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和历史的“重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制,新皇帝登极后,及诏修前朝实录。有《明太祖实录》《明太宗实录》等共修十三朝实录(建文朝无实录)。其中《明太祖实录》凡三修,初修于建文元年    1    正月“靖难之役”起兵前夕,书成于建文三年(1401年)十二月,燕王夺位之前夕,大略与“靖难之役”相始终。建文四年(时改称洪武三十五年)十月,下令重修《明太祖实录》,此距燕王夺位仅三月,而距建文一修成书不足一年。

材料二 《明史》为清代官修的前朝正史,《明史》的正式开馆修纂始于清顺治二年五月初二(1645年5月26日,清军入关之初)。《明史》中,明初于黑龙江下游设奴儿干都司之事,《明史地理志》中漏而不述,只见于《兵志》,称:洪武,永乐间边外归附者,官其长,为都督、都指挥、指挥、千百户、镇抚等官,赐以敕书印记,设都司卫所。下列:“都司(奴儿干都司)”,再列卫三百八十四。所谓“边外归附者”即女真各部。至于蒙古、西番,则均直书其名。

——改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九卷


(1)指出《明实录》和《明史》属于哪一类型的文献史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分析《明太祖实录》和《明史》的编纂特点和目的?
2021-11-25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月考(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烽燧遗址

2019年至2020年,考古工作者对新疆尉犁县境内的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烽燧由三层或四层土坯夹一层芦苇草,中部夹放胡杨桁木垒砌而成。在烽燧南侧还发现有土坯垒筑的护坡。遗址中出土的文书、木简带有明确纪年,已发现有“先天”“开元”“天宝”等年号。出土的军事文书数量最多,详细记录了与克亚克库都克烽燧有关的军镇、守捉、烽铺馆驿等各级军事设施名称。出土的木质实物标本记载了“计会交牌”制度(传递军情和政令),为国内首次考古发现。

烽燧遗址出土了《韩朋赋》《游仙窟》《孝经》等手抄本,都是当时风行一时的作品和书籍。出土的纺织品,主要为丝、毛、棉、麻四种。遗址中发现了34种不同的植物,其中粮食作物有水稻、青稞、大麦、小麦等,园艺作物有桃、杏、枣、核桃等;还出土了不少动物骨头,有马鹿、野猪、黄羊、鱼等,多数属于野生动物。

(1)烽燧遗址出土了哪些类别的史料,根据上述材料,举例说明。
(2)依据烽燧遗址的考古信息,概括其反映的历史面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