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孙中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认为“学问为立国根本”,提出普及教育、大众教育主张。他认为适龄儿童都应接受免费小学教育。在其办学精神影响下,广西教育界人士采取一系列措施,把教育作为“振兴广西,复兴中国”的重要部分,其做法被国民政府向全国推广。孙中山非常注意中高等人才培养,普及基础教育后,创设新型中学一国民中学;民国1623年,广西创立了省立广西大学、师范专科学校、医学院。孙中山一向重视成人教育,让成人分期分批就学,对基层建设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为提高女权,孙中山把女子教育作为当前最要之事。民国成立后,教育部设置“蒙藏教育司”,按教育部要求,广西着手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为少数民族子女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摘编自《孙中山普及教育的办学精神对民国时期广西教育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教育思想,并说明其形成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的教育思想。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孙中山诞生于1866年,他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在长兄孙眉的资助下,孙中山先后在檀糞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按受西方的近代教育。透过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孙中山目睹了清政府的腐败,产生强烈改造中国的思想。他明确宣告:建立“兴中会”的唯一目的就是振兴中华,以申民志而扶国宗”;他在诠释“民生主义”时说“人民对于国家不只是共产,一切事权都是要共的。这才是真正的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孙中山解决民生观问题的方法就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他强调“平均地权”与“耕者有其田”互补,“节制私人资本”与“发达国家资本”互补。

——摘编自吴铎《孙中山民生观研究》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民生观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孙中山的民生观。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孙中山始终认定“吾国必须统一”,并确信“中国终究能统一”。孙中山指出,中国“国土统一已数千年矣;中间虽有离析分崩之变,然为时不久复合为一。”“中国的各省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不是分裂的。”“最近六年护法之举其目的实为统一”,中国现在要的是“民主统一,共和统一”。他强调“合满、汉、蒙、回、藏诸地为一国”的民族统一和领土统一,是实现祖国统一的首要目标,而各省“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枢机成于中央”的军政统一,也为国家统一的重要条件。孙中山认为统一国家的方法应依时局变化之情势来择定,曾一再表明要以北伐来武力统一全国。孙中山深知“统一与否实关中国存亡”,因此他始终“把重新统一中国看成是头等大事”,毕生为实现祖国之独立、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摘编自周兴樑《孙中山祖国统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时代特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祖国统一思想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孙中山为实现祖国统一所作的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