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和历史的“重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汉废帝”之谜

材料一 公元前74年,汉昭帝逝世,无子,霍光立刘贺为皇帝。然而不久,霍光与群臣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的劣迹,如: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度黜刘贺。皇太后准奏。……前63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

——据《汉书》

材料二 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后,急欲亲政,又亲信昌邑旧臣,计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有收回权力之迹象。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

——摘编自廖伯源《昌邑王废考》

材料三 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据此辛德勇认为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轨绔子弟,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

——摘编自辛德勇《海昏侯刘贺》等


(1)辨析材料一和材料二,据此概括刘贺被废除帝位的原因
(2)指出材料三所述的简书和铜镜的史料类型,辨析材料三信息的史学价值。
2020-05-02更新 | 240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统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15年底以来,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和成果展示,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间引起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汉书》载,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之子,幼年继承王位。公元前74年,汉昭帝逝世,无子,霍光立刘贺为皇帝。然而不久,霍光与群臣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的劣迹,如: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废黜刘贺。皇太后准奏。前63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

材料二 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后,急欲亲政,又亲信昌邑旧臣,计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有收回权力之迹象。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

——摘编自廖伯源《昌邑王废黜考》

材料三 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一些人据此轻易判断: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

——摘编自辛德勇《海昏侯刘贺》等


(1)刘贺封号与汉代哪一制度有关?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书》所载刘贺帝位被废原因。
(2)材料二对刘贺被废原因是如何解释的?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为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这些出土文物对材料一、二有何价值?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关于刘贺的评价?
2019-08-12更新 | 550次组卷 | 27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届高三居家学习反馈检测历史试题(A)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古以来,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随处可见如王村、李庄、张店等以姓氏来命名的地名。含有寺、庵、庙、观等字的村名,不胜枚举。在南方许多地方有城隍庙,“城隍”是民间宗教中护国保城的偶像神。汉文帝姓刘名恒,《史记》则将恒山改称常山,刘秀叔父叫刘良,寿良县就改成了寿张县。我国历史上与年号有关的地名大约有40个,如宋真宗景德年间改昌南镇为景德镇。杭州现有的一些地名在南宋时期已经出现,例如盐桥、炭桥、莱市桥、米市巷、卖鱼街等。不少汉语地名来源于少数民族语言,如北京的“胡同”一词来源于蒙古语…

——据《浅析汉语地名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等

材料二:1900年后,天津出现了社总领事路、樊主教路、维多利亚中街等:上海宝昌路更名霞飞路,以法国名将霞飞命名。辛亥革命后,北京一些地名中的“皇”字改为了“黄”字,河南新威立了博爱县、民权县;武汉命名了黄兴路和蔡锷路;甘肃平番县改勾永登县,抚彝县改为临泽县,宁夏镇戎县改为豫旺县等等。

新中国成立后,新地名随之大批出现,如和平路、人民路、建设路、解放路、八一路、英雄街、英雄山等。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明朝时赐名为归化城,1954年更名为蒙语的音译名呼和浩特(意即青色的城)。80年代以来,各地纷纷设立经济开发区、新区,如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年)滨海新区(1994年)。

——据《中国地名史话》等

材料三:江苏省沭阳县的项家宅村,相传为项羽客庄,他在此和虞姬结婚,后虞姬随项羽出征。桑墟镇有个三兴庄,庄上原来只有沈、霍、倪三姓人家,农忙季节互相帮助,人畜两旺。后来,就有了“三兴庄”的名称。贤官镇的名称来源于一位清官,出现旱灾时,他上奏皇上减税,动员民众奋斗抗旱,后来获得粮草大丰收。沭阳县七雄乡、沂涛镇、王华村都是为纪念革命先烈而命名的。周集乡有个小胡庄,因刘少奇同志在抗战时期曾化名胡服住在庄上指挥革命战争而得名。

——摘编自《老地名的价值——以沭阳县老地名文化为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地名中所传递出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时期“新地名”寓意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研究和利用地名文化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些年,文物艺术品已经继房地产、股票之后成为又一个投资热点,社会上鉴藏风尚十分
流行,各个阶层的人们纷纷加入鉴藏群体,电视“鉴宝”节目也随之大量出台。然而,这些“鉴宝”节目往往过度宣传文物艺术品收藏的投资功能,只注意提示观众关注藏品的经济价值,而忽略乃至遮蔽了它们的文化传承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这样的节目,名为“鉴宝’’,实是“鉴钱”,对人们的收藏观、社会的价值观是一种可怕的误导。
近日,国家文物局批准云南文博文物评估鉴定有限公司等7家文博单位面向社会公众开
展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试点工作。为了体现对藏品鉴定的慎重,每件藏品都将通过试点单位3
人专家组进行鉴定,实行“一票否决”o为提高鉴定准确性,在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很多高科技手段、精密仪器设备,被应用到文物鉴定中。在被列为试点单位后,云南文博文物评估鉴定公司目前正在讨论制定相关规范。专家希望,随着官方鉴定机构的介入,能够重新确立文物鉴定程序和标准,从而规范整个民间文物收藏市场
——摘编自罗文华《鉴宝好比看医生》及人民网有关资料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电视“鉴宝”节目的利弊,并说明国家文物局这一举措的现实意义。
2016-12-12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2015届甘肃省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岳麓书院藏秦简“秦始皇禁湘山诏",记载秦始皇巡游湘山(即洞庭湖君山)时,“登相(湘)山、屏山,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口见亦美,其皆禁勿伐”随行大臣提出:其禁树木尽如禁苑树木,而令苍梧谨明为骆翠山以南所封刊(封山禁伐)”《史记》则记载秦始皇在潮山遭遇大风,几乎不能渡过湘江,以为当地神灵作怪,“始皇大怒,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使其裸露)其山”

——摘编自晏昌贵《禁山与赭山:秦始皇的多重面相》

材料二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禅位,宋孝宗继位,诏求直言。朱熹上疏提出了他的“帝王之学”的两条基本原则:“先格物致知”“自然意诚心正”这样就可以应对天下的一切事务。扩充了天理,克服了人欲,就会“圣心洞然,中外融彻”也就是心正意诚。据《宋史》记载,此后不久,有人在路上碰到朱熹,劝他见皇帝不可再讲“意诚心正”“上所厌闻,戒勿以为言”朱熹回答说“吾平生所学,惟此四字,岂可隐默以欺吾君乎?”

——摘编自李中《简明儒学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两则史料中有关秦始皇的记述有何不同及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朱熹的思想和品格。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诸葛亮在中国古代长期受到赞誉。西晋时期,陈寿在《三国志》中的描述是:“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北伐曹魏),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隋唐时期,诗人们有不少咏怀诸葛亮的诗篇,主要歌颂诸葛亮的忠义与才能。两宋以后,受正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南宋偏安江南的状况,使诸葛亮作为“收复中原”的一面旗帜,也别能起到激励人心的作用。元明清以后,通过小说与戏剧的传播,诸葛亮的形象也被神化到“智绝”的高度。

——摘编自《古代文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及其思维走向》

材料二(诸葛亮)命人教打牛,以代刀耕,彝众感悦……丞相(诸葛亮)在南中(指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劝彝筑城堡,务农桑,诸彝感慕其德化,皆自山林徙居平壤。

——(清)冯苏《滇考·诸葛武乡侯南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诸葛亮形象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诸葛亮南征的积极意义。

2018-03-1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3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信出版社集国内权威学者历时10年领力打造写给21世纪中国人的中国史,反映了最新学术进展和社会现状,以明晰、中立的角度重述5000年中国的历史,理清中国历史演变的关键脉络:

作者著述名称
王子今《秦汉史:帝国的成立》
张鹤泉《魏晋南北朝:分裂与融合的时代》
王小甫《隋唐五代史:世界帝国开明开放》
游彪《宋史:文治昌盛武功弱势》
王天有、高寿仙《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
李喜所、李来容《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

——摘编自中信出版社《新编中国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围绕“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8-04-01更新 | 89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宋太祖赵匡胤本为后周殿前都点检,960年,奉命御辽。到达陈桥驿时,发生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王朝,史称“陈桥兵变”。

对“陈桥兵变”,宋初众说纷纭,《太祖实录》亦语焉不详。宋太宗赵匡义命重修《太祖实录》,说:“史官之职,固在善恶必书,无所隐讳”,“太祖之事周朝也,尽力王室,中外所知。至于大宝(皇位),非有意也”。太宗特地指出,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

今人研究认为,赵匡胤制造辽(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的假情报,宰相范质等人不明真相,匆忙派遣赵匡胤率诸军北上抵御。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赵匡义等受意发动兵变,将士们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天子。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宋太宗对“陈桥兵变”的解释与今人研究的结果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太宗重修《太祖实录》关于“陈桥兵变”记载的原因。
2017-07-13更新 | 1800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想的目的。它丝毫改变不了这样一个事实: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历史事件似乎总的说来同样是由偶然性支配的。但是,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

——摘编自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根据材料观点拟定论题,并结合中外历史知识进行阐释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字数控制在200字以内)

2017-04-1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安徽省宣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