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柏拉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所在的战国中期是典型的乱世,如何改变当时的时局,使天下重归平治,各派思想家都提出了解决之道,这同样是孟子面临的头等重要的课题。为了解决这个课题,孟子继承孔子的道德思想,建构了性善论,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行王道主义。王道主义对君王有较高的道德要求,孟子认为“一正君而国定矣"。王道主义必须关心民众的生活疾苦,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同时,孟子也认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所以君主治理民众,应该“教之不改而后诛之”。

——摘编自复旦大学哲学系编著《中国古代哲学史》

材料二   柏拉图(前427-前347)生于雅典民主制由盛转衰时期,苏格拉底之死,这让原本有政治抱负的柏拉图对现存的政体无比失望,于是离开雅典开启了长达12年的游学生涯。在游历期间,他“哲学王”思想逐渐形成。柏拉图认为国家的本质是正义,正义是包含节制、勇敢、智慧的一种“至善”,因此一个国家要由拥有“至善”的哲学王来管理。哲学王要有政治技艺并且依照法律来统治,同时也要重视教育,因为正义的公民离不开德育和音乐的培养。

——摘编自代力阳黄思玉《论柏拉图与锰子政治哲学的异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孟子“王道主义思想”和柏拉图“哲学王思想”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王道主义思想”与柏拉图“哲学王思想"的相同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王道主义思想”与柏拉图“哲学王思想”的共同价值。
2 . 历史人物的消献,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对各个阶层财富观的具体要求是不同的,就国君而言,孔于认为应该只“言义而不言利,为人君,止于仁”,国君乃天下财富的最高所有者,所以“因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国君的利就是义。就各级官吏而言,孔子主张不仅言义,而且言利,因为,“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官吏需要依靠俸禄来养家糊口。然而,官吏求“利”必须合乎道义,即君子“仕则不嫁”、“不尽利以遗民”。就一般的平民而言,孔子主张求利、致富,但同时又要为他人着想,“富而好礼,富而好仁。”柏拉图认为各个阶层对待财富的态度应该不同。在理想国中,统治阶级即国王和护卫者“除了绝对的必需品之外”不得有任何财产,而对被统治阶级来说,却并不要求其放弃私人财产。因为“统治阶级如果嗜好金钱与财产,他们必将腐败。而被统治阶级有此嗜好。将不会急于篡夺统治者的位置,因为这会妨碍他们积累财富”。被统治阶级的责任和价值就在于供应统治阶级以生活资料,使这些人专心治国,这样才能达致城邦的最大善。

——摘编自汤一介《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人类社会之贡献)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东西方先哲财富分配观的相同点。并分析孔子财富观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2)依据上图结合所学,指出西方近代社会的政治发展趋势。任选其中两位历史人物说明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2020-06-1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在他的社会政治学说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即“王道”的理性,所谓“王”,就是高高在上而君临一切的意思,“道”是儒家学说的仁义之道。孟子又是怎样描述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图景呢?他认为:在王道统治国家的理想状态下,君主如圣人一般统治着国家,国家法制健全,政令畅通,赏罚分明,贤人辈出;赋税徭役适度,百姓丰衣足食,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对于君主和国家发自内心地表示拥护。

——摘编自光中的哲学《王道:孟子的“理想国”》

材料二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把公民分成治国者、武士和劳动者三个等级,分别代表智慧、勇敢以及欲望三种品性。治国者用自己的哲学智慧和道德力量统治国家;武士们辅助治国,用忠诚与勇敢保卫国家的安全;劳动者则为全国提供物质生活资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在这样的国家里,治国者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治国者和武士没有私产和家庭,因为私产和家庭是一切私心邪念的根源。劳动者也绝不允许拥有奢华的物品。

——摘编自柏拉图《理想国》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与柏拉图关于“理想国”认识的共通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理想国”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4 . 亚里士多德说:“人在本性上是城邦的动物。”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A.人是指城邦中的所有群体
B.城邦的利益高于一切
C.人的价值在于实现城邦的利益
D.人不能单独的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