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孙中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三段材料均为孙中山的讲话摘录)

材料一:今日之中国,不是复辟与共和之争,而是真共和与假共和之争;今日真复辟者少,假共和者多。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的演说

材料二: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内不能谋各省之统一,外何以得友邦之承认。

——1918年孙中山《辞大元帅职通电》

材料三:现在是拿出鲜明反帝国主义的革命纲领来唤起民众为中国民族独立而奋斗的时代了!不如此是一个无目的无意义的革命,将永不会成功。

——孙中山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假共和”是指什么事情?对此孙中山采取了什么行动?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事情?孙中山认识到了什么问题。这一认识有何局限性?
(3)材料三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态度有何转变?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2020-08-1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严复通过翻译《天演论》将达尔文的进化论带到中国,并使之超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范畴而具有了世界观的社会意义。他又通过翻译《穆勒名学》(原名《逻辑学体系》)和《名学浅说》将逻辑归纳法和演绎法介绍到中国。严复的翻译创造性地启用了很多几乎死亡的中国古典文字,如天演、公理、适者生存等,从而在西方的新式理论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间建立起一种内在的相关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对待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用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所译作品种类的倾向及形成这种倾向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