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孙中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孙中山形象的演变

1895-1913从落荒而逃的反叛者变为“当世大英雄”
1913-1925梁启超评价其为“选择了错误道路的失败者”
1925-1949南京国民政府尊奉为国父、圣人
1949-1950年代后期反帝反封的爱国者、以俄为师的革命先行者

——摘编自李恭忠《孙中山:英雄形象的百年流变》、楚秀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七年”孙中山政治文化形象的演变》


表总结了孙中山先生在不同时期的国内形象,请根据部分信息或全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05-3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考考前诊断预测卷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孙中山是“一个言必谈美国,大半生以美国为榜样的政治家”。1921年3月,哈定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孙中山代表致电表示祝贺,却被美国国务院拒收,理由是美国只承认北京政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该事件
A.表明孙中山已放弃对西方列强的幻想B.直接促成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
C.反映美国政府不赞成中国的共和革命D.推动孙中山接受苏维埃俄国的帮助
2022-05-0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高三2022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五四运动后孙中山经常谈论“中华民族”。他说:“汉族……当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定义。”此话反映出孙中山
A.从五四运动中看到无产阶级的巨大力量
B.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并建立共和政体
C.建议采用“五色旗”以象征“五族共和”
D.已确立起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中华民族观
2022-04-10更新 | 258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强化月考(四)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任务事迹
19世纪孙中山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20世纪40年代赵一曼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8月被捕就义。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20世纪60年代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1999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材料二   孟晓婧,新疆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分公司安检总站旅检二室的主任。20207月,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孟晓婧主动请缨,连续49天坚守在一线。她以精湛过硬的业务技能,多次查处空防安全隐患,不仅守护着航空安全门,更是保障旅客出入平安的机场守护者。202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并代表新疆劳模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登台领奖接受表彰。


(1)根据材料一并所学知识,分析三位英雄模范各自生活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劳动模范的价值。
2022-03-30更新 | 184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种族与他种族之争,必有国力为之后援,乃能有济。我中国已被灭于满洲二百六十余年,我华人今日乃亡国遗民,无国家之保护,到处受人苛待。……故今日欲保身家性命,非实行革命,废除鞑虏清朝,光复我中华祖国,建立一汉人民族的国家不可也。故日革命为吾人今日保身家性命之唯一法门,而最关切于人人一己之事也。

——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材料二 中国以四五千年的君主国体,一旦改为民主,在世界新趋势虽顺,在世界旧观念则逆。况以一二人为之,则因逆而更难,而孙中山不畏难,不怕苦……谋举革命:……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更,迥然不同。

——摘自张謇《追悼孙中山的演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中的国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是如何做到“迥然不同”的。
2021-08-1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马鞍山市2016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为“破除障碍,促成统一”,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以政权让袁”谋“共和造成”;1924年“以放弃地盘”北上谋“开国民议会”。也曾断然诉诸武力,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材料旨在说明孙中山
A.在国家统一方略上的摇摆不定B.为实现统一,和、战两手的有机结合
C.具有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D.为实现统一,迫切需要与中共联合
2020-05-16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2020届高三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民国初年,孙中山说:“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提倡国家社会主义,此则兄弟提倡国家社会主义之微意也已。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其主张的意图是
A.铁路交通为富强的根本
B.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D.防止产生私人垄断资本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12年孙中山出任中华民国铁路督办,并计划修建10万公里铁路。当年9月《时报画报》发表了《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该漫画最能反映(     
A.中国人民追求国家富强的梦想B.民族工业重视引进先进的技术
C.交通业是近代化建设首要任务D.实业救国思潮成为全社会共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发表《驳保皇报书》一文,说“夫今日,专制之时代也。先必破坏此专制,乃得行君主或民主之立宪也。既有力以破坏之,则君主民主随我所择。如过渡'焉,与其滞乎中流,何不一棹而登彼岸,为一劳永逸之计也?”表明孙中山主张
A.在君主制和民主制中择其一
B.以君主制作为民主制的过渡
C.将民主制和君主制有机结合
D.反对君主立宪倡导民主共和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史量才,近代著名的爱国报人,祖籍南京,出生于上海一个商人家庭。早年读过私塾,考中过晚清的秀才。此外,史量才还主动接受新式教育,毕业于杭州蚕学馆,创办了上海“女子蚕业学校”,对新知识、新思想抱有开放和接受的态度。

1912年,《申报》主持人席子佩因经营不善,准备出让《申报》。张謇等人闻讯,立即与史量才等五人商议合作,向席购进《申报》全部产权。五人均为股东,推史量才为总经理。

1912年10月,史量才正式接办《申报》。其对《申报》改革,比肩《泰晤士报》的做法,使《申报》的社会影响迅速扩大,在反对独裁、帝制、复辟的斗争中,在宣传新文化的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932年2月,史量才等电请政府向十九路军增援:“无上海即无全国,置十九路军而不援,岂特弃我300万市民?”史量才的这些社会活动,始终站在国家与民族的立场上,对国民政府及某些官员的妥协退让与腐败行为进行不留情的揭露与批评。由于国民党方面的嫉恨,1934年11月,史量才被暗杀于杭州到上海的路上。

——摘编自《从社会学角度辨析史量才的角色扮演及冲突》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史量才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并分析其社会角色复杂性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史量才的历史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