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李四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四光是在近代以来中国历史演变的时势中产生的一位卓越的科学家。19503月,他冲破台湾国民党企图阻挠的阴谋,从英国回到新中国,主持全国地质工作。195312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征询李四光对我国石油资源的看法。李四光陈述了他不同意“中国贫油”论调的理由,从地质力学的角度指出“从东北平原起,通过渤海湾,到华北平原,再往南到两湖地区,可以做工作”。经过勘探实践,东北松辽平原和华北平原作为油区的预想都得到了证实。晚年的李四光坚信地震是可以预报的。他运用地质力学理论,把我国的地震预报工作推进了一大步。1969年渤海发生地震后,八十高龄的他不顾个人安危,仍深入房山等地调查地震地质现象。直到逝世的前一天,他还恳切地对医生表达了要继续做地震预报工作的意愿。

——摘编自陈群《李四光与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创和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四光为中国石油普查作出的战略性指导,分析中国石油勘采的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指出李四光运用地质力学理论作出的贡献,简述李四光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50年,邓稼先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回到中国,开创了中国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工作的崭新局面,他带领大家刻苦学习理论,广泛调研,鼓励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技术设备落后的环境下,邓稼先咬紧牙关,结合实际,组织人力分头攻坚,大胆地带领大家使用算盘这种“土办法”,进行复杂的原子理论计算。他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有15次在现场亲自领导并指挥核试验。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西北戈壁滩爆炸成功。随后,他又和其他同事投入对氢弹的研究中。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开展讨论,举行了多次学术讨论会,有时就在大食堂里讨论,听众有的坐在地上,有的站在桌子上,谁有好的意见都可以提出来,如果谁也说服不了谁,就通过计算检验。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也爆炸成功。当时,氢弹试验成功仅仅花了2年多的时间,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摘编自祁淑英《两弹元勋邓稼先》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稼先在新中国国防建设中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时我国研制出核武器的有利条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