 工人的工资和资本家的利润都是工人创造的价值
•价值和劳动 商品的价值是社会劳动的结晶
•劳动力价值 劳动力价值由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
•剩余价值的生产 剩余价值率取决于工作日的延长超过工人所得工资的劳动时间

A.促使欧洲爆发三大工人运动B.揭露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C.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D.指导了巴黎公社工人斗争
2021-06-2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满怀激情地传达工人的呼声:“我卖给你的商品和别的商品不同,它的使用可以创造价值,而且创造的价值比它本身的价值大……你在劳动上赚的,正是我的劳动实体上损失的,使用我的劳动力和劫掠我的劳动力完全是两回事。”该理论
①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   ②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
③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   ④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
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021-04-23更新 | 689次组卷 | 8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1届高三4月选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下表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其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理论来源
①科学社会主义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②剩余价值学说英国“现代经济学之父”的劳动价值说
③唯物史观德国哲学家康德的“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思想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恩格斯平等观,区别于以往任何一种平等观,它把平等思想放置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科学基础之上,认为平等观是具体的历史的,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它的实现程度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并且反映了一定经济结构的利益关系。恩格斯的平等观是在对资产阶级平等观和单纯思辨意义的平等观的批判上建立起来的。他揭露了资产阶级平等观的虚伪本质,剖析了平等所特有的历史和阶级特性,强调消灭阶级,大力发展生产力,并提出了获得真正平等的途径即共产主义,彰显了恩格斯平等观的政治性和科学性。同时,在德国共产主义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时期,为了破除工人阶级中错误的平等观,恩格斯展开了与拉萨尔、杜林、伯恩斯坦的论战,为工人运动按照正确的方向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恩格斯平等思想成为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有力武器。

——摘自张凌《恩格斯平等观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概括恩格斯平等观的内容,并指出平等观的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恩格斯的平等观与资产阶级平等观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谈谈恩格斯平等观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历史作用。
2021-05-25更新 | 14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1届高三5月调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