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文化遗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44年8月,历史名城华沙85%的建筑因纳粹德国的空袭而毁灭,整个城市只剩下不到一千人。二战后,华沙人民用五年时间重建华沙古城,修建了昔日的教堂、宫殿和城堡。1980年,一贯秉持“原真性”原则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破例将华沙历史中心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这说明,华沙历史中心(     
A.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B.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C.体现世界文化的多元一体D.地位受冷战对峙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64年颁发的《关于古迹遗址保护与修复的国际宪章》,将百年来文物建筑的保护、修复工作及其科学化历程中所形成的基本概念、理论、原则以国际性准则的形式确定下来。可见,该宪章是(     
A.第一个古迹保护的法律
B.拥有缔约国最多的公约
C.文物建筑的修复性宪章
D.古迹保护的国际性宪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世界文化遗产受到的威胁是多种多样的,希腊某古迹在20世纪70年代曾因整合剂等材料使用不当,对古迹造成了破坏。这提示我们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要(       
A.加强科学研究B.避免自然灾害侵蚀C.强化立法保护D.减少人为开发因素
2022-07-02更新 | 250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99年版的《实施保护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第一条明确指出,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不仅属于每个国家,而且属于人类。它们是人类的无价且不可替代的财富,它们的损失也是世界所有民族的损失。这说明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
A.当前遭到了巨大损毁B.对文化的传承具有重大意义
C.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D.是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见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17年,意大利启动“漫步与旅途”项目,它围绕历史、宗教路线或者乡野骑行﹑徒步线路展开,以此辅助意大利全境的文化遗产以及跨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意大利该项目的开展
A.体现了以开发为主的原则B.促进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C.有效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D.确保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卢浮宫的历史始于13世纪初,起初是一座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的城堡。14世纪,被查理五世改为王宫并进行扩建。然而,在路易十四看来,即便扩建,卢浮宫仍不足以体现王权的尊严与荣光。于是,他斥巨资新建凡尔赛宫,卢浮宫不再是法国政治中心,但依旧是王室收藏艺术珍品的地方。1791年,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既是王室居所,也是汇集科学、艺术的纪念物以及公共教育的场所。次年,国民议会进一步宣布,卢浮宫将属于大众,成为公共博物馆。1793年,卢浮宫正式向公众开放。19世纪初,卢浮宫的扩建规模空前,在拿破仑的东征西伐中,被征服国家的大量艺术珍品变为卢浮宫的藏品。滑铁卢战役失败后,约有5000件艺术品物归原主,但仍然有很多掠夺而来的艺术珍品留在了卢浮宫。第三共和国时期,共和派特别重视利用各种平台与途径开展公民教育。为此,他们通过收藏并展示《自由引导人民》之类的作品,将卢浮宫打造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

——据吕一民《卢浮宫:“法国的象征与骄傲”》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大量珍贵文物以各种方式流出宫外。后来成立的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组织点查清宫物品时,发现清室复辟的企图。为杜绝这一妄想,委员会认为必须迅速成立故宫博物院。1925年,故宫博物院宣告建立,皇宫成了故宫,终于向平民百姓开放。此后,国民政府组织人员整理、刊布清宫档案,共出版各类档案书刊达50余种,300多册,1200万字,同时也产生了我国近代第一批从事历史档案工作的专业队伍。抗战爆发后,故宫博物院数十万件文物,历时十余年,行程数万里,南移西迁,文物基本无损,创造了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奇迹。新中国成立前夕,故宫部分文物被转运台湾。196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成立,至此,中国有了两个同根同源的故宫博物院。1995年,两岸故宫博物院首次合作,出版《国宝荟萃》,故宫在两岸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据郑欣淼《故宫博物院8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19世纪卢浮宫博物馆的主要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故宫博物院成立的意义,并简述抗战迄今故宫博物院的历史沿革。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故宫博物院与卢浮宫博物馆在人类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上所做出的共同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