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康熙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康熙是清朝初期的皇帝。对康熙的研究,是清史研究的重要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6年,康熙派人携带杨光先编订的康熙八年的历法,去向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征求意见,南怀仁当即指出其中的错误。于是康熙把杨光先、南怀仁同时召来,让他们在朝堂辩论,双方相持不下。康熙就决定两人同测正午日影和星象,以判优劣,结果杨光先所测皆误,南怀仁推算分毫不差。康熙将不学无术的杨光先革职,任命南怀仁执掌钦天监,使用洋教士制定的新历法《时宪历》。(注:杨光先,钦天监监正,即今国家天文台台长)……康熙还命法国教士巴多明将法文《人体解剖学》译制为满文,又把中药专著《本草补》译成西文。由于康熙提倡西医,开了中医学习西医的先河,我国从此有了研习西医的专家。……随着对西学的深入了解,康熙对来华教士的学识感到不满足,1681年任命白晋为“钦差”回欧洲,招聘科技人员来华。l 705年,康熙派教士沙国安出使罗马教廷,希望教皇派精通“天文、律吕、算法,画工、内科、外科人员来华”。来华有技艺人员都享有优厚待遇。康熙甚至想在宫中建一座法国式的科学院,只因与罗马教廷发生礼仪之争,未能如愿。
(1)据材料一康熙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是什么?康熙对待申西文化交流持怎样的态度?你对其做法如何评价?
材料二 清初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曾大力提倡儒家思想以及程朱理学。康熙自己不仅对《四书》日日读书而且还字字成诵,他推崇朱熹是“儒家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的人物。明确规定以“崇儒重道”为其统治思想。为了镇压民族反抗强化思想统治,除了正面提倡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之外还大兴了文字狱,用血腥镇压的恐怖手段,以钳制知识分子和人民的反抗意识。
(2)对材料二反映出的康熙时期的统治政策和措施如何评价?
材料三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未衿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
——康熙《滇平》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康熙《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康熙《瀚海》
(3)根据材料三诗词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三首诗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并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角度,谈谈对康熙帝上述活动的认识?
2013-08-27更新 | 2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2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丁不分上下,一体出银,此丁之条鞭。地不分上下,一体出银,此地之条鞭。敝邑所谓条鞭者,税粮不分廒口,总收起解,差役则除去三等九则之名,此照地偏派,丁不论贫富,每丁出银若干,地不论厚薄,每亩出银若干,上柜征收,如募应役,而里甲之银附焉。

——(明)张萱《西园闻见录》卷23

材料二雍正初,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统谓之“地丁”。先是康熙季年,四川、广东诸省已有行之者。至是准直隶巡抚李维钧请,将丁银随地起征,每地赋一两,摊入丁银二钱二厘,嗣后直省一体仿行。

——《清史稿·赋役仓库》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朝赋役制度的特点。

(2)与材料一相比,清雍正、康熙时的赋役制度有何重大变化?明清时期赋役制度的改革有何意义?

2017-08-0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3月份月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
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大臣进行了一番争论。
突厥既亡,其部落或北附薛延陀,或西奔西域,其降唐者尚十万口,诏群臣议区处之宜。朝士多言: “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之,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虏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臣属,……国分则弱而易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置都护府,为其节度,此安边之长策也。”温彦博以为“徙于兖、豫之间,是乖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武故事,置降匈奴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扞蔽,策之善者也。”……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覆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人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东自幽州,西至灵州,分突利故所统之地,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又分颉利之地为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以统其众。
五月,辛末,以突利为顺州都督,使帅其部落之官。上戒之曰:“……今命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掠,非徒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
──引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
根据上述材料,将讨论中出现的三种意见,概括提炼,逐条列出。
唐太宗处理东突厥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有何历史作用?
唐太宗处理这一问题的决策过程,反映出贞观之治的什么特点?
2016-11-18更新 | 7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软实力”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中,除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之外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及外交政策等方面的吸引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的建立基于游牧文明征服农耕文明这样一个民族融合模式。汉族人对于满洲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诸如圈地运动、剃发易服等,都表示强烈不合作和反抗。……清王朝若没有足够的文化软实力结束基于民族冲突的动荡时局,那么经济发展、国力强大、民众富足、文化繁荣就无从谈起,其统治也很可能如元朝经过短暂的形式统一之后分崩离析。
——《论康熙治国与清初文化软实力》 摘自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材料二 拿破仑执政后, 颁布了宪法, 稳定了政局。拿破仑与教皇达成协议, 1802年正式实施《政教协议》, 恢复宗教信仰自由, 较好地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宗教矛盾, 消除了社会不稳定因素。1804年制定《拿破仑法典》, 从法律上巩固了大革命的所有制关系, 确保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摘编自赵立冲《伟人与历史—论拿破仑的两重性》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国凭借其文化软实力大力推行文化外交。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说:“应对文化全球化,就是要提倡文化多样性。”
(1)分析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熙皇帝构建“文化软实力”的特点,并举出具体措施。
(2)依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在构建法国“软实力”方面的建树及其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全球化加速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30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届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卷01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处理当时国际关系的宗旨是“天下和为一家”。唐朝政府在六部下设鸿胪寺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那时与唐朝交往的国家有70多个,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佛教盛行,景教、袄教、拜火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中国和以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为首东南亚地区、以天竺的南亚地区、以大食为首的阿拉伯地区,通过海上丝绸贸易连接在一起。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以及通过南海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文化的影响既深且远。

——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

材料二   清朝皇帝针对不同的族群,采取不同的统治策略:他是满人的族长、汉人的皇帝、蒙古的可汗、藏喇嘛教的保护者,在蒙、藏信奉的黄教中,皇帝还具有特殊的宗教地位,被视为文殊菩萨的化身。这一统治秩序从结构上具有某种“贵族联盟”特色:满、蒙、藏贵族结成某种联盟关系,同时吸纳汉族和穆斯林政治精英。皇帝是实行郡县制的中国内地与实行多种多样封建制度的亚洲内陆边疆地区结合在一起的枢纽所在。在内地,皇帝依靠官僚制度进行比较精细的治理,但在亚洲内陆边疆地区,他根本无法建立起系统的官僚制度,而只能借助上层精英来实现“羁縻”。

——章永乐《旧邦新造》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帝国的“统治秩序在结构上”的特色。结合所学,简述康熙对蒙古地区实行“羁縻”的具体措施。
2020-11-27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0·浙江·模拟预测
6 . 中国古代治理边疆的政策折射出古人的天下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代均重视对边疆的治理。秦将郡县制推行到边疆地区。汉王朝除了设置郡县外,还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使其成为汉王朝边疆防御的重要力量。唐朝追求“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实行开明的治边政策。另外,为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元朝通过设立行省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清王朝从中外一体(内地与边疆为一个整体)的认识出发,以积极态度治理边疆各民族,使其起到“屏藩”、“拱卫”作用。在实际运作中,突出改革行政体制,如中央设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地方则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统治体制。

——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早在初建布达拉宫时,松赞干布就曾招请许多汉族工匠到拉萨献技,使吐蕃建筑受到了汉民族的一定影响。五世达赖重修布达拉宫时,清朝康熙皇帝还特派了114名汉族工匠前往拉萨协同修建。在藏汉等各族工人齐心协作下,布达拉宫得以顺利完成。布达拉宫的许多殿堂都采用了中原汉式传统的建筑方法,同时又按照藏族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宗教精神,在某些地方进行了创造性的加工。

——郭卫平《从布达拉宫看西藏地方与祖国的关系》

材料三:天下观是古代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政治哲学和文化地理观念。在这种天下模式中,中国无疑占据着绝对主体地位。除具有“中国即世界”的地理特征之外,还浸透着古代中国人由衷的文化优越感和华夏中心主义意识。唐代李淳风《乙已占》称:“华夏者,道德、礼乐忠信之秀气也,故圣人处焉,君子生焉。彼四夷者……莫不航海梯山,远方致贡,人畜纳首,殊类宅心,以此而言,四夷宗中国之验也。”孔子曰:‘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邱靖嘉《“普天之下”:传统天文分野说中的世界图景与政治涵义》


(1) 根据材料一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治理边疆政策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布达拉宫的建筑风格,并分析这一风格形成的原因。
(3) 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中国古代的天下观侧重于疆域空间,试从开疆拓土的角度,分析总结从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巩固国家多元一体格局的实践。②中国古代的天下观侧重于思想文明,试分析儒家天下观的演变与新见。
2020-09-10更新 | 211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新高考创新卷》选考历史试题(二)
7 . 唐太宗和康熙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著名帝王,他们重视民族文化问题,改革弊政,顺应人民和时代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华文明史上,唐代是一个少有的既善于继承、又能够兼收并蓄的朝代。人们注意到唐代因多种文化汇聚而导致的文化昌盛情况,认为唐代之所以朝气蓬勃、富有生机,一是唐代的社会文化能条贯、折中前此数百年的遗产,二是能兼容并包地摄取其他民族甚至外来的各种文化营养。…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南海传来的南亚文明,它们对唐代中国的影响则主要现在宗教、艺术、实用器物等方面。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清康熙时,驻守古北口长城的总兵官向朝廷建议,拨款维修加固长城。康熙帝阅批奏折后认为守国之道不在于修长城,而在于“修得民心”。清王朝治国安邦的一个大手笔,便是将北方草原上凶猛彪悍的蒙古铁骑,变成了护卫江山的真正长城。回放历史的画面,在内蒙古木兰围场、承德避暑山庄都曾经记录下有清一代民族团结和陆的历史佳话。

——摘编自《世界遗产在中国》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相关史实说明“唐代是一个既善于继承、又能够兼收并蓄的朝代”。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康熙帝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蒙、藏地区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3)在民族关系问题的处理上,对不同的民族实施了不同的统治措施。结合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在东突厥地区唐太宗设置了一种特殊的制度。写出这一地方行政制度的名称,并概括其基本特点。②康熙帝尊崇孔子,超越前代,笼络明朝遗民,使政风为之变。对该观点展开阐述,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
2020-11-11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三位帝王以卓越的领袖才能和超人的胆略智慧,创造出不同的业绩,分别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根据他们的历史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1)下面的不同评价是对这三位政治家的浓缩概括:A.“知人善用,开明开放”;B.“巩固统一,维护主权” ;C.“创立新制,缔造统一”。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与三位帝王相对应的上述评价,并各举一例加以证明。其中康熙帝在治理多民族国家方面有何新的特点?
(2)综上所述,你认为我们在评价封建帝王时应该坚持哪些基本的标准?
2013-02-22更新 | 7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浙江省苍南县求知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9 . 制度设计和官员的任用与管理,是我国古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呈现出理性行政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代强调发挥中央各官僚机构的作用,运用政治体制来保证决策和政令的正确制定。宋代中枢部门的分立,基本上是以“依事系任”为原则,按照所处理政务的范围——民政、军政、财政进行分工,而不取决于或出令、或审覆、或执行的程序环节分工。

材料二 宋廷对在任官员的考核是对官员品德操守及才干绩效的综合评定。其中,“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位置。而“才干”的核验要求官员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考核制度施行过程中,日渐发展起程式化的倾向。较之规矩呆板的常规考核,监察制度的实施相对活跃而有针对性。对于官吏的考察通过多条途径进行:常规考课与特诏巡查并行、中央业务部门对地方相应机构考核与内部稽查并行、诸司、诸州互查互申、朝廷专使考察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

——以上材料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其(台湾)人、弃其地者,施琅疏言:“若弃其地、迁其人……此地原为红毛(荷兰人)所有,乘隙复踞,必窃窥内地,鼓惑人心……沿海诸省,断难安然无虞。……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并绘图以进。”……上召询廷臣,大学士李奏应如琅请。寻苏拜等疏亦用琅议,并设县三、府一、巡道一,上命允行。

——《清史稿》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唐宋中枢权力制衡方式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中枢运行机制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对官员的考察机制的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康熙帝在听取大臣们的建议后,对台湾地区实行的措施及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封建政府在制度设计和官员管理机制上蕴含的政治智慧。
2019-10-1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08年,康熙帝下令编绘《康熙皇舆全览图》。这是中国第一幅绘有经纬网的全国地图。聘请西洋传教士经过经纬度测量绘制而成。其中,实测经纬度值的地点有六百馀处,多处使用三角测量法,并使用少数的天文测量法。比例为四十万分之一。地图描绘范围东北至库页岛,东南至台湾,西至伊犁河,北至北海(贝加尔湖),南至崖州(今海南岛)。绘图人士有耶稣会的欧洲人士雷孝思、马国贤、白晋、杜德美及中国学者何国栋、索柱、白映棠、贡额、明安图以及钦天监的喇嘛楚儿沁藏布兰木占巴、理藩院主事胜住等十余人。

——根据《清廷三大实测全图集》整理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特别强势的群体观念,很早以来就发展了群体构图的概念:建筑群以院落的形式横向伸展,占据很大一片面积。这就产生了外部空间的课题,即通过多样化的院落方式,把各个构图因素有机组织起来,包括各单体之间的烘托对比、院庭的流通变化、空间与实体的虚实材料相映、室内外空间的交融过渡,以形成总体上量的壮丽和形的丰富,渲染出强烈的气氛,给人以深刻感受。

——萧默《建筑的意境》

(1)概括材料一中《康熙皇舆全览图》编绘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确定当时清朝东北边界的法律依据。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建筑的主要特点。以故宫为例,予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