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药物对兴奋传导及传递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NAc是大脑中调控奖赏、药物成瘾等行为的关键区域,其主要的神经元包含D1和D2两类(图1)。ACE抑制剂(ACEI)在临床上常用于降血压,但近期研究发现其与上述两种神经元的关联。

(1)图1中的兴奋性神经元可释放谷氨酸将兴奋向D1神经元传递。谷氨酸作用于D1神经元的谷氨酸受体,使其细胞膜上Na+通道开放,Na+____________,导致膜两侧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用ACEI处理离体培养的小鼠NAc区脑组织切片。检测D1和D2神经元膜电位幅度,结果如图2。
①图2结果说明ACEI对NAc区两种神经元的抑制具有___________性。
②图1中兴奋性神经元的细胞膜上存在阿片类受体,其活化程度可影响该神经元对谷氨酸的释放,若要验证ACEI对D1的抑制作用需要通过阿片类受体实现,实验组应加入的药物有 ______________
(3)D2神经元中高表达的脑啡肽是一种阿片类受体激活剂,外施阈值(100nM)以上的脑啡肽才能激活受体。科研人员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检测D1神经元膜电位频率(f),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膜电位频率的变化:(f两品施用后-f两品施用前)/f两品施用前×100%,结果如图3。

综合以上系列研究结果,科研人员构建了ACEI抑制D1神经元的作用机制模型(图4),请写出图中的“a”_“c”所指的物质或结构,并用“↑”或“↓”表示Ⅰ—Ⅲ生理过程的强弱________________
(4)研究表明D1和D2神经元在药物成方面分别发挥促进和抑制的作用,但二者形态和特性极为相似,很难通过理化手段进行精准调控。结合以上信息说明ACEI在降低药物成瘾风险方面的独特价值________________
2024-02-23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抑郁症的主要特征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常会产生无助感或无用感,严重者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5-羟色胺(5-HT)是一种能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为探索抑郁症的发生与5-HT含量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1)突触前神经元将5-HT释放到突触间隙,与______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5-HT发挥作用后少部分被______,大部分通过转运蛋白(SERT)摄取回突触前神经元。
(2)研究者提出的假设为:抑郁症的发生是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下降所致。下列能支持此观点的现象是______。
A.抑郁症患者脑神经元间5-HT含量降低
B.抑郁症患者突触前膜SERT表达量提高
C.5-HT受体基因的突变对抑郁症发病无影响
D.抑制突触前膜5-HT的释放会导致实验动物出现抑郁症表现
E.症状改善的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5-HT含量逐步提高

(3)释放5-HT的神经元主要聚集在大脑的中缝核部位。为进一步探究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的5-HT含量下降的原因,研究人员利用抑郁症模型鼠进行了研究,得到的结果如下表。表中结果可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别

数量

中缝核miR-16相对含量

中缝核SERT相对含量

对照组

10只

0.84

0.59

模型组

10只

0.65

0.99

(注:miR-16是一种非编码RNA,可与靶基因mRNA结合,导致mRNA降解)
(4)研究者进一步测定了中缝核处miR-16与SERT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如下图。据图可知中缝核miR-16可____________SERT的表达。推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上研究,请写出抑郁症患者产生情感低落等抑郁行为的分子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机体局部组织损伤可引发炎症反应。炎症反应通常会引起局部组织疼痛。科研人员对枸杞多糖(LBP)相关药效开展了研究。
(1)某些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使相关神经元更易产生_____,并传至_____产生痛觉。
(2)福尔马林(FM)是常用致痛剂,致痛表现集中在时相I(注射后0~5分钟,直接刺激局部神经末梢引起)和时相II(注射后15~25分钟,引起炎症因子释放而增加对疼痛的敏感性)。将若干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处理如下表,记录各组小鼠因疼痛发生的缩足行为,结果如图1。
分 组0~7天


连续灌胃
第7天灌胃实验后


右后足底皮下注射
适量LBP适 量 1 % F M
等量生理盐水等 量 1 % F M
等量生理盐水等量生理盐水

比较_____两组结果可知FM能引起疼痛。与乙组实验结果相比,甲组_____,由此推测LBP对FM致痛存在_____作用,且该作用可能只通过影响FM所致的炎症反应来实现。
(3)炎症因子IL-6使Ca2+通道(TRPV1)通透性增强,引起痛觉,其分子机制如图2所示。

据图概括IL-6通过PI3K发挥作用的两个途径_____细胞膜上的TRPV1通透性增强后,Ca2+内流增加,可_____神经元的兴奋性。
(4)为验证LBP通过抑制IL-6的释放发挥药效,将离体神经元和能释放IL-6的胶质细胞共同培养。对照组和LBP组均用辣椒素(TRPV1的激活剂)处理,检测神经元内Ca2+信号变化,结果如图3该实验不足以验证假设,还需补充检测_____,预期结果是_____
(5)基于上述系列研究,请为镇痛药物的开发提供一种思路:_____
2024-01-30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八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练习生物试题
4 .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也称“渐冻症”,是一种神经肌肉退行性疾病,患者神经肌肉接头示意图如下。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基础是____,轴突末梢中突触小体内的Ach通过____方式进入突触间隙。
(2)突触间隙的Ach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结合,将兴奋传递到肌细胞,从而引发突触后膜上的____变化。这个过程完成从____信号到____信号的转换。
(3)ALS的发生及病情加重与补体C5(一种蛋白质)的激活相关。如图所示,患者体内的C5被激活后裂解为C5a和C5b,两者发挥不同作用。
①C5a与受体C5aR1结合后激活____,后者攻击运动神经元而致其损伤,可导致ALS的发生及病情加重。
②C5b与其他补体在突触后膜上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引起Ca2+和Na+内流进入肌细胞,导致肌细胞破裂,破裂的原因是____
2024-01-2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意外事故造成的脊髓损伤常导致患者残疾。通过外科手术辅以药物治疗仅有不到2%的患者恢复正常,这是因为成年人的轴突断裂后很难再生,不能重新建立损伤部位上、下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科学家以成年小鼠为材料,研究脊髓横断后诱导轴突再生以恢复其运动功能的方法。
(1)脑和脊髓属于___神经系统,与外周神经系统共同组成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2)小鼠脊髓中有后肢运动中枢,若在脊髓胸段(T)和腰段(L)之间进行横断(图1),会导致小鼠___的躯体运动中枢无法有意识地控制后肢运动。

(3)研究者尝试诱导损伤部位以上的神经元轴突再生到损伤部位以下。通过一定技术,使T10部位的神经元表达轴突生长因子,同时在L2部位施加神经营养因子,成功诱导损伤部位以上神经元的轴突重新生长至损伤部位以下。检测脊髓损伤部位上、下电信号强度(图2)。结果表明神经传导功能并未完全恢复,判断的依据是___

(4)研究者推测只有使损伤部位上部的神经元轴突再生穿越断裂点后,与L2区靶神经元重新建立原有的突触联系,才能使运动功能得以恢复,因此进行如下实验:
①为了找到联系L2区原突触前神经元,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病毒注射到___(选填“正常”或“损伤”)小鼠的L2区,病毒侵染___结构使突触前神经元被标记上绿色荧光,再用带有红色荧光的抗体标记L2区神经元,观察到___,说明二者之间能形成突触,该突触前神经元被命名为SC神经元。
②诱导脊髓横断的小鼠SC轴突向L2区生长后,在图1所示延髓区施加电刺激,若检测到后肢肌肉___,则说明神经传导功能恢复。
(5)要将上述研究应用于临床治疗,请提出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___
2024-01-2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生活在热带海域珊瑚礁中的锥形蜗牛,通过一套快速的毒液注射系统进行捕食。研究发现,毒液的成分中含有不同的多肽分子,某些多肽分子可作用于下图所示结构。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示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递过程。
①突触传递过程中,前、后膜内外离子的移动如图所示。引起突触前膜上Ca2+通道打开的原因是____。图中①至④表示兴奋的传递过程,图中过程②表示____
②在突触部位胞内的钙离子主要来自于胞外。为证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可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量,提出可供实验的两套备选方案。
方案一:施加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再在该实验体系中适度增加细胞外液中的钙离子浓度,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
方案二:适度增加细胞外液中的钙离子浓度,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另取一组实验材料施加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比较上述两个方案的优劣,并陈述理由____
③毒液可通过阻碍猎物轴突膜上Na+通道开放,从而阻止兴奋的____;也可通过阻碍Ca2+通道开放,使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不能由____释放,阻止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进而发挥麻痹猎物的效果。
(2)研究发现,毒液除影响到神经细胞的功能外,还对其它细胞有影响。
①将毒液成分中的Con-InsG1蛋白注入到猎物体内后,会导致猎物血糖浓度降低,推测Con-InsG1蛋白结构____
②进一步研究发现Con-InsG1蛋白还能够结合人类胰岛素受体,并且Con-InsG1蛋白与人类胰岛素受体结合速率比胰岛素结合速率快,据此推测该毒液蛋白____
(3)你认为对于毒液的研究能够帮助人们开发哪些类型的新药物?____。(答出一点即可)
2024-01-1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人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兴奋此处的神经元,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可使人体验到欣快感,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下图是神经系统调控多巴胺释放的机制,毒品和某些药物能干扰这种调控机制,使人产生毒品或药物的依赖。

(1)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中,多巴胺储存在______内,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神经元A上的______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
(2)多巴胺释放后,在其释放的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冰毒的主要成分)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______(“增多”“减少”或“不变”)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______(“减弱”或“增强”),造成毒品依赖。
(3)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可以释放Ƴ-氨基丁酸,Ƴ-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Cl______,从而使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______(“兴奋”或“抑制”),多巴胺的释放量______(“增多”或“减少”)。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得,“奖赏”效应增强。停用时,造成药物依赖。
8 . 脆性X综合征(FXS)患者是由于X染色体上编码F蛋白的基因(F基因)序列中,三个核苷酸(CGG)发生多次重复所致。
(1)图1为某FXS患者家系图,该家系部分个体F基因的cDNA片段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

①在遗传咨询时,通过调查构建图1所示的家系图有助于分析遗传病的____,推算后代再发风险等。图2是提取患者体内总RNA经过____获得cDNA,再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获得的。
②临床观察发现,FXS的男患者通常比女患者症状严重。据图2推测,FXS患者的CGG发生多次重复,可能会导致男患者的F蛋白____,而女患者症状较轻的原因可能是____
(2)研究发现,FXS发病严重程度与CGG的重复次数有关。正常的X染色体有6~54次重复,而患者有230~2300甚至更多次的重复。CGG的重复次数有随代际增加的倾向,科研人员提出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如图3所示。

①据图3可知,以含有CGG重复序列的单链为____合成子代DNA链时,子链3'端容易滑落并折叠,随3'方向的继续延伸,会导致子链____
②哺乳动物中,胞嘧啶甲基化易发生在CG二核苷酸处,已知CGG重复序列紧邻F基因启动子的位置。结合图2中cDNA片段检测结果推测,Ⅱ-3的CGG重复序列导致F基因表达情况发生变化的分子机制可能是____
(3)研究表明,FXS与智力和情绪障碍有关,患者会出现冲动和癫痫等症状。γ-氨基丁酸(GABA)为海马区神经元分泌的抑制性神经递质。有证据表明,F蛋白与神经元上的GABA受体结合后激活受体的功能,使GABA调控通路发挥正常功能。
①请将下列英文字母填入表格空格处,补充实验方案,进一步提供新的证据。
A.野生型小鼠   B.F基因敲除的小鼠   C.生理盐水   D.GABA受体激活剂   E.突触前膜   F.突触后膜

组别

1

2

3

实验动物

A

a____

b____

海马区内注射物质

C

c____

C

检测指标

施加适宜刺激后,d____是否产生动作电位

②实验结果若为____,则说明上述结论成立。
2023-11-18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十一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教学诊断生物试题
9 . 抑郁症是一种以快感缺失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全世界发病率约为3.1%。
(1)海马区参与了学习记忆、情绪和行为等的调节。海马区体积缩小可能是导致抑郁行为的神经生物学结构基础,研究人员发现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区细胞数量_________,说明神经元死亡并不参与抑郁症的发生,故提出假设:神经元轴突及包裹轴突的髓鞘改变可能是导致抑郁行为的重要结构基础。
(2)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是由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在__________间的传递组成的。髓鞘可以加速神经冲动的传导并为所包裹的轴突提供营养,还具有神经修复功能。由于髓鞘可以再生,那么就有望通过药物或行为手段来修复或再生这些改变,从而改善抑郁行为。
(3)氟西汀是一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抑郁药物,为检验氟西汀对抑郁症大鼠症状的影响,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实验探究。
①请在下表中填写实验的主要步骤(填字母)以完成实验设计方案:

组别

实验步骤

检测指标

对照组

i

糖水偏好百分比

CUS组

ii

糖水偏好百分比

CUS+氟西汀组

iii

糖水偏好百分比

备注:1.CUS: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2.糖水偏好百分比=糖水消耗(g)/[糖水消耗(g)+纯水消耗(g)]×100%
i________;ii________;iii________
a.不做任何干预     b.孤养和慢性应激4周     c.4周后根据糖水偏好实验结果筛选CUS成模大鼠,之后随机均分       d.腹腔注射氟西汀3周       e.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周     f.给予慢性应激3周
   
备注:Flx-氟西汀
②糖水偏好百分比作为测量大鼠________的指标。
③实验结果如上图所示,据图分析,氟西汀组阻遏(缓解)了CUS所致大鼠糖水偏好的下降,说明____
(4)氟西汀能快速提高患者大脑的突触间隙的5-HT浓度,但在临床上抑郁症患者在服用该类药物2~6周后症状才得以改善,文献表明髓鞘受损后修复也需要4-6周,故可推测氟西汀的作用机制为________
10 . 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障碍类疾病。目前公认的抑郁症发病机制有两种假说。

(1)假说一:以5-羟色胺缺乏为主的单胺类递质假说(见图1)。5-羟色胺是一种令人愉悦的信号。兴奋到达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________________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5羟色胺,后者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________________。发挥作用后,5-羟色胺被_____________回收进细胞。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氟西汀属于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能够提高_____________中5-羟色胺的含量。
(2)假说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过度激活假说。人脑受刺激时,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增加,促进垂体分泌____________,最终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长期应激和压力会造成HPA轴持续激活,进而导致糖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___________作用减弱,持续高水平的糖皮质激素使大脑海马体萎缩、神经元种类和数目降低。
(3)研究证明这两种机制存在相互作用,如图2。低浓度CRF(小鼠的CRH)激活CRFR1受体,提高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GABA的量,GABA与突触后神经元膜上的____________结合,打开氯离子通道,氯离子_____________流,突触后神经元____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高浓度CRF激活CRFR2受体,使5-羟色胺能神经元兴奋。

(4)为了进一步研究两种机制的相互作用,科研人员制备了5-羟色胺缺乏的基因敲除小鼠,检测CRF的mRNA水平和血清糖皮质激素含量,若基因敲除小鼠的两项指标与野生型小鼠__________,说明5-羟色胺对HPA轴有作用。
2023-11-1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宣武外国语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