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李四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20-21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名校
1 . 近代以来中国产生了许多卓越的科学家,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修建京张铁路的确是十分困难的,但是他没有被困难骇倒,而且挺起胸膛,把这个艰难的任务承担起来。他耐心地说服许多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真诚地团结他们,并且在工作中千方百计培养青年的技术力量,他就是这样依靠着广大中国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勇敢和智慧,进行深入的勘察和反复的设计,终于在设计上找出了一些独创的办法,减少了工程,缩短了工期,保证了质量。这条铁路的成功,对于当时流行的奴才思想是有效的打击,对于苦难中的我国人民则是无限的鼓舞。

——摘编自1961年李四光《纪念詹天佑先生诞生一百周年》

材料二   195312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征询他对我国石油资源的看法。毛泽东对李四光说: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飞的,地面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李四光陈述了他不同意“中国贫油”论调的理由,深信在我国辽阔的领域内,天然石油资源的蕴藏量应当是丰富的,关键是要抓紧做地质勘探工作。国庆10周年即将来临的1959924日,石油工业部在黑龙江省肇州县高台子构造松基3井,首次获得自喷工业油流;紧接着926日,地质部在吉林省扶余县雅达红构造扶27井,也获得工业油流。从此我国东部找油取得了具有历史意又的重大突破,迎来了1960年大庆油田大会战的胜利。

——摘编自陈群《李四光与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创和发展》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时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他克服困难的办法。并归纳京张铁路修建的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中央关心石油资源的原因,指出李四光否定“中国贫油"论的主要理论依据并归纳其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贡献。
2020-12-27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曼陀罗花的特性当时无人知晓,而且名称不一。李时珍按照古籍的描写,到武当山访问药农,并亲身进行了种种尝试。“相传此花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予尝试之,饮须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说明笑或舞不是来自采花者,而是麻醉后的表现。另外,经过多次尝试,李时珍还准确弄清了曼陀罗花同火麻子花合药的方法,服药的剂量,知道了“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

——摘编自赵坤《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材料二   京张铁路全长约200千米,沿途大部分是高山峻岭,“石工最多,又有7000余尺桥梁,路险工艰为他处所未有”。

中国人修建京张铁路的消息传开后,一些西方人讥讽说:“中国能够修筑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他们甚至攻击詹天佑“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顶着压力,表示:“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了寻找石油,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曾耗资几百万美元在中国西北地区打了7口探井,后因收获甚微而离去。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位教授在中国作了一番地质调查后,“中国贫油论”流传开来。

1953年底,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的前景如何?李四光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认为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并指出“美孚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油田可采”。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时珍在药物学方面取得的具体成果及采取的科学研究方法。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自行建造京张铁路面临的困难。詹天佑面对西方人的讥讽,表现了中国人怎样的精神?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和周恩来询问中国天然石油前景的历史背景。
2022-03-0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四光(18891971)是中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中国地质科学的重要开拓者和新中国地质业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20年代李四光运用力学的观点,对中国和东亚的地质结构进行系统研究,创立了一门新的理论学科——地质力学。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设急需矿产资源,李四光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从英国回到了祖国,担任新中国地质部门主要领导人,开创了我国地质事业的新局面。在李四光的积极推动和筹划下,地质部先后成立了地质矿产研究所与地质科学研究院,大大地加速了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人才的培、养。“一五”计划时期,国家急需石油,李四光运用地质力学的理论分析我国东部地质构造的特点,为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大型’油田的找到指明了方向,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的建设。

——摘编自景才瑞、李新民《李四光的科学研究历程》


(1)根据材料,概括李四光对中国科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四光取得成就的原因。
19-20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18年在新文化运动的高潮中中国科学社总部由美国迁回国内。李四光这时从欧洲学成归国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在教学、研究园地里辛勤耕耘,取得了一些世界瞩目的成就。1922年5月,在中国地质学会第三次全体会员大会上,李四光发表了著名学术演讲《中国第四纪冰川作用的证据》向瑞典地质学权威安特生发起挑战。李四光在地质学方面的其他重要贡献䗴科鉴定方法、地质力学的创立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的。他还鼓励学生“不能为已成的学说压倒”要“为真理奋斗”,告诫他们,真正的做学问,既要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尊重事实根据,又要允许怀疑,提倡怀疑,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四光的科学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四光科学研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刘源张(1925~2014),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20世纪50年代,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被称为“工厂大夫”。1976年后,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所取得的经验,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推广,产生重大影响。1989年起他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他参与了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该《纲要》明确规定:“推动建设质量强国”。

——摘编自方莉等《少壮常怀强国志华巅犹抱济时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源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源张、李四光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
2019-06-08更新 | 5200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新课标Ⅰ)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了寻找石油,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曾耗资几百万美元在中国西北地区打了7口探井,后因收获甚微而离去。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位教授在中国做了一番地质调查后,发表文章,断言:中国贫油。

材料二:1953年底,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的前景如何,李四光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认为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并指出美孚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石油可采”。

请回答:

(1)材料二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前景的背景是什么?

(2)李四光认为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李四光观点的正确性。

(3)结合材料一、联系材料二,概括李四光身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2018-10-2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通海一中2019届高三10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客观而言,司徒雷登无论是在中美关系史上还是在更广泛的中国对外关系史上都终究是一个“政治上的小人物”。他的“大使”岁月只有短短两年时间,而在此之前的48年,他一直在中国从事传教以及教育工作,并因此获得尊敬。司徒雷登终其一生对中国有很深的感情。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司徒雷登亲自带领数百名燕京大学师生走上街头游行,在队伍最前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作为燕京大学首任校长,主持燕大校务达27年之久,他骑着毛驴为燕大筹款的逸事至今仍在学林流传。应该说,司徒雷登在华50年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为中国社会做一些建设性的工作,直至被杜鲁门任命为驻华大使,他生活的重心以及命运才悄然改变。

——腾讯网

材料二

毛泽东说:“司徒雷登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在中国有相当广泛的社会联系,在中国办过多年的教会学校,在抗日时期坐过日本人的监狱,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因此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1)根据材料,概括司徒雷登在中国从事了什么活动,有何特点。

(2)根据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司徒雷登的看法。

2018-04-1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卓识教育深圳实验部2017-2018学年高三历史高考强化训练2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8 . 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他们对世界科技发展和中国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指出这三位杰出科学家的重大科技成果。

(2)分别评价这些科技成果的社会价值。

(3)综合概括三位科学家在科学研究方面的优良品质?

2018-03-2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五单元第21课“地质之光”李四光(测试)

9 . 李四光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他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请填写以下表格,概括李四光的主要科学成就。

研究领域科学成就
地质力学领域
(1)
冰川研究领域
(2)

2018-03-1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选修四第六单元 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课时训练

10 . 材料一钱学森,科学家,火箭专家,毕业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其代表作品有《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讲义》《星际航行概论》《论系统工程》等。

材料二1950年,钱学森同志意图回到中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钱学森同志由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遭到软禁,失去自由。在钱学森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钱学森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是伟大的人民科学家。

——摘编自《钱学森学术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钱学森对新中国科技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政府阻止钱学森回国的原因并分析钱学森身上体现的精神

2017-11-1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防城港市防城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10月份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