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药物对兴奋传导及传递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示意图如图所示。5-羟色胺(5-HT)是一种能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为探索情绪低落的发生与5-HT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在神经元中,5-HT合成后储存在_______内,接受刺激后,5-HT以______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2)神经元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与______有关。5-HT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引起Na+大量内流,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_____。结合题图分析,释放的5-HT发挥作用后,其去路是_______
(3)抑郁症是一类以抑郁心境为主要特点的情感障碍。研究表明,抑郁症的发生与突触间隙中5-HT的缺乏有关。下列叙述能支持该结论的是______。
A.抑郁症患者突触前膜释放的5-HT增多
B.抑郁症患者突触前膜的5-HT转运体增多
C.抑制5-HT合成的实验中动物会出现抑郁症
D.抑制5-HT回收的模型动物抑郁症有所改善

(4)情绪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人们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疾病等情况时,常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从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试提出一项减少和应对情绪波动的措施_______
2 . 肌萎缩侧索硬化,又称渐冻症,是运动神经元(属于传出神经元)病的一种,可导致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躯干、四肢和头面部肌肉逐渐无力或萎缩。“谷氨酸毒性学说”是解释渐冻症病因的一种重要学说,该学说对应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MPA和NMDA是相关受体,“+”代表促进。回答下列问题:

   

(1)谷氨酸运出突触前神经元的方式是__________。图中AMPA的生理活动体现了蛋白质的__________功能。
(2)NO调节谷氨酸的分泌是一种__________(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过程。渐冻症患者的突触神经元多涨破坏死,由图分析,其机制为__________
(3)某机构欲开发缓解渐冻症症状的药物,请从药物的作用机制角度,根据上图提出两种思路:__________
3 .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的疾病,其病因之一是多巴胺分泌过度。多巴胺是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分泌的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分泌和作用机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多巴胺分泌过多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会引起肌肉过度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这一过程体现出细胞膜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神经冲动只能从右往左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_______大量内流,该过程中突触后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中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常认为,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浓度过高会导致小儿表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 目前,许多治疗药物(如匹莫齐特、硫必利等)已在临床中获得较好的疗效,请推测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药物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4 . 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参与奖赏、学习、情绪等大脑功能的调控,毒品可卡因能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如图是突触间隙中的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体后干扰人脑兴奋传递的示意图(箭头越粗表示转运速率越快,反之则慢)。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对 Na的通透性增强
B.多巴胺通过多巴胺转运体的协助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C.多巴胺发挥作用后被多巴胺转运体回收到突触小体
D.可卡因 阻碍多巴胺回收,使大脑有关中枢持续兴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眼镜蛇的毒液是神经毒素,这种毒液具有神经-肌肉(神经-肌肉的接头相当于突触)传递阻滞作用,引起横纹肌弛缓性瘫痪,可导致呼吸肌麻痹。对这种神经毒液作用机理推测不合理的是(  )
A.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受体,从而阻断神经-肌肉传递
B.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小体,抑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
C.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间隙,抑制神经递质的正常分解
D.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影响突触后膜的兴奋
2023-10-12更新 | 661次组卷 | 27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6 . 河豚蛋白含量高,营养丰富,但其体内含有河豚毒素。河豚毒素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像塞子一样凝固在Na+通道的入口处,从而导致神经麻痹等,使人迅速死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极微量的河豚毒素可以作为镇痛和局部麻醉的药剂
B.Na+通道持续开放将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静息状态
C.促进Na+通道开放的药物可缓解河豚毒素中毒症状
D.河豚毒素的毒性机理是阻止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
2023-08-15更新 | 332次组卷 | 20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大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一)生物试题
7 . 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单胺类递质传递功能下降相关。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单胺类递质的降解酶,其抑制剂(MAOID)是一种常用抗抑郁药。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神经递质在细胞X和细胞Y之间只能进行单向传递
B.单胺类递质与蛋白M结合后,即可使细胞X产生动作电位
C.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能使突触间隙的单胺类神经递质量增大
D.可选用抑制单胺类神经递质回收或分解过程的药物来治疗抑郁症
8 . 抑郁症是由高级神经活动产生重度消极情绪而得不到缓解造成的。被称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药物,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使得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活动正常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开心或失落都是情绪的表现,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B.5-羟色胺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神经元代谢提供的能量
C.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通过抑制ATP水解来阻止回收5-羟色胺
D.5-羟色胺的合成和分泌发生障碍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
9 . 海葵毒素(ATX)能影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对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科学家利用枪乌贼神经元进行实验,探究海葵毒素对兴奋传递的影响。图1是用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并测得的动作电位峰值(mV),图2是0.5 ms后测得的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峰值(mV)结果,曲线Ⅰ是未加海葵毒素(对照),曲线Ⅱ、Ⅲ、Ⅳ分别是枪乌贼神经元浸润在海葵毒素中5min后、10min后、15min后的测量结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海葵毒素处理15min后,刺激枪乌贼神经元后不会引起突触后膜Na+内流
B.持续增大微电极刺激强度,则突触前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峰值也会一直变大
C.根据实验可推断,海葵毒素可以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海葵毒素可用来开发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药物
2023-05-19更新 | 910次组卷 | 16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是一种美味的食材,但其体内含有的河豚毒素是一种剧毒的神经毒素,若烹饪不当会引发中毒。河豚毒素能特异性地抑制Na+通道,且作用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但河豚毒素对K+通道无直接影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增加神经细胞间隙的Na+浓度不能有效治疗河豚毒素中毒
B.河豚毒素会减小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静息电位的峰值
C.河豚毒素中毒后人的肌肉会松弛,随着时间延长症状逐渐增强
D.河豚毒素经提纯、减毒后可作为镇痛药物或麻醉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