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特异性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7 道试题
1 . 紧密连接蛋白(CLDN6)是一种跨膜蛋白,在乳腺癌、肝癌等多种癌症中特异性高表达,能促进肿瘤发生、生长和迁移等。美登素(DM1)是一种抑制微管蛋白聚集的化疗药物,副作用较大。为实现DM1对肿瘤细胞的靶向作用,研究人员以CLDN6为靶点制备相应单克隆抗体并构建抗体-药物偶联物(CLDN6抗体-DM1),部分过程及作用机制如图1。

(1)CLDN6蛋白是一个跨膜蛋白,包括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制备免疫小鼠所用的抗原时,应提取____区基因序列用于设计抗原。研究中需多次对小鼠注射抗原,目的是____
(2)过程②经过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要稀释、滴入____中进行培养;过程③进行的操作是____,进行这一操作的原因是___
(3)CLDN6抗体-药物偶联物(CLDN6-DM1)与肿瘤细胞膜上CLDN6蛋白结合后才能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的功能,释放的DM1通过抑制细胞内____的形成,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
(4)为探究CLDN6抗体-药物偶联物(CLDN6抗体-DM1)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效果,科研人员用不同浓度的游离DM1、CLDN6抗体-DM1和IgG*-DM1(IgG*是中和毒素的一类抗体)分别处理乳腺癌细胞并检测细胞活力,结果如下图2。

①结合图1分析,图2中IgG*-DM1处理组细胞活性几乎无变化,其原因是____
②结果表明,CLDN6抗体-DM1对乳腺癌细胞作用显著,作用机理是____,临床上,运用CLDN6抗体-DM1治疗乳腺癌还具有的优点有____
7日内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
B.细胞毒性T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在骨髓中成熟
C.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D.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2024-06-0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李兰娟院士团队开发了一个原位肝细胞癌(HCC)模型,并发现3-羟基邻氨基苯甲酸(3-HAA)可以显著抑制HCC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进而调节小鼠体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机体清除癌细胞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
B.细胞毒性T细胞被癌细胞表面抗原激活后,能导致癌细胞坏死
C.3-HAA与单克隆抗体结合制成的“抗体—药物偶联物”能直接杀伤肝癌细胞
D.在对照实验中,可通过检测细胞因子水平验证3-HAA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机理
4 . 目前,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中得到普遍应用。其中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因其高度的个体化、靶向性、更强的杀伤活性和持久的杀伤力,达到高效识别、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效果。该疗法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②过程中特定基因序列包含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的基因,CAR-T通过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
B.③过程之前可通过抗原一抗体杂交对构建的CAR-T细胞进行检测和鉴定
C.③过程培养需要模拟内环境给CAR-T细胞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相对稳定的环境
D.只要提供合适的条件并及时传代,CAR-T细胞可在培养条件下不断增殖
2024-05-2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百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检测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关于细胞工程技术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改变诱导因素能使iPS细胞分化形成更多类型的细胞
B.用茎尖培育脱毒草莓,因为细胞分裂旺盛,易诱发突变
C.制备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必须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D.烧伤患者选择自体皮肤生发层细胞进行培养移植,不会引起免疫排斥
2024-05-2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6 . 分散到水溶液中的磷脂分子会自发组装成充满液体的球状小泡,称为脂质体。研究人员在脂质体外包裹上聚乙二醇保护层,并镶嵌上相应的抗体(一种具有识别能力的蛋白质),制造出一种能定向运送药物的“隐性脂质体”。目前这种“隐性脂质体”已在癌症治疗中得到应用。关于脂质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脂质体的“膜”结构与细胞膜均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
B.脂质体的“膜”结构成分与细胞膜类似,主要是蛋白质和磷脂
C.脂质体“膜”上的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并杀灭癌细胞
D.可在脂质体“膜”上加入适量胆固醇,用来调节脂质体膜的流动性
2024-05-18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7 . 科学家利用“水凝胶”将小鼠自体干细胞安全送进小鼠脑损伤部位,使其在该部位进行增殖、分化,以修复损伤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体干细胞与损伤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情况不同
B.自体干细胞能修复损伤细胞,说明自体干细胞具有全能性
C.小鼠自体干细胞表面不含抗原物质,进入小鼠体内后不会发生免疫反应
D.干细胞没有组织特异性,可以分化成各种细胞或组织
8 . 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科研人员尝试用免疫疗法和诱导细胞凋亡的疗法治疗癌症。
(1)正常情况下,当T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识别到抗原信号后,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与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特异性表达的B7分子结合,T细胞被激活,进行增殖分化形成____细胞,结合并裂解靶细胞。同时被激活后的T细胞会表达CTLA-4,CTLA-4与CD28结构相似,可与B7结合,避免免疫过强。
(2)科研人员发现,癌细胞膜上出现了大量的B7蛋白,癌细胞能因此逃脱T细胞的杀伤。为探究其机理,科研人员进行如下实验。

   

①科研人员制备接种癌细胞的模型小鼠,均分为三组。实验组分别注射适量使用生理盐水配制的抗CD28抗体和抗CTLA-4抗体溶液,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得到如图1所示结果。
②由于注射的两种抗体分别与相应抗原(CD28和CTLA-4)特异性结合,使B7蛋白与两种抗原的结合能力____
③据图推测,癌细胞逃脱T细胞杀伤的原因可能是癌细胞表面的B7蛋白优先与____结合,作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
(3)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双硫死亡。是由细胞内过量胱氨酸积累引起的二硫化物应激(disulfide stress)导致的快速死亡方式。这种死亡通常在葡萄糖饥饿的条件下发生。该机制导致的细胞死亡模式如下图2:

       

①提出一种新型死亡方式的第一步是排除其它细胞死亡方式的干扰。大部分癌细胞主要通过胱氨酸转运蛋白(SLC7A11)摄取胞外的胱氨酸,研究人员发现在____条件下,分别在SLC7A11高表达癌细胞内添加细胞凋亡、坏死、自噬抑制剂,发现均无法阻止细胞死亡。但细胞死亡却能够被还原性试剂(TCEP)抑制,推测TCEP的作用____
②由于葡萄糖与能量代谢有关,因此科研人员还关注了ATP在该死亡方式中的作用。结果显示,SLC7A11高表达癌细胞在葡萄糖饥饿条件下AT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敲除SLC7A11能____细胞死亡。这些结果表明,这种新型死亡方式与二硫化物应激有关,与ATP水平____。因此将其命名为“双硫死亡”。
③科研人员分别测定使用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抑制剂BAY和KL的癌细胞葡萄糖摄取速率和NADP+/NADPH比值,结果如下图3所示。实验结果说明抑制剂KL的效果更好,原因是____,易造成胱氨酸积累。实验表明,GLUT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原因是____

       

2024-05-1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中学、南京二十九中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9 .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女性怀孕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制备抗HCG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早孕的诊断。下图是抗HCG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要用到________技术。
(2)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给小鼠注射的HCG相当于____,使小鼠产生分泌相应____的淋巴细胞,此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免疫。
(3)该过程表示动物细胞融合,可用____方法。融合后的第一次筛选是用了培养基中培养。第二次筛选是____方法。
(4)单克隆抗体优点是:____,此过程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与____特异性结合,从而诊断早孕。
2024-05-09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2023-2024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10 . I、随着天气变冷,甲、乙两地爆发了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为研制相应的疫苗,某药物研究所从甲、乙两地分别提取病毒样本(甲地:m型病毒;乙地:n型病毒),在某种哺乳动物体内进行注射实验,观察到机体内的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II、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探究实验。在500mL已煮沸、冷却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培养液中接种一定量的活性酵母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以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机体内首次产生抗体,首先需要_______个信号激活B细胞,并在由________产生的细胞因子的促进作用下,最终由浆细胞产生和分泌。
(2)流感病毒侵入机体细胞后,首先需要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等使______细胞活化,该细胞使靶细胞裂解释放抗原,最终由抗体或其他免疫细胞消灭。
(3)研究人员在实验中第二次注射的是______;第三次注射后机体内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主要是_________。实验中第三次注射后,曲线的差异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机体对哪种流感病毒的免疫反应更加强烈。注射流感疫苗后人体内发生了________(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从而实现了人体对流感病毒的免疫预防。
(4)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逐个统计是非常困难的,可用光学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25×16,)等仪器进行抽样检测。每块血球计数板上有________个计数室。
(5)本实验中,不需要另外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在培养后期对培养液稀释100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显微观察到某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如图3.若最终几个样方中平均数与其相同,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密度约为________个/毫升。

   

2024-05-0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东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