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孙中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门罗主义”总基调是被动和防御性的——它要求欧洲人不得在西半球扩展影响力或对其任何部分重新殖民,但并不涉及美国将会在西半球如何行事的问题。表面上,通过取代欧洲殖民列强的干涉主义政策,“门罗主义”似乎构成了一种开明的、反(欧洲)帝国主义的美国方案。但“门罗主义”并不是绝对的不干涉主义,以美洲“和平与安全”受到威胁为由禁止欧洲制度渗入西半球,本身即是试图对欧洲事务进行外交干预的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正如一位国会议员后来直白表述的那样:“门罗主义”暗含着美国作为西半球的政治代言人有权干涉美洲国家事务的意味——其未明言的假设是,“专制欧洲”的控制只能是邪恶的,而“民主美国”的控制却意味着关切与保护。

——摘编自付文广《从门罗主义到威尔逊主义:美国对外干预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材料二   大亚洲主义也称大亚细亚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日本社会广为流行的一种社会思潮,目的是倡导亚洲国家联合起来共同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孙中山与日本大亚洲主义者往来密切。孙中山认为如果欧美列强侵略和瓜分亚洲的势头持续下去,不仅中国,而且亚洲各国都将不可避免地“沦为欧美列强、白种人的奴隶的命运”;中日两国“非团结起来不可”,这是“使中国越过殖民化的危机,是保卫亚洲的第一步”。

——摘编自李本义《论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门罗主义的含义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倡导大亚洲主义的原因并指出该思想的局限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孙中山在《民族主义》的讲演中说,讲到中国固有的道德,“首是忠孝,次是仁爱,其次是信义,再次是和平”。这种好道德,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当前一般醉心新文化的人,排斥固有道德,使一般国民都无所适从。这表明孙中山(       
A.全面肯定中华固有道德B.主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C.反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D.认为国民缺乏民族精神
2023-03-0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发展了三民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在坚持反清斗争的基础上,探索变革“国体”、改变“民生”应达到的目标。孙中山在开展革命活动之初就意识到联合其他力量的重要性。1895年,他在《香港兴中会章程》中指出,宣传工作必须“联智愚为一心,合遐迩为一德”,组织工作必须“随时随地,物色贤材”,把目光投向士大夫不屑一顾的“平民”。1911年,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身当百难之冲,为举世所非笑唾骂,一败再败,而犹冒猛进”,不少曾经的同盟会成员被消磨了斗志,孙中山却始终坚持“未尝稍懈松弛的奋斗精神”,最终取得了武昌起义的成功。

——摘编自李坤睿《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探索》

材料二   五四运动爆发前,孙中山在其领导的上海《民国日报》上发表了一些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的言论。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当孙中山得知北洋军警无理逮捕32名爱国学生时,随即挺身而出进行营救,被捕学生很快获得释放。1919年5月6日凌晨,孙中山对《民国日报》报道的北京学生游行示威爱国反帝的行为嘉许不已,并指示:“《民国日报》要大力宣传报道北京学生开展的反帝爱国运动,立即组织发动上海学生起来响应,首先是复旦大学。”不久,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

——摘编自傅绍昌《孙中山对五四运动的声援与推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孙中山为辛亥革命所做出的努力。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9年前后孙中山为推动五四运动的发展所采取的行动,并指出孙中山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
2023-03-0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孙中山认为俄国之所以能抵抗此强敌(指英、美、日等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全靠全国人民与党员之奋斗,俄国共产党之所以成功,在其能合乎俄国大多数人心。这种看法(     
A.促进了三民主义的适时提出B.改变了孙中山阶级属性
C.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D.有利于国共两党的联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严复(早年与沈葆桢、中年与李鸿章、晚年与袁世凯关系密切)用西方的“天赋人权",成功地颠覆了中国传统的"君权神授"的权力观和国家观,并提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深刻命题。但严复的本意,只是以此说明自由和人性解放之于文明发展的重要性,而不在于以此来颠覆现政权的统治。他解读了西方人权学说后立即转了个弯,说:“然则及今而弃吾君臣,可乎?曰:是大不可。何则?其时未至,其俗未成,其民不足以自治也。”主张先开议院,实行君民共治,大力开发民智、更新民德、培植民力,以此为过渡,最终"悉听其自由",臻至完全的民主体制。

——据《严复集》等整理

材料二   孙中山也从西方"天赋人权"理论寻求依据,来建立自己的"民权主义"学说。孙中山所解读的人权,重点不在于个体的自由,而在于作为平民对国家政权的"共有"。他认为,天赋人权,就是人民对政权有“共有”的权力。依靠“不良之政府”的改革,逐渐获取人权的想法,是根本实现不了的"谬想"。国人是具备享有民权的能力的,在实现民权的前提下,以“异常的速度”建设,“不难举西人之文明而尽有之,即或胜之焉,亦非不可能之事。”

——摘编自许维勤《严复与孙中山思想之于中国社会变革》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严复与孙中山民权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严复与孙中山思想同源却异流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孙中山有着宽阔的世界视野,又十分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他的民族主义思想有一个异常突出的优点,就是十分重视民族平等。这说明孙中山(     
A.对民族团结高度重视B.强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借鉴了中外优秀成果D.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2022-12-06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郭沫若在广东访某故居时写道:“早识汪胡怀贰志,何期陈蒋叛三宗。百年史册春秋笔,数罢洪杨应数公。”据此推断,“公”应指(     
A.林则徐B.康有为C.孙中山D.蔡元培
2022-09-11更新 | 1058次组卷 | 9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海南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如表所示为1923~1924年孙中山的部分言论。这些言论可用于说明,孙中山(     
言论出处
共产组织,甚至苏维埃制度,事实均不能引用于中国《孙文越飞宣言》(1923年)
俄国政府现行的政策—新经济政策,其主要点与应在中国实行的我的《建国方略》确是如出一辙的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答日本记者问

A.对国民革命方向摇摆不定
B.积极关注国际局势的变化
C.立足国情借鉴苏联的经验
D.强调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022-07-13更新 | 51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孙中山是“一个言必谈美国,大半生以美国为榜样的政治家”。1921年3月,哈定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孙中山代表致电表示祝贺,却被美国国务院拒收,理由是美国只承认北京政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该事件
A.表明孙中山已放弃对西方列强的幻想B.直接促成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
C.反映美国政府不赞成中国的共和革命D.推动孙中山接受苏维埃俄国的帮助
2022-05-0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高三2022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民富思想的渊源极早。早在殷末周初的《周易》中就有重农抑商、节欲恤民、平施共富的民富思想内容的记载。随着西周初期“敬德保民”思想的出现,民富的思想逐渐在一些文人雅士中受到重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较之前有了较大的提高,社会中的阶级关系也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加之统治者治国的理念和方法还处于尝试阶段,经济发展必然带来相对宽松的“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于是先贤们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一些对于治国安民的看法,就出现了以儒家、墨家、法家等为代表的学者,根据自家学派的阶级立场,阐述对“民富”思想不同见解的局面。

——摘编自刘晓欣《先秦儒家的民富思想探析》

材料二 孙中山在其三民主义中认为,民生主义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国强才能民富,国强是民富的基础,但民富才是国强的最终目的和最可靠的保证。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同盟会会员饯别会的演说中说道:“中国近代患贫极了,因而在行社会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时,要发展社会生产力,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生产力则贫。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政策措施,则是节制资本,平均地权。”五四时期,孙中山在其《建国方略》中指出:“中国今尚用手工业生产,未入工业革命之第一步,比之欧美已临第二革命者有殊,故中国两种革命必须同时进行,既废手工而采机器,又统一而国有之。”作为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富民强国的梦想,虽没能亲手实现,但却同样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引导着后继者们朝着这个目标奋进。

——摘编自于颖《孙中山富民强国的思想及其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先秦民富思想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富民强国思想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