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1 . 小麦的抗条锈病和不抗条锈病受基因A/a的控制。现有甲、乙两株小麦,实验人员让两者单独自交,收获籽粒后分别播种并进行不同的处理,统计各种处理方式下F1植株中无病植株的比例,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的抗条锈病是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判断理由是____
(2)分析图中结果可知,甲、乙小麦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
(3)实验人员为鉴定甲小麦自交所得的F1中某株不抗条锈病小麦(丙)的基因型,以题中所述方法设计实验来鉴定。实验思路是____,统计后代中无病植株的比例。若后代出现无病植株,则____
2024-03-2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豌豆是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同一植株能开很多花,不同品种豌豆所结种子的子叶有黄色也有绿色。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种的豌豆植株,进行如表实验(相关基因用A、a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组别

亲本处理办法

所结种子的性状及数量

黄色子叶

绿色子叶

实验一

将甲植株进行自花传粉

409粒

0

实验二

将乙植株进行自花传粉

0

405粒

实验三

将甲植株的花去除未成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待雌蕊成熟时,接受乙植株的花粉

396粒

0

实验四

将丙植株进行自花传粉

297粒

101粒

(1)豌豆是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的原因是____(答两点)。
(2)仅通过实验四可知,____子叶是显性性状,判断理由是____。甲和乙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实验三中,甲植株接受乙植株花粉后应该再次进行套袋,原因是____
(3)若含a基因的花粉50%可育,50%不可育,则将丙植株进行自花传粉后,理论上所结种子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
(4)若取等量实验三与表中实验四中的黄色子叶种子进行混合种植,理论上子代中绿色子叶种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若实验三中的子代与丙植株进行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与实验____最接近。
3 . 家鼠的毛色有黄色,灰色、黑色三种,分别受等位基因A1、A2、A3控制,但不知其显隐性关系。选取部分家鼠进行杂交,分别统计每窝家鼠上的毛色及比例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杂交组合

亲本毛色

F1的毛色及比例

黄色x黄色

黄色:灰色=2:1

黄色x黄色

黄色:黑色=2:1

黄色x灰色

黄色:灰色:黑色=2:1:1

A.根据杂交组合③可判断A1、A2、A3之间的显隐性
B.杂交组合①中亲本黄色鼠的基因型相同
C.杂交组合②中亲本黄色鼠的基因型相同
D.选择黄色鼠和黑色鼠进行杂交,后代可能出现三种表型
4 . 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遗传因子(用字母A和a表示)控制的,用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色果实南瓜杂交,子代(F1)既有黄色果实南瓜也有白色果实南瓜,让Fl自交产生的F2性状表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①可知黄果是隐性性状
B.由③可以判定白果是显性性状
C.F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5:3
D.P中白果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
6 . 研究人员在簇生稻和粳稻杂交后代中发现一个能稳定遗传的浅绿叶突变体pgl,对该突变体进行了遗传鉴定和相关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经光合色素含量测定分析发现,突变体pgl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野生型的70.8%、0.5%和72.0%,这表明浅绿叶突变体pgl为______(色素种类)缺失型。
(2)将浅绿叶突变体pgl与绿叶野生型水稻分别进行正反交,F1均为绿叶水稻,F2中绿叶与浅绿叶之比约为3:1,根据F2表型及比例分析,浅绿叶突变体pgl受______控制。
(3)用X射线处理粳稻得到另一个能稳定遗传的浅绿叶突变体y45,将突变体y45与突变体pgl杂交,F1均为绿叶水稻,F2中绿叶水稻723株,浅绿叶水稻为564株,该结果表明浅绿叶突变体y45基因与突变体pgl基因为______基因。将F1与F2中浅绿叶水稻进行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
(4)叶绿素加氧酶基因M能够调控叶绿素b的合成,该酶缺失或失活都会影响叶绿素b的合成。为确定浅绿叶突变体pgl基因的候选基因是否为基因M,科学家通过PCR技术扩增突变体pgl与野生型的基因M并进行碱基序列比较,发现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pgl基因M编码区中的模板链碱基发生了______(具体变化),造成叶绿素加氧酶的一个谷氨酸替换成赖氨酸,从而导致叶绿素加氧酶失活,该实验结果证明基因M______(填“是”或“不是”)浅绿叶突变体pgl基因的候选基因。(密码子:谷氨酸——GAA、GAG赖氨酸——AAA、AAG)
7 . 某农场养了一群马,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毛色由遗传因子B和b控制。正常情况下,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一匹小马,为了在一个配种季节里鉴别出其中一匹健壮栗色公马的显隐性及其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就毛色而言),育种工作者设计以下配种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
A.将此匹健壮栗色公马与多匹栗色母马杂交,子代若全为栗色马则其为显性
B.将此匹健壮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杂交,子代若出现白色马则其为显性
C.将此匹健壮栗色公马与多匹栗色母马杂交,子代若出现白色马则其为纯合子
D.将此匹健壮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杂交,子代若全为栗色马则其为纯合子
8 . 雄性不育是植物常见的一种表型,不同植物的雄性不育的机制不同。回答下列问题:
(1)育性正常与雄性不育小麦进行杂交,F1中育性正常与雄性不育各占一半,F,育性正常的自交后代全部育性正常。依据结果可知:_________为隐性性状。有人推测雄性不育株细胞质中不存在独立控制不育性状的基因,请写出此推测的理由_________
(2)在(1)中雄性不育的小麦植株中,人们发现一矮秆雄性不育突变体,将此突变体与高秆可育植株进行杂交,后代全为矮秆,可育与雄性不育的各半,再将F1矮秆雄性不育的植株与高秆可育植株进行杂交,F2中矮秆雄性不育和高秆可育植株各半,说明控制高秆与矮秆、可育与雄性不育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填“同源”或“非同源”)染色体上。据此分析:与普通的雄性不育系相比,矮秆雄性不育系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的优势是_________
(3)黄瓜的花有单性花与两性花之分,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F基因和M基因均是乙烯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而乙烯的含量影响着花芽的性别分化,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雄蕊不能正常发育的植株(只开雌花)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对基因型为FFmm的黄瓜植株外源施加乙烯抑制剂,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雌花。
   
注:未被乙烯抑制时,雄蕊可正常发育。
2023-12-2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统一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9 . 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  )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为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2023-12-06更新 | 1410次组卷 | 332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七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10 . 某种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该昆虫幼虫的正常体壁(D)对油质体壁(d)为显性。一对正常体壁的雌雄亲本杂交,F1中雄性全部为正常体壁,雌性正常体壁:油质体壁=1∶1。已知d基因使卵细胞致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D和基因d的根本区别在于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B.基因D/d位于Z染色体上,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
C.雄性亲本为杂合子,F1中部分雌性个体不能产生雄性后代
D.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理论上产生的后代中雌雄比例为3∶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