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药物对兴奋传导及传递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肌萎缩侧索硬化,又称渐冻症,是运动神经元(属于传出神经元)病的一种,可导致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躯干、四肢和头面部肌肉逐渐无力或萎缩。“谷氨酸毒性学说”是解释渐冻症病因的一种重要学说,该学说对应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MPA和NMDA是相关受体,“+”代表促进。回答下列问题:

   

(1)谷氨酸运出突触前神经元的方式是__________。图中AMPA的生理活动体现了蛋白质的__________功能。
(2)NO调节谷氨酸的分泌是一种__________(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过程。渐冻症患者的突触神经元多涨破坏死,由图分析,其机制为__________
(3)某机构欲开发缓解渐冻症症状的药物,请从药物的作用机制角度,根据上图提出两种思路:__________
2 . 神经细胞甲释放多巴胺会导致神经细胞乙产生兴奋,甲细胞膜上的多巴胺运载体可以把发挥作用后的多巴胺运回细胞甲。某药物能够抑制多巴胺运载体的功能,干扰甲、乙细胞间的兴奋传递(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中多巴胺的释放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药物会导致突触间隙多巴胺的作用时间缩短
C.①释放的多巴胺与②结合会导致细胞乙的膜电位改变
D.多巴胺只能由细胞甲释放,作用于细胞乙使兴奋单向传递
2023-10-01更新 | 205次组卷 | 25卷引用: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3 . 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γ-氨基丁酸经突触间隙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受体,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该种局部麻醉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不一致
C.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D.该种局部麻醉药作用于Na通道,阻碍Na 内流
4 .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3)题。
吸烟为什么会上瘾?
烟碱又称尼古丁,是烟草中的一种致瘾性物质,其结构和乙酰胆碱相似,可结合并激活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这类受体因此被命名为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nAChR是由5个相同或不同的亚基围绕中心离子通道构成的五聚体,目前已确认有17种亚基,这些亚基通过不同的组合形成功能各异的亚型。其中,α4/β2nAChR和α7nAChR的表达量最高,分布最广泛。a4/B2nAChR大多位于突触后膜,而α7nAChR则大多位于突触前膜。
位于突触前膜上的α7nAChR被激活后,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打开,进入神经元细胞的钙离子可促进谷氨酸、y-氨基丁酸等多种神经递质的释放。
现有研究已证实,烟碱与nAChR结合后介导释放多巴胺是烟碱成瘾的关键机制。烟碱随卷烟烟气吸入肺部,经肺泡血液交换迅速进入血液循环,透过血脑屏障后与中枢神经元细胞膜上的nAChR结合,导致腹侧被盖区、伏隔核等脑区神经元的谷氨酸释放量大量增加,进而引发与愉悦传递有关的神经元兴奋,使其释放大量多巴胺,从而带来愉悦、欢欣感。长期吸烟会导致对烟碱产生心理依赖。
还有研究发现,烟碱成瘾的实验动物不同脑区的α7nAChR表达量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上调;而烟碱戒断后α7nAChR的表达量又恢复正常水平。然而在构建烟碱成瘾动物模型的过程中,α7nAChR的表达量越高,构建成瘾模型时间越长或者越难以构建。这反映了烟碱成瘾机制的复杂性。目前的研究大多数关注一种或几种亚型的受体,缺乏针对脑区各亚型受体综合作用的整体性研究,同时成瘾不同阶段中各受体分布变化的研究也尚不充分。
(1)nAChR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根据文中信息推断,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的电位改变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表示烟碱导致多巴胺释放的局部过程示意图。

根据文中信息判断,图中受体1表示___________,受体2表示___________。图中能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是_________
(3)有学者认为,上调α7nAChR是解决烟碱依赖问题的一种有前景的手段。你认为该设想是否可行并阐述理由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2年6月26日是第35个国际禁毒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吸食毒品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使此处的神经元兴奋,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使人感到愉悦,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目前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吸毒者把可卡因称作“快乐客”。图1是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和转运机理,MNDA为细胞膜上的结构。研究表明,毒品可卡因能干扰多巴胺的回收,并导致体内T细胞数目下降,请回答下列问题:

(1)MNDA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1可知,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_____,从而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
(3)吸毒成瘾的原因可能是长期吸食可卡因,使突触后膜上的MNDA_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一旦停止吸食,突触后膜的多巴胺作用效应会减弱,吸毒者需要吸入更大剂量的毒品,从而造成对毒品的依赖。
(4)位置偏爱是研究成瘾药物效应的常用动物行为模型。研究人员利用小鼠(具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进行穿梭盒实验如图2,记录小鼠的活动情况。
①将普通小鼠放置在两盒交界处,让其在盒内自由活动15min,正常生理情况下小鼠主要停留在________(填“黑盒”或“白盒”)里面。
②将上述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小鼠分别于第一、三、五、七天注射一定量可卡因溶液后放置白盒训练50min,第二、四、六、八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后放置黑盒训练50min;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九天将两组小鼠分别放置在两盒交界处,让其自由活动15min,预期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雄性激素—睾酮(T)的分泌调节机制如图3所示。图中过程体现了雄性激素的分泌存在着_________调节的特点。研究表明吸食毒品还会影响人体性腺功能。有研究者对某戒毒所的吸毒者进行了相关激素的检测,并与健康人比较,检测结果均值如下表所示。据表可知,吸毒者会减弱图中的过程__________(填序号)。有人对该调查的科学严密性提出质疑,请写出质疑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别

平均年龄

吸毒史

吸毒量

LH/(mIU/mL)

FSH/(mIU/mL)

T/(mIU/mL)

吸毒者32岁4年1.4g/d1.452.874.09
健康人23岁4.666.66.69
6 . 河豚毒素能选择性抑制细胞膜上某种蛋白质的功能,阻止钠离子进入细胞,据此可以推断河豚毒素(       
A.能阻断突触处兴奋的传递
B.能使酶活性增强,细胞代谢加快
C.能使膜流动性增强,通透性增加
D.能与膜上特定的受体结合,引起代谢改变
7 . 图1是人体产生痛觉和吗啡等药物止痛机理示意图,其中P物质是痛觉神经递质,细胞内Ca2+可以促进P物质的释放,P物质作用于受体后,最终使人产生痛觉。内啡肽是一种抑制疼痛的神经递质。研究发现,炎症因子ILs能够促进痛觉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如图2所示。

(1)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镇痛药物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__________
(2)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炎症因子ILs能通过系列信号通路促使Ca2+内流增加,据图2分析炎症因子使Ca2+内流增加的原因是_____
(3)图1中C神经元释放内啡肽,内啡肽与A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后促进A神经元K+外流,试结合图示分析内啡肽止痛的原理是_____
(4)吗啡是一种阿片类毒品,也是麻醉中常用的镇痛药,据图1分析,吗啡镇痛的原理可能是_____,进而影响A神经元的功能。
(5)长期使用吗啡后可致愉悦感而依赖成瘾,同时_____(填“促进”“抑制”或“不影响”)内源性内啡肽的生成,逐渐形成在吗啡作用下的平衡状态,一旦突然停止使用吗啡,则P物质的释放量会迅速_____(填“升高”或“降低”),出现更强烈的痛觉等戒断综合征。
8 . 阿尔茨海默病( AD) 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目前用于治疗 AD 的药物包括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I)和谷氨酸受体(NMDAR)拮抗剂。乙酰胆碱酯酶(AchE)能降解乙酰胆碱(Ach),NMDAR激活导致 Ca2 + 内流并触发下游信号转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脑部神经Ach含量较高
B.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部神经释放较少谷氨酸
C.NMDAR拮抗剂能阻止谷氨酸进入突触后膜
D.NMDAR拮抗剂能降低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
9 . 局部麻醉是指患者神志清醒状态下,将局部麻药应用于身体局部,使机体部分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暂时阻断,运动神经传导保持完好或有不同程度被阻滞状态。目前公认的机理是:局部麻药能插入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并阻断神经细胞上的钠离子通道,使传导阻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局部麻醉前后,相关部位的感觉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会改变
B.对手指局部麻醉处理后进行手指手术,患者不会产生痛觉,手指也不能随意运动
C.局部麻药应具有疏水基团,以插入细胞膜结构中
D.局部麻醉处理后,相关部位的运动神经纤维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10 .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健康人体内的5-羟色胺(兴奋性神经递质)在大脑皮层神经突触中的含量比较高,缺乏该物质会使人出现抑郁症状。氟西汀属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具有抗抑郁功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5-羟色胺的释放和扩散均需要消耗ATP
B.5-羟色胺发挥作用后可被再摄取进入突触小体
C.5-羟色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使Na通透性增强
D.氟西汀可通过抑制突触前膜回收5-羟色胺来抗抑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