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孙中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孙中山的实业思想是一笔丰厚的历史遗产,是我们今天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思想资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业计划》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该书正式写作于1918年底,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血雨腥风,一方面表明近代以来西方外交逻辑与实践的内在矛盾和局限性;另一方面更使孙中山确信,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之中的大同观念,在现代国际社会中仍有不可替代的思想价值。孙中山将自己的《实业计划》与美国总统威尔逊重构战后国际政治主张相提并论,认为“威尔逊总统今既以国际同盟防止将来之武力战争,吾更欲以国际共助中国之发展,以免将来之贸易战争。则将来战争之最大原因,庶可以根本绝去矣”。

——摘编自陈谦平、孙扬《论孙中山的“中国国际化发展”思想——<实业计划>再认识》

材料二   孙中山将发展实业视为“振兴中华之本”和救国的根本之道。在发展实业的方式上,孙中山认为,“不用机器必不发达”,只有引进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机器大工业,采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尽可能的利用外资、外才来发展本国经济,实业救国才能成功。通过《实业计划》,孙中山不仅描绘了中国工业化的蓝图,而且提出了实现中国工业化的具体路径与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以从孙中山思想中汲取许多有用的思想源泉,应既继承孙中山,又超越孙中山,从而在历史的延续性和时代的创新性中努力“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编自马敏《孙中山实业思想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撰写《实业计划》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实业思想的内涵,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新时期现代化伟大事业是如何超越孙中山的“实业思想”。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铁路是近代中国内外关系发展的晴雨表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清时期中国主要铁路修建情况

铁路连接点修建时间建造国
中东铁路北线满洲里—绥芬河—海参崴)(俄国)1897—1902俄国
南线哈尔滨—旅顺口
南线支线丹东—沈阳1904—1905日本
京奉铁路北京—沈阳1881—1912中国
胶济铁路青岛—济南1899—1904德国
京张铁路北京—张家口1905—1909中国
津浦铁路天津—南京1908—1912英德两国
芦汉铁路北京—汉口1898—1906中国
粤汉铁路汉口—广州1900—1936中国
沪宁铁路上海—南京1905—1908英国
滇越铁路海防(越南)—河口—昆明1901—1910法国

材料二   第十四条   日本应将青岛济南铁路(胶济铁路)及其支线并一切附属产业:包括码头、货栈及他项同等产业等项,移交中国。

第十五条中国担任照上述铁路产业之现值实价,(以中国国库券)偿还日本。

——《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1922年)

材料三   中东铁路先后经历以下主要阶段:沙俄控制期;沙俄在日俄战争中战败,将长春至旅顺口段割让给日本,形成日俄分管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国际共管期;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控制,统称“满铁”;日本投降后一度定名为“中国长春铁路”。

中东铁路沿线地形复杂,北线共建桥梁62座,多个跨江大桥,隧道总长1018丈。南满支线线沿线共开凿山洞24座,建设220座铁桥。中东铁路的修建推动了国内国际人口流动,仅1890年,沙俄从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招募10万民工,1907一1924年,在哈尔滨建立的领事馆多达20余个.中东铁路链接了哈尔滨、长春、沈阳等重要城市,铁路的附属事业如海运,矿山、鞍山钢铁厂、电气享业和地方教育等,都由中东铁路的建设而兴起。

——摘编自崔卫华《中国近代铁路遗产的时空分布与遗产价值研究》


(1)阅读材料一,概括晚清时期中国铁路发展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简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有学者指出铁路问题是近代中日两国关系发展的“牵引点”之一阅读材料并结合20世纪20、30年代的史实,从外交和军事角度各举一例说明此观点。
(3)铁路既是人类工业文明的重要成果,也是窥探中国近代工业文明发展的重要对象。阅读三则材料,结合所学,有两个角度可供选择讨论:①请以铁路人詹天佑和孙中山为例,说明他们对民国时期中国铁路发展的主要贡献。②中东铁路是近代中国重要铁路线,它的发展史被称为中国的半部近代史,简述中东铁路被列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的主要原因。
2020-06-14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202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是王道社会王义思想的实践者。即位之初,他就说:“从前诸葛孔明,只是蜀国的丞相,他还说‘我就像秤那样公平,不能因人而轻重有别’。何况我如今治理一个大国呢?”。他又说:“朕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而上恩未被于下,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百姓也。”他高度赞同《尚书》所说的“不结党营私,王道就浩浩荡荡,不结党营私,王道尤平平坦坦。”

——李学俊《中国古代的社会主义》

材料二 1903年12月,孙中山明确指出自己“所极思不能须臾忘者”的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1905年,他说中国要吸收西方的“精华”,但决不成它糟粕的牺牲品。这样就能够使“中世纪的生产方式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生产阶段,而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1924年的《民生主义》系列讲演是孙中山最后一次宣传社会主义。他说:“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在孙中山的影响下,20世纪初,革命党人朱执信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列传》一文,简要地介绍《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的部分内容,宋教仁撰写《万国社会党大会略史》一文,简要陈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历。

——摘编自尚明轩《孙中山与社会主义述论》

材料三   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到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指出,再不实行改革,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只有深化改革……才能够保证本世纪内达到小康水平,而且在下个世纪更好地前进”。他明确提出“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

——摘编自田克勤《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形成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王道社会主义”思想所追求的社会价值,并结合唐太宗时期的有关经济措施简要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并分析孙中山宣传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说明邓小平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原因,并结合所学归纳“第一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

2019-09-23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元济

浙江海盐人。出身书香门第,早年热心维新运动。他认为:“夫以数千年之古国,一旦欲效法欧美,变易一切,诚非易事”,“今之自强之道,自以兴学为先,科举不改,转移难望。”

1897年,张元济创办了通艺学堂,宗旨有三:一、“国子之教六艺是职,艺可从政,渊源圣门,故此学堂名曰通艺。”二、“欲开风气,必先首善;以宏造就,必资儒流,故此学堂设于京师,以待缙绅与其子弟有志于此者。”三、“欧美励学,新理日出,未知未能,取资宜博,故此学堂专讲泰西诸种实学。”

这种识见,在当时急躁鼓荡的社会运动中不为时人所重,但以后的历史证明了它的价值。戊戌狂澜一夜平息,蔡元培有所领悟,他说:“康党所以失败,由于不先培养革新人才,而欲以少数人弋取政权,排斥顽旧,不能不情见势绌。”继而甫下绍兴办学,并由此而萌发了“教育救国”的信念。

———孙延波《张元济的文化教育情结》

(1)根据材料概括张元济维新运动期间的教育主张

(2)根据材料结合及所学知识评价张元济的教育主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下面是辜鸿铭的部分言论摘录
《中国人的精神》
(1915年)
一个中国人如果抛弃了忠君之道,即孔子国教中的名分大义,就不再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了。在中国,一个真正的妇人不仅要爱着并忠实于她的丈夫,而且要绝对无我的为丈夫活着。
《反对中国文学革命》(1917年)当胡教授用他那音乐般的声明谈论“活文学”和“重估一切价值”时,我敢肯定许多外国人都将如坠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一个人身为中国学者的人,能够说出中国的文言不适合创造活文学的话他一定是一个“外表标志的道德上的矮子”。
《中国文明的复兴与日本》(1924年)有人问我为什么这样讨厌西方文明,我在这里申明一下,我讨厌的东西不是现代西方文明,而是现代的西方人士滥用他们的文明利器。

(1)根据材料,概括辜鸿铭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辜鸿铭的思想主张。
2018-04-0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8届高三第六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12年10月20日,史量才正式接办《申报》,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申报》社会影响迅速扩大。他以高薪挖来深谙编辑技能的陈景韩,善于经营的张竹平,一大批作家,如鲁迅、茅盾、郁达夫、巴金等,都成了该报的重要撰稿人。为了采集翔实的新闻,在国内遍设记者,同时在国外的伦敦、华盛顿等地设立特约通讯员。史量才认识到商业广告是报纸的主要收入来源,1913年开始,新建广告推广科,《申报》是我国最早采用广告分类的报纸。1918年史量才不惜巨资建成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报馆大楼,其报馆房间百余间,宽敞明亮。1918年后三次更新设备,使《申报》的技术设备处于世界一流水准。《申报》在反对独裁、帝制、复辟的斗争中,在宣传新文化的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痛感国土沦丧,内战连结,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十分不满,迸发出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精神,思想日趋激进,政治态度更加鲜明,开始了他人生道路上的最大转折。《申报》在他的主持下,成为抗日进步力量的喉舌

——摘编自鲍计国《史量才对〈申报〉的改革及其思想价值》等

(1)根据材料,概括史量才发展《申报》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史量才的历史贡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24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要将来能够治国平天下,便先要恢复民族主义和民族地位。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去统一世界,成一个大同之治,这便是我们四万万人的大责任。诸君都是四万万人的一分子,都应该担负这个责任,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孙中山所说的治国,是指中国的独立、自由和富强(包括均富);而平天下,则是发扬“济弱扶倾”的传统理念,帮助其他被压迫民族谋求各自的独立、自由和富强。孙中山所说的“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把道德范围的东西放在知识范围中来探讨,认为应该先从个人的内省与自我完善做起,讲究自身的文明修养,然后才谈得上齐家、治国、平天下。孙中山沿袭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家族是国家的基层团体,由家族而宗族而国族,合群图强然后才能讲民族主义,而且只有先恢复民族主义才能讲世界主义。二是力图以王道与霸道这两个古老词汇来区分东西方文化的本质差异。他曾经明确指出:“东方的文化是王道,西方的文化是霸道;讲王道是主张仁义道德,讲霸道是主张功利强权;讲仁义道德,是由正义公理来感化人,讲功利强权,是用洋枪大炮来压迫人。”

--摘编自章开沅《王道与霸道--试论孙中山的大同理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大同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阐释大同思想的背景。
(3)孙中山阐释大同思想是基于自身和社会两方面出发的。首先社会基础是中国当时的国情以及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当时国共合作已经建立,国民革命兴起,价值西方思想的深入使得孙中山开始思考这一问题。此外,孙中山自身已经有三民主义的理论做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简答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发表了《变法通议》等文章,鼓吹变法,宣传“民权论”,在国内政界和知识界引起强烈反响,一时“康梁”并称。变法失败后,他陆续撰写了一批宣传西学的文章,简要介绍西方著名学者和思想家的哲学、社会学和伦理学观点,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对思想界和知识界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使他的思想体系更为理论化和系统化。

他的思想从总体上说,是在不断追求真理,探索未来。例如,他追随康有为变法,但为了寻求真理,又同其师激烈辩论抗争,康有为扶持溥仪复辟,他又给予严厉批评;他反对共和,反对革命,同革命党人论战,但武昌起义后,他又表示热烈拥护民主共和,并出任民国政府的总长;他拥戴袁世凯做大总统,并为他献计献策,但当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他又与蔡锷一起,举起护国大旗,讨伐袁世凯。

——摘编自陈国庆、聂苏秦著《中国近代思想史纲》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梁启超不同时期的主要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思想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2017-06-16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丘逢甲(1864-1912),晚清诗人。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燕岭),生于台湾苗栗县。曾联合台绅倡导自救,率义军抗击日本侵略者。失败后内渡,创作名篇《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的早期作品主张“天然”,反对人工的刻意雕琢,诗境明朗直白,质朴自然。内渡后,推崇、学习杜诗,曾说“平生我愧杜工部”“杜陵乐府更老成”。南宋诗人陆游对丘逢甲影响极大。他在《以摄影心太平草庐图移写纸本》中说:“吾生于放翁,所遭百不同。同者惟此心,天或哀吾穷。”丘逢甲还“以文为诗”,以散文化的句式摆脱旧格律的束缚,知《嗟哉行》一诗长短有致,读来抑扬顿挫,郎朗上口。新思想和新知识在丘逢甲的诗歌中也有所反应,例如“电轮”“民主”和“殖民”等。

——摘编自杨倩《浅谈丘逢甲诗歌的艺术特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丘逢甲诗歌的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逢甲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并指出其诗歌的时代价值。

2017-06-1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打靶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孙中山说:“海军实为富强之基。彼美英人常谓,制海者,可制世界贸易;制世界贸易,可制世界富源;制世界富源者,可制世界即此故也。”据此可知孙中山(       
①认为加强海防有利于国防建设
②注意到海洋连接世界市场的重要价值
③主张中国通过兴海权称霸世界
④认为兴海权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16-11-27更新 | 139次组卷 | 4卷引用:2014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三诊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