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和历史的“重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记载,罗马帝国“行省的居民已习惯于同士兵生活在一起,并且乐于同他们往来,而事实上也有许多平民已经同士兵成了朋友并且结了婚,同时长期服役的士兵也爱他们所熟悉的旧营地,把它看成是他们自己的家乡了”。这一记载可以作为研究(     
A.“战争与地域文化演变”的文献史料
B.“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物史料
C.“殖民活动与文化霸权”的口述史料
D.“人类迁徙和文化交融”的一手史料
22-23高三上·北京丰台·期末
2 . 文物事业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知识分子还遵循北宋以来逐渐形成的金石学传统,将“金石”类文物作为研究材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金石”类文物包括青铜器、石刻碑碣以及简牍、封泥等带有文字的可移动和不可移动文物,可供人鉴赏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审美和历史价值。多为私人收藏,具有较强的私密性。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提出要发挥文物开启民智的作用,就必须让民众与文物近距离接触,也就是仿效西方创办博物馆,提倡文物公有。康有为还强调国人应重视文物搜集,“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张謇也提出了类似主张,并于1905年在江苏南通建立了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梁启超强调了地下埋藏物对研究历史的重要性。五四运动后,国人文物主权意识不断高涨。1927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中国考察时“拟用飞机将所得之材料运往外国”,此举立即遭到学术界的强烈反对。北京学术界成立了“中国学术团体协会”,要求采集物“绝对不得运出国外”。20世纪20年代以后,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推翻了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

——摘编自臧志晗《中国近代文物观念演变简史》、李建《民族觉醒下近代中国文物保护思想的嬗变》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金石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19世纪末到20世纪早期我国文物事业的发展。
2022-01-21更新 | 207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北京专用】
3 . 秦始皇陵兵马持1号坑的出土文物以车兵为主体,车兵、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九个过洞(俑坑内陈列事物的特殊结构)内排列着战车与步兵的庞大主体军阵,每个过洞内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战袍,有的着铠甲,中间配有战车,每辆战车后有御手一名,车士两名。这些文物
A.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B.还原了战场上的残酷局面
C.代表了秦朝民营手工业成就D.成为陵墓雕塑艺术的发端
2021-11-10更新 | 686次组卷 | 12卷引用:选必3第6单元(提高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