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邓小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下表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都曾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陈独秀

孔子

董仲舒

毛泽东

魏源

朱熹

黄宗羲

邓小平

李鸿章

老子

梁启超

胡适

韩非子

孟子

严复

王阳明

墨子

顾炎武

孙中山

康有为

请从表中选取3~5个相关联的历史人物,围绕其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具体方向,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列出所选人物,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史实准确)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72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题为《学好文件抓好纲》的社论。

首次公开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410日邓小平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指导工作。53日,中共中央转发了这封信,肯定了邓小平的意见。

813-925日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制定了《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规定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恢复考试,采取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

1978318——31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510日中共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第60期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1日,《光明日报》转载此文。

1218-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做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摘自唐培吉《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现代》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共中央指导思想拨乱反正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1-11-09更新 | 261次组卷 | 4卷引用: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2022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作者是时任南京大学政治系教师胡福明。他后来回忆说:“文章的理论观点并不是我的首创,我只是在一个特殊的“时间点’把它写了出来。”确切地说,这个“特殊的‘时间点’”是指
A.拨乱反正成为时代最紧迫的要求B.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新时期
C.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将展开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
4 .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老窖。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当时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回忆说:“……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摘编自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05》
材料三 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说的“点火”的含义。
(2)据材料二,指出1978--1992年间中国经济开放度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原因。如何理解材料三对邓小平的评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邓小平说,在香港驻军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也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保证”,而且,“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也不管”。邓小平在此强调了
A.“一国两制”是因香港问题提出的
B.驻军应该适当参与特区行政事务
C.香港应作为中央管理下的行政地区
D.香港的稳定和繁荣是回归的前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导人分别是
A.毛泽东、周恩来
B.毛泽东、邓小平
C.邓小平、江泽民
D.江泽民、胡锦涛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一位同学认为,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利用“市场”和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计划”,即国家干预,都有取得成效的实例。

请你列举出三个实例(各一例)予以说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后,在科技领域进行大力整顿,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②恢复全国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招生制度
③1978年初召开全国科学大会
④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社会主义和市场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邓小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

材料二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一邓小平《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1987年2月)

材料三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

——邓小平《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年12月)

材料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一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文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材料三、四和材料一、二所阐述的思想相对比有何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83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客人时指出:“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这一谈话体现了邓小平的
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B.设立经济特区的构想
C.政治体制改革的构想
D.民族区域自治的构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