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药物对兴奋传导及传递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阿尔兹海默症(AD又称老年痴呆),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脑组织中的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神经元纤维缠结(NFT),使其表现为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者设计了针对淀粉样蛋白的抗体,开发出治疗AD的药物X,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神经元兴奋时,细胞膜内钠离子/钾离子的值会降低
B.患者体内神经细胞之间兴奋传递是单向的
C.神经元纤维缠结,可能会导致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受阻
D.药物X发挥作用时,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代谢会更活跃
2 . 临床上常用以吗啡为代表的麻醉性镇痛药,吗啡通过激活感觉神经突触前膜上的相关受体,引起一系列反应,使致痛物质释放减少,最终减弱或阻滞痛觉信号的传递,产生镇痛作用,但具有成瘾性。科学家为研究新型镇痛药,设计了实验装置(图甲,电表Ⅰ的电极分别在Q点细胞内外侧、电表Ⅱ的电极分别在 R、S点的细胞外侧)并建立了痛觉产生的神经通路模型(图丁)。科学家发现河豚毒素(TTX)可以特异性且快速阻断Na+通道,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来镇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静息时,若升高细胞外K+浓度,则电表Ⅰ的指针右偏幅度增大
B.刺激P点,电表Ⅰ和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分别为图乙和图丙
C.停用TTX后刺激P点,电表Ⅰ指针偏转幅度变大,最大处Q点膜内Na+浓度可能高于膜外
D.X 物质可代表吗啡,长期使用吗啡后突然停止,会使得致痛物质释放量迅速增加
3 . 药物甲、乙、丙均可治疗某种疾病,相关作用机制如图所示,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N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药物甲的作用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减少
B.药物乙抑制NE释放过程中的正反馈调节
C.药物丙促进突触间隙中NE的回收
D.NE-β受体复合物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4 . 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参与奖赏、学习、情绪等大脑功能的调控,毒品可卡因能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如图是突触间隙中的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体后干扰人脑兴奋传递的示意图(箭头越粗表示转运速率越快,反之则慢)。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对 Na的通透性增强
B.多巴胺通过多巴胺转运体的协助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C.多巴胺发挥作用后被多巴胺转运体回收到突触小体
D.可卡因 阻碍多巴胺回收,使大脑有关中枢持续兴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眼镜蛇的毒液是神经毒素,这种毒液具有神经-肌肉(神经-肌肉的接头相当于突触)传递阻滞作用,引起横纹肌弛缓性瘫痪,可导致呼吸肌麻痹。对这种神经毒液作用机理推测不合理的是(  )
A.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受体,从而阻断神经-肌肉传递
B.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小体,抑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
C.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间隙,抑制神经递质的正常分解
D.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影响突触后膜的兴奋
2023-10-12更新 | 656次组卷 | 27卷引用:第2章神经调节
16-17高二下·北京·期中
6 . 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物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该种局部麻醉药物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的兴奋
B.辣椒素能使相关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增大其对该麻醉药物的透性
C.单独使用该麻药时,局部麻药能否通过细胞膜与药物的浓度有关
D.该麻醉药阻碍Na+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使神经细胞不产生动作电位
2023-10-08更新 | 686次组卷 | 15卷引用: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二)-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课后培优练(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7 . 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由于运动神经细胞受损,肌肉失去神经支配逐渐萎缩,四肢像被冻住一样,俗称“渐冻人”。下图甲是MND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NMDA为膜上的结构;下图乙中曲线I表示正常人体内该处神经纤维受适宜刺激后,膜内Na'含量变化,曲线Ⅱ表示膜电位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据甲图判断,谷氨酸是______(填“兴奋”或“抑制”)型神经递质。图中③过程与膜的____有关。
(2)据图分析,NMDA的作用有______
(3)MMD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使得C点______(填“上移”、“下移”或“不变”),神经细胞内渗透压______,最终水肿破裂。
(4)乙图中,AB段Na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CD段形成原因是______
(5)河豚毒素是一种剧毒的非蛋白神经毒素。为探究河豚毒素对神经纤维的影响,研究人员设计了实验:将分离得到的神经纤维分为A、B两组,A组使用生理盐水处理,B组使用等量溶于生理盐水的河豚毒素溶液处理,然后用微电极分别刺激神经纤维,测得膜两侧的电位差变化情况,结果如图丙所示。下列叙述合理的有_________(填序号)。

   

①对照组的设置是为了排除生理盐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②该实验中的神经元被微电极刺激后产生兴奋是因为Na+内流,此时细胞外Na+浓度小于细胞内Na+浓度
③河豚毒素可能会作用于Na+通道,抑制Na+内流,从而抑制神经纤维的兴奋④在医学上,河豚海素可作为镇定剂或麻醉剂,但是需要严格控制好使用剂量
8 . 某些种类的毒品通过干扰神经系统发挥作用,使人产生兴奋和愉悦感,经常吸食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并使人上瘾,从而带来生理、心理上的巨大危害。如图表示某毒品的作用机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发挥作用后再与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结合而被回收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一般会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
C.毒品分子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其作用位点往往是突触
D.长期吸毒,会使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数量出现减少,导致产生更强的毒品依赖
9 . 如图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缩手反射属于______(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当手指碰到尖锐的物体时,通常是____________(填“先缩手后感到疼痛”或“先感到疼痛后缩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已知图中的SG区与疼痛的程度有关,在病理因素的作用下,当SG区轴突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______受到刺激,就会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之融合,同时释放大量的谷氨酸(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导致疼痛感增强。
(3)若要探究止痛药X的作用位点是突触还是神经纤维,可将药物分别作用于SG区的突触和______点,再针刺______,观察并记录实验者是否感觉到疼痛。若药物作用于SG区的突触时,实验者没有感觉到疼痛,作用于上述实验点时,实验者感觉到疼痛,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 每年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近几年的主题都是“健康人生,绿色无毒”。《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长期使用毒品会使大脑的机能发生改变,可卡因(Cocaine)是一种已知的最容易上瘾的物质之一,它可以通过调控多巴胺的含量水平刺激大脑皮层,并产生兴奋和愉悦感。请据图分析回答:
   
(1)多巴胺为小分子化合物但仍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2)长期吸食可卡因机体可通过______调节减少[   ]______的数量。吸毒“瘾君子”未吸食毒品时,大多伴有精神萎靡、四肢无力的症状,推测可能是其体内______(激素)的含量减少所致。吸毒者反复吸食毒品后,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患病,这事实说明吸毒还会损伤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