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和历史的“重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史料(亦称原始材料),二是间接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间接史料的是
A.司母戊鼎铭文B.皇帝诏书C.《史记》D.毛泽东亲笔书信
2 . 关于“1917年十月革命”这个历史事件,苏联和俄罗斯两种历史教科书的叙述内容差异较大,苏联历史教科书用了10段文字之多,而当今俄罗斯的历史教科书仅仅用了2段文字来叙述。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苏联历史教科书不具有研究价值B.俄罗斯历史教科书更客观真实
C.历史叙述不能反映客观历史事实D.时代因素影响历史教科书编写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由于出土了大量文物,河南偃师二里头的文化遗址被考古学界认为是寻找“夏墟”的重大发现。但是史学界对夏朝的“信史”地位存在着质疑,这主要是因为遗址中没有发现反映该朝史实的
A.兽骨B.文字C.铁器D.龟甲
2019-11-23更新 | 273次组卷 | 2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按类别可以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图像史料等。下列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A.《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碳化稻谷
C.端纳口述《我在孙中山、张学良、蒋介石身边的日子》D.《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15年底以来,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和成果展示,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间引起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汉书》载,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之子,幼年继承王位。公元前74年,汉昭帝逝世,无子,霍光立刘贺为皇帝。然而不久,霍光与群臣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的劣迹,如: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废黜刘贺。皇太后准奏。前63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

材料二 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后,急欲亲政,又亲信昌邑旧臣,计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有收回权力之迹象。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

——摘编自廖伯源《昌邑王废黜考》

材料三 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一些人据此轻易判断: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

——摘编自辛德勇《海昏侯刘贺》等


(1)刘贺封号与汉代哪一制度有关?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书》所载刘贺帝位被废原因。
(2)材料二对刘贺被废原因是如何解释的?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为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这些出土文物对材料一、二有何价值?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关于刘贺的评价?
2019-08-12更新 | 532次组卷 | 27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某学者善读唐诗。读“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一联,如不知唐人以温泉之浴作为治疗疾病、除寒袪风的风俗,则只能有消夏避暑和罗曼蒂克的情调,而体会不到“春寒”二字的真谛;又如不知唐代长安城市的建置,市在南而宫在北,则不知白居易“回车叱牛牵向北”何所指,也不能领会杜甫“欲往城南望城北”真实含义。该学者认为
A.以诗证史,弥补史书阙文
B.诗史互证,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C.诗人的史学素养与文学技巧相得益彰
D.唐诗意境与历史真实是不可分的统一体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
A.任何文字史料都带有主观因素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2019-01-30更新 | 535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0年海南嘉积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8 .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2018-06-09更新 | 13411次组卷 | 181卷引用:海南省万宁市北师大万宁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宋太祖赵匡胤本为后周殿前都点检,960年,奉命御辽。到达陈桥驿时,发生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王朝,史称“陈桥兵变”。

对“陈桥兵变”,宋初众说纷纭,《太祖实录》亦语焉不详。宋太宗赵匡义命重修《太祖实录》,说:“史官之职,固在善恶必书,无所隐讳”,“太祖之事周朝也,尽力王室,中外所知。至于大宝(皇位),非有意也”。太宗特地指出,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

今人研究认为,赵匡胤制造辽(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的假情报,宰相范质等人不明真相,匆忙派遣赵匡胤率诸军北上抵御。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赵匡义等受意发动兵变,将士们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天子。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宋太宗对“陈桥兵变”的解释与今人研究的结果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太宗重修《太祖实录》关于“陈桥兵变”记载的原因。
2017-07-13更新 | 1791次组卷 | 21卷引用:海南省海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