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学习下列材料,回答(1)~(5)题。
胆固醇与人体健康
胆固醇又称胆甾醇(图1),是人体细胞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近年来发现,许多心血管疾病与胆固醇有关。由此对胆固醇“功”和“过”的讨论成为社会热点。

一个体重70kg的成年人,体内大约有胆固醇140g,每日大约更新1g,其中仅1/5需从食物中补充,4/5在体内代谢产生。肝是体内胆固醇合成和转化的主要场所。在肝细胞中,大部分胆固醇被转化为胆汁酸,并随胆汁排入肠腔,有助于油脂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胆固醇的合成与转化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膳食中胆固醇量过高,可能会引起血液中总胆固醇量升高。
胆固醇在血液中以与脂蛋白结合的形式运输,主要包括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能将胆固醇由肝脏运输到全身组织细胞,而高密度脂蛋白则将组织细胞中多余的胆固醇运输到肝脏。医学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超标密切相关;而高密度脂蛋白偏高,可能对血管有保护作用。现在你知道血脂检查报告中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意义了吧。胆固醇水平升高可能从儿童期就开始了,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当重要,
在动物细胞中,胆固醇还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分子主要位于磷脂双分子层的疏水环境中,具有一个很小的亲水基团,与磷脂头部连接(图2)。胆固醇对细胞膜中磷脂分子的活动具有双重调节作用。一方面,胆固醇通过与磷脂脂肪酸链的相互作用,具有限制其运动、增加其有序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将磷脂分子分隔开以增强其运动性。这种双重的调节作用取决于环境和胆固醇的数量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胆固醇与脂蛋白共同的组成元素是_____
(2)在人体内,胆固醇的“功”与“过”分别是__________
(3)下表是某企业职工张某体检单部分数据图,据图推断,张某的血脂偏高。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_____
检测项目结果单位参考值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4.00mmol/L(2.50-3.37)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0.97mmol/L(1.04-1.6)

(4)根据资料文本和图2中的相关信息判断,胆固醇在细胞膜中的调节作用与细胞膜的_____特性有关。
(5)根据资料和上表信息,你对表中数据所反映的身体状况有何生活建议。_____
2022-11-10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 . 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和抗药性的产生与核DNA有关。某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可通过作用于核DNA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该药物分子进入细胞核的过程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1)肿瘤细胞核内储存着______,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核膜将细胞质和细胞核分隔开来,承担着______交换和信息交流的功能。
(2)上图1显示,药物分子依赖于细胞膜的结构流动性与功能特点______进入细胞,有的在细胞质基质中被直接降解,有的则在______中被降解。未被降解的药物分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积累后发挥作用。因此,可以推测药物分子在细胞质中停留时间越长,被降解概率就越大,细胞核对药物的吸收效率也越低。
(3)科研人员发现亲核蛋白可以运输至细胞核内,为研究其运输机理,设计了有关实验,操作与实验结果如上图2所示。实验处理后,研究者检测了各组的______结果表明______
(4)综合上述研究结果:请你设计一个提高该新型抗肿瘤药物作用效果的研发思路______
2023-08-03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十五中南口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期中生物试题
3 . 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的有效成分是病毒S蛋白基因转录了的RNA片段,可帮助人体激活免疫细胞,引发免疫反应,从而在新型冠状病毒入侵时快速产生异性免疫,防止其复制和传播(如下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mRNA具有进入细胞效率低等缺陷,因此,研制mRNA疫苗时常将其包裹在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的囊泡中。由图可知,mRNA疫苗进入细胞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性。
(2)疫苗中的mRNA进入细胞后,与__________(细胞器)结合,作为__________的模板合成病毒S蛋白,此过程__________(“消耗”或“不消耗”)能量。
(3)你认为研制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还需要考虑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
A.mRNA在细胞质中易被降解B.mRNA在细胞中可能难以正确翻译
C.mRNA可能会插入到人体的染色体D.该疫苗是否适于快速大批量生产
(4)为早日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请从阻断病原体传播的角度简要说说我们该怎样做?(至少答两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8-14更新 | 26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花粉管生长对于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至关重要,研究者对该过程的调控机制进行了研究。
(1)正在生长的花粉管中,分泌囊泡沿着细胞骨架定向移动到花粉管顶端,并借助于_____________性与细胞膜融合,将果胶等物质排出或将_____________等成分掺入到正在延伸的细胞膜中。
(2)A蛋白可水解ATP使某种带负电的磷脂(PS)从细胞膜外侧或囊泡膜内侧翻转到细胞质侧。比较A突变体与野生型拟南芥的花粉管长度、宽度及囊泡分布情况,结果如图。

据图可知,A蛋白功能缺失不仅_____________了花粉管的伸长,还导致花粉管宽度_____________。推测A蛋白的作用是通过促进花粉管内囊泡_____________运输实现的。分别利用A基因、A突变基因(编码产物仅磷脂翻转活性位点丧失)转化_____________拟南芥,若______________,说明A蛋白通过其磷脂翻转活性调控花粉管生长。
(3)R蛋白能与膜上PS结合,引起囊泡膜与靶膜的连接。研究发现,A突变体花粉管内R蛋白结合的囊泡数量明显减少且亚顶端细胞膜PS显著多于顶端。据此推测A突变体花粉管异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R蛋白功能缺失突变体的花粉管表型与A蛋白突变体相似。进一步研究发现:花粉管萌发早期,R突变体花粉管比A突变体更宽、更短,双突变体花粉管长度和宽度与R突变体相当;萌发晚期,宽度情况不变,但R突变体花粉管长度与A突变体相当,双突变体的花粉管长度显著小于两种单突变体。对该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
A.萌发早期,A蛋白通过影响R蛋白的分布调控花粉管的宽度
B.萌发晚期,A蛋白通过影响R蛋白的分布调控花粉管的长度
C.萌发早期,A蛋白与R蛋白可通过不同途径调控花粉管的宽度
D.萌发晚期,A蛋白与R蛋白可通过不同途径调控花粉管的长度
2022-11-08更新 | 29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细胞间的“分子运输车”——外泌体
人体的组成细胞数量巨大、种类多样。细胞内部和细胞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信息交流,近年来,外泌体在细胞通讯方面的作用引起广泛关注。
外泌体是由细胞释放的,直径为50~150nm的囊泡结构,内部包含多种物质,如脂质、蛋白质、mRNA以及非编码RNA等,它广泛存在于体液中,正常细胞和癌细胞都可以分泌,外泌体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质膜内陷和细胞多囊体的形成,细胞内多囊体与细胞膜融合后,以囊泡形式释放到细胞外,如图1,而后,以图2所示的多种方式介导细胞间信息交流,好似一种“分子运输车”。

研究表明,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数量远多于正常细胞。它可调节肿瘤的内环境,以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免疫逃逸等。因此,外泌体的内含物常作为生物标志物来诊断肿瘤的发生。人们可以利用电子显微镜,抗原-抗体杂交等对外泌体中的物质进行鉴定。
外泌体可用于装载药物。传统方法装载效率低,严重限制了外泌体的应用。我国科学家发明新技术,让待装载的药物和外泌体一同通过直径仅130nm的“纳来管道”通过该管道时,外泌体的生物膜受到机械挤压力和流体侧向剪切力的“双重作用”,会短暂出现“纳米孔”(ENP),药物通过ENP进入外泌体内;挤压消失后,外泌体的生物膜迅速恢复完整状态,即可完成快速,无损伤的外泌体药物装载。ENP装载药物的效率远高于传统装载方法。外泌体在体内散为“满天星”,希望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能将其与药物聚为“一团火”,造福人类。
(1)细胞内多囊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动物细胞中里有双层膜的结构还有_____
(2)ENP的产生和恢复过程依赖生物膜具有_____性。
(3)癌细胞外泌体发挥的作用可能_____。
A.与癌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进行信息传递
B.调节癌细胞的内环境,促进癌细胞的分裂
C.在癌细胞间形成胞间连丝,实现物质交换
D.改变癌细胞表面抗原,使其逃过免疫监视
(4)文中介绍的ENP相关应用体现了“新技术研发”与生物学研究的关系是:_____
6 . 研究者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膜上某些分子进行处理,并使膜发出荧光。再用高强度激光照射细胞膜的某区域,使其瞬间被“漂白”,即荧光消失。随后,该漂白区域荧光逐渐恢复,如图1。检测该区域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得到荧光漂白恢复曲线,如图2。

请回答问题:
(1)细胞膜以___________为基本支架,此外还含有糖类和蛋白质等成分,实验中通常对膜蛋白进行荧光标记。
(2)细胞膜上被漂白区域的荧光强度得以恢复,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有:①被漂白物质的荧光会___________;②被漂白区域内外分子相互运动的结果。
(3)研究发现如果用特定方法去除细胞膜中的胆固醇,膜结构上蛋白质分子停泊的“平台”拆解,漂白区域荧光恢复的时间缩短,说明胆固醇对膜中分子运动具有___________作用,该结果支持推测___________(填“①”或“②”)。
(4)最终恢复的荧光强度比初始强度低,可能是荧光强度会自主下降或某些分子___________
(5)此项研究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性。
7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题。
达农病患者的新希望——基因治疗
达农病是一种极其罕见的伴X显性遗传病,1981年国际上首次报道该病,2012年我国发现首个病例。达农病因是由于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LAMP2)的基因突变,使细胞中负责清除与回收蛋白质的系统丧失功能,进一步导致心脏、骨骼肌、神经系统等功能障碍,最终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达农病至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国外有报道通过心脏移植维持生命的治疗手段。2020年3月发表于《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尝试用基因疗法治疗达农病。
基因治疗利用腺相关病毒(DNA病毒)做为基因载体。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源于非致病的野生型腺相关病毒,具有安全性好、宿主细胞范围广和在体内表达时间长等特点。
基因治疗通过腺相关病毒将治疗性基因输送到特定的组织和器官中,这些治疗性基因在相应的非分裂细胞中以游离体形式稳定存在并表达,从而有效治疗单基因遗传病。携带人LAMP2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在达农病模型小鼠的心脏、肝脏和骨骼肌组织均表现出人类LAMP2蛋白表达,改善代谢异常和心脏功能,并提高存活率,在接受基因治疗的小鼠中未检测到抗LAMP2抗体。
该研究团队已开始进行针对达农病的人类临床试验,这也是首次使用基因疗法来治疗遗传性心脏疾病的试验,这项研究对于达农病患者而言是重要的一项进步。
(1)达农病属于显性遗传病,但群体发病率极低,请解释可能的原因_________
(2)自噬小体是包裹了蛋白或细胞器的囊泡,该囊泡与溶酶体融合过程依赖于生物膜的_________性。
(3)请结合上述的报道,谈一谈基因疗法可能成为治疗达农病方法的原因________
(4)请结合已有知识,评价基因治疗与心脏移植相比的优势及可能的风险:_________
2020-06-14更新 | 206次组卷 | 2卷引用:重难点01 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2022年高考生物【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北京新高考新题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