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文化遗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下表为世界十大文化遗产(部分)表,其反映世界文化呈现的基本特征是(     
国家埃及希腊伊拉克中国
文化遗产金字塔神像巴比伦空中花园万里长城

A.民族性B.世界性C.多样性D.包容性
2022-10-1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学考模拟(1)历史试题
2 . 东西方有丰富的文化遗存,文化遗存承载着整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发展的轨迹,也承载着国家、民族文化生命的密码。

材料一   下图为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外观和内部,位于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大帝始建圣索菲亚大教堂,后遭破坏。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于532年—537年重建,由物理学家伊西多尔及数学家安提莫斯设计。教堂布局属于以穹顶覆盖的巴西利卡(古罗马)式。大穹顶直径32.6米,离地54.8米,通过帆拱支撑在4个大柱墩上。穹顶底部密排着40个窗洞,光线射入时形成幻影,仿佛造就出光芒万丈的天堂。与大理石的希腊建筑及混凝土的罗马建筑不同的是,教堂的主要建筑材料为砖块。内部用镶嵌画装饰,内容为圣经故事,早在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已采用小块石膏做镶嵌。拜占庭人考虑墙壁承重,以彩色玻璃作镶嵌,这繁荣了叙利亚玻璃制造业。玻璃反射光彩,在阳光照射下达到虚无缥缈的效果。1453年奥斯曼帝国灭亡拜占庭帝国,教堂内所有壁画被全部用灰浆遮盖,基督教雕像也被搬出,大教堂改为清真寺,还在周围修建了四座尖塔。

——摘编自张军利《从圣索菲亚教堂解析拜占庭文化的根源》

材料二   下面左图为洛阳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佛像。宾阳中洞始建于公元500年,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右图为洛阳龙门石窟后世开凿的卢舍那大佛像。


北魏时在山西大同开凿的云冈石窟造像比较粗犷,大衣半披肩,衣裙贴身露肌,表情较严峻。宾阳中洞释迦牟尼坐像,衣袖宽大下垂,面相略长而清秀,表情厚重,温和并作微笑状。与云冈石窟相比,龙门石窟宾阳中洞显现出典型中原文化特点。北魏之后,龙门石窟继续扩大,卢舍那大佛即是一例,公元655年大佛像龛开凿,历经20年完工。卢舍那,梵语为毗卢遮那或毗卢舍那,意为“光明遍照”。大佛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造型匀称,身体颀长丰约,丰颐秀目,仪容庄严典雅,肩背宽厚大方,胸腹富有生机。稳重的坐势和静观默想的姿态,既有男性的雄伟庄严,又不失女性之慈祥与温和。大佛的头向下俯视,可与礼佛者仰视的目光相交流,与超凡脱俗的北魏佛像相比,更具人情味。

——摘编自何养明《洛阳龙门北魏石窟艺术的特点》、马静《论龙门石窟佛教造像艺术》

材料三   世界遗产的独特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对其“保护”是处于第一位的。遗产保护面临着来自经济、政治、环境和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

——张芳芳刘旭玲《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研究进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建筑特点及历史文化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宾阳中洞呈现中原文化特点的原因。概括卢舍那大佛体现出怎样的时代特征?
(3)圣索菲亚教堂、龙门石窟分别于1985年、2000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就两处文化遗产的保护分别提出不同建议。
2022-09-0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国外通过立法保护文物
(1)1834年,____制定了保护古迹的法律。
(2)20世纪60—70年代,世界上形成了保护____及其环境的高潮。
(3)1964年5月,通过《____》,强调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以“____”为第一要义。
2022-08-31更新 | 61次组卷 | 3卷引用:(选必三)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课前案)
4 . 如表所示内容最能说明
11959年,埃及政府为发展经济,决定在尼罗河的中上游建立“阿斯旺大坝”,这可能会淹没尼罗河河谷的阿布辛贝神殿等重要的文化遗迹
2196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展开保护行动,得到50多个国家的参与和支持,阿布辛贝神殿等古迹得以迁址重建
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导全球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B.国际合作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
C.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文化遗产保护形势
D.以标准方式管理文化遗产的体制亟待加强
2022-06-21更新 | 179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敦煌藏经洞的藏品,大约有1.37万件在大英博物馆里,是全世界敦煌经卷的三分之一。但因为语言、文化等差异,这些经卷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据此可知,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要坚持
A.完整性B.世界性C.真实性D.科学性
2022-06-1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99年版的《实施保护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第一条明确指出,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不仅属于每个国家,而且属于人类。它们是人类的无价且不可替代的财富,它们的损失也是世界所有民族的损失。这说明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
A.当前遭到了巨大损毁B.对文化的传承具有重大意义
C.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D.是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见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17年,意大利启动“漫步与旅途”项目,它围绕历史、宗教路线或者乡野骑行﹑徒步线路展开,以此辅助意大利全境的文化遗产以及跨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意大利该项目的开展
A.体现了以开发为主的原则B.促进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C.有效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D.确保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