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康熙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城!长城!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等

材料二   康熙帝圣谕: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清朝称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蒙古诸部),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即努尔哈赤)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

——摘自《清圣祖实录)


(1)根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指出长城从战国到明朝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康熙帝的“守国之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8世纪初,康熙皇帝决定任用传教士采用经纬度测量及三角测量法进行全国性实地测量,测绘人员分赴全国各省,举凡天下山水城廓,均收入图中,即《皇舆全览图》。康熙帝此举
A.体现了清朝文化政策开放包容B.加速了中国传统科技的转型
C.适应了巩固大一统国家的需要D.旨在推动西方科技在华传播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不论对传统文化还是对西学,不论对中国人还是对外国传教士,都没有偏见。他的这种对待各种文化、不同种族的平等心态,来自于其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

材料二   康熙对孔孟程朱那一套的迷恋与提倡几乎超过任何汉人皇帝,实在基于对儒家消极方面的偏爱,并由此造成了清代窒息改革的沉闷政治局面……汤若望、南怀仁的天文历算虽然精确,却只用来为宫廷迷信服务;白晋、雷孝思、杜德美等人花费三十多年测绘出了《皇舆全览图》,全国印刷业、测绘业却未趁此而改进;南怀仁造出的西洋火炮虽受到康熙帝的夸奖,却既未推广,也未引起对军火工业的重视;科学著作翻译过来了,而府州县学仍在以八股取士。

——郭长庚《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


(1)材料一、二在康熙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这种不同。
(2)有人认为是阎崇年过人的学问成就了康熙过人的业绩,你认为正确的人物评价方法有哪些?
2022-03-1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广南县第一中学校2022届高三3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清朝康熙命钦天监焦秉贞重绘《耕织图》,在南宋《耕织图》的基础上加了《初秧》和《祭神》两幅,使之更加完整,且祭祀的“后稷神”则是历代封建王朝都认同的农业始祖。康熙的这一做法
A.描绘了安定祥和的农耕生活B.是为了展示江南经济发展成果
C.建构了满汉一家的文化心理D.主要目的是通过祭祀强化王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康熙自幼喜爱数学、化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在八岁登基后仍然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去认真学习这些知识。他不断引进有科技才能的传教士来华,命传教士采用地圆说绘制了全国地图《皇舆全览图》,此地图在康熙的南征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谕令传教士白晋等人在宫中设置化学实验室,用化学方法试制西药,使中国在医疗中开始了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他还命令传教士汤若望以西法制成了“红衣大炮”,该大炮在雅克萨之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在皇宫中开设有数学、天文、地理、医学、外语、艺术等方面课程,由传教士来讲授。

——摘编自张云筝、田冰《康熙西学中用的思想与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主张西学中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康熙西学中用实践的历史贡献。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清代康熙帝对西方科学很感兴趣且颇有造诣,但并没有引导中国走上近代科学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末欧洲天主教传教士来华,揭开了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新篇章。康熙称帝以后,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监副,并负责监造天文仪器。他还曾向安多、张诚等学习几何学、代数学和天文学,向白晋、巴多明等学习解剖学。在此期间,传教士们还编译了满文《几何原本》《借根方》《钦定骼体全录》等书。康熙帝晚年亲自组织进行了两项大科学工程。首先是全国范围的地图测绘,定名为《皇舆全览图》,该图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地理图册。第二项大工程是《律历渊源》一百卷的编纂。这是一套包括天文历法、音律学和数学等知识的科学著作。

材料二   通过《律历渊源》的编纂以及《皇舆全览图》的绘制,我们可以一窥其御用科学的本质。观象授时是皇权的象征,关乎皇权的合法性和神圣性,因此倍受重视。必须保证政治上合乎当时的“崇儒重道”的既定国策……钦天监虽然采取了西法,但其任务和工作则依循旧轨,清朝也没有建立任何新的科研机构……《皇舆全觉图》的测绘更多是满足帝王虚荣心的需要,在为欧洲人所周知之后,清廷却当作珍籍秘不示人。……耶稣会士的学术活动必须在皇权的严格监控下进行,他们不予许在汉人和蒙人的衙门内翻译任何科学文献。……康熙帝暮年,由传教士挑起的礼仪之争,最终导致他发布了禁教令。

——摘编自王杨宗《爱好科学的康熙,并没有引导中国走上近代科学之路》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康熙帝重视西方科学的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康熙帝限制科学发展的措施并分析原因。
2020-11-03更新 | 19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诊断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康熙帝传统文化功底深厚,但也注重西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67年11月,康熙帝传谕大学士李霨、礼部尚书布颜等大臣,率领监正杨光先与南怀仁等人测验日影。十二月,又派图海等人赴观象台测验。最后都是南怀仁的西洋法更为精确。康熙帝用实践的方式,看到西法优于中法。……康熙帝关注西学,除了天文历算之外,对地理、医学、音乐及西学科学仪器也很感兴趣,而且他身体力行,亲自学习这些科学知识。康熙帝还多次以天文历算知识与群臣问对。……随着传教士的东来,西洋天文学等科学技术逐步影响到朝廷内外的士大夫,出现了众多钻研历算学的博学之士……与此同时,钦天监的官学生也在西洋传教士的影响下,逐渐接受和学习西洋天文学知识。于是,在中国本土出现了一批熟习中西天文学知识的博学之士。

——刘仲华著《世变、士风与清代京籍人士学术》

材料二   康熙帝作为统治者,有必要处理好中学与西学的关系,但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的传统和厚重的文化积淀,对康熙帝西学观的影响甚大,决定了康熙帝对待西学的态度,决定了康熙帝虽然心仪西学,但从统治出发,就不能像彼得大帝一样,全面推行西学并变革社会。康熙帝把西学局限于实用的西学观是传统的实用理性和儒家正统思想的具体体现,一方面对于维护封建统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限制和阻碍了西学的传播和发展。

——阎大伟《论康熙帝的西学观》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概括康熙帝注重西学的表现及其产生的效果。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康熙帝不能“全面推行西学并变革社会”的主客观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俨然是中国“史上最热爱科学的帝王”。这位称孤道寡的皇帝陛下,对西学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令人瞠目:从天文地理,到物理、化学,甚至高等数学、西洋音乐,他全都学过,而且学得还不错。他在宫中设立实验室,试制药品,学会了种痘,在他的子女和宫女们身上实验后,效果很好,立即推广到蒙古。为了解人体解剖学的知识,他还亲自解剖了一只冬眠的熊。在黄河、淮河、运河交口的大堤上,他指着东流的河水,耐心地向当地负责管理水利的官员讲解如何计算水的流量。他甚至还在紫禁城丰泽园内试验起了杂交水稻,比今天的世界“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还早了三百多年!康熙对西学的满腔热情,1697年甚至引起了德国的著名思想家莱布尼茨惊叹。

材料二.在莱布尼茨盛赞康熙的同年,当时欧洲最大的造船中心之一的荷兰赞丹,来了一群学习造船的俄国留学生。学生中有一个名为彼得的人,自称是个下士。这个身高两米多的下士,和工匠们吃住在一起,吃粗茶淡饭,汗流满面地干活。凿木头、造军舰、学驾船,他的手艺样样出色,被师傅和工友们推荐为“优秀工匠”。他,就是俄国的沙皇彼得。

彼得刻意隐瞒帝王的身份,以普通人的身份来到欧洲,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一切感兴趣的东西。在瑞典,他扮作游客,爬上制高点观察瑞典人的要塞地形,测量绘制要塞平图,差点与守军发生冲突;在英国,他冒充学者,上门拜访牛顿;还和著名数学家弗哈森攀上了交情,津津有味地和他们讨论科学方面的问题.1698年回国之后,他立刻开始在自己的国家发起了声势浩大而又严厉无比的改革运动,波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和宗教等各个方面。

——摘自《同期兴盛,命运迥异—俄彼得大帝与清康熙皇帝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康熙学西学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指出彼得学西方与康熙的不同,并结合所学阐释两位帝王此举与国家境遇的关系。
2019-04-07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四川省自贡市2019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08年,康熙帝下令编绘《康熙皇舆全览图》。这是中国第一幅绘有经纬网的全国地图。聘请西洋传教士经过经纬度测量绘制而成。其中,实测经纬度值的地点有六百馀处,多处使用三角测量法,并使用少数的天文测量法。比例为四十万分之一。地图描绘范围东北至库页岛,东南至台湾,西至伊犁河,北至北海(贝加尔湖),南至崖州(今海南岛)。绘图人士有耶稣会的欧洲人士雷孝思、马国贤、白晋、杜德美及中国学者何国栋、索柱、白映棠、贡额、明安图以及钦天监的喇嘛楚儿沁藏布兰木占巴、理藩院主事胜住等十余人。

——根据《清廷三大实测全图集》整理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特别强势的群体观念,很早以来就发展了群体构图的概念:建筑群以院落的形式横向伸展,占据很大一片面积。这就产生了外部空间的课题,即通过多样化的院落方式,把各个构图因素有机组织起来,包括各单体之间的烘托对比、院庭的流通变化、空间与实体的虚实材料相映、室内外空间的交融过渡,以形成总体上量的壮丽和形的丰富,渲染出强烈的气氛,给人以深刻感受。

——萧默《建筑的意境》

(1)概括材料一中《康熙皇舆全览图》编绘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确定当时清朝东北边界的法律依据。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建筑的主要特点。以故宫为例,予以说明。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1646年冬,郑成功在南澳岛招兵举义,开始了抗清复台的光辉历程。1661年,郑成功率军东征台湾。郑成功对荷兰殖民者的劝降书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历经九个月的交战、图困,于1662年迫使荷兰台湾总督投降,收复了台湾。从而控制了辽阔的海疆,阻滞了他们对中国的侵袭。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转移大批闽粤人民移居开发台湾,向当地高山族传播先进农耕技术,实行寓兵于农的电田政策,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建设。

——据2017年3月29日《南澳岛是郑成功发样地》整理

材料二2017年7月14日,由北京市台联主办的郑成功铜像揭幕仪式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北京市台联党组书记王兰栋表示,这尊由台南郑成功祖庙赠送的铜像将在北京台湾会馆永久保存

目前台湾已有300余座郑成功庙字,并于每年春秋季举行祭祀活动。

——据2017年7月14日新闻《郑成功铜像揭幕仪式今日在北京台湾会馆举办》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成功的主要活动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峡两岸纪念郑成功的意义。

2018-04-1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衡水金卷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一)文综历史部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