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特异性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4 道试题
1 . 乙型肝炎病毒(HBV)侵入机体后,在机体内能够引发一系列的反应,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1是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参与细胞免疫
B.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被HBV感染的肝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C.图中细胞2的作用是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
D.细胞3是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物质A是细胞因子
2024-05-2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抢分卷(一)生物试题
2 . 科研人员使用6周龄雌性实验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抗人IL-17C的单克隆抗体7F10和10A7。取入IL-17家族的IL-17A,L-17B、IL-17C、IL-17D、IL—17E和IL-17F蛋白抗原适量,进行7F10和10A7的特异性鉴定,两种单克隆抗体均只与IL-17C抗原反应呈阳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骨髓瘤细胞和能分泌抗体的B淋巴细胞可融合成杂交瘤细胞
B.进行多次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的目的是筛选获得所需细胞
C.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在体外进行大规模培养时,常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
D.7F10和10A7均能准确识别IL-17家族的细微差异,可以大量制备
2024-05-2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高考生物压轴冲刺卷(二)
3 . 采食减少是动物被感染后的适应性行为,可促进脂肪分解,产生β-羟基丁酸(BHB)为机体供能。研究者用流感病毒(IAV)感染小鼠,之后统计其采食量并测定血液中葡萄糖和BHB的水平,结果见图1。测定BHB对体外培养的CD4+T细胞(一种辅助性T细胞)增殖及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见图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感染第4天后,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有所增强
B.胃肠蠕动减弱是支配胃肠的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占据优势的结果
C.CD4+T细胞被激活后分裂、分化成细胞毒性T细胞
D.小鼠感染期采食量下降能提高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2024-05-19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九校二模生物试题
4 . 免疫细胞疗法的治疗过程是首先分离出患者的免疫细胞,然后在体外培养,最后再将培养的免疫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从而起到治疗的作用,该疗法对于治疗白血病以及各种癌症性疾病有比较好的效果。如图为一个典型的CAR-T细胞疗法的操作流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免疫系统清除体内癌变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B.免疫系统清除癌变细胞体现了其免疫防御功能
C.由于输入的是患者的细胞,所以免疫细胞疗法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
D.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上的靶点,对其进行剿杀属于细胞免疫
2024-05-1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二中高三模拟演练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被蛇咬伤后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注射蛇毒抗毒素(抗体)血清。眼镜王蛇毒是一类含有多种毒性组分的蛋白,临床上救治眼镜王蛇咬伤,通常采用抗眼镜蛇毒血清和抗银环蛇毒血清混合使用的方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将减毒的眼镜王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家兔的浆细胞会分泌相应的抗毒素
B.抗银环蛇毒血清也可用于救治眼镜王蛇咬伤,因此该过程为非特异性免疫
C.眼镜王蛇毒中可能也含有银环蛇毒,因此可将抗眼镜蛇毒血清和抗银环蛇毒血清混合使用
D.注射蛇毒抗毒素救治眼镜王蛇咬伤,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的功能
2024-05-0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沧州八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6 .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渐冻症”,该病病因之一是突变的基因导致有毒物质积累,使运动神经元损伤。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制作前驱细胞,然后移植给渐冻症实验鼠,能延长其寿命。下列关于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iPS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B.iPS细胞分化成的多种细胞中DNA相同,蛋白质却不完全相同
C.若将突变的相关基因替换,或许可以起到治疗该病的作用
D.经体外诱导产生造血干细胞,在小鼠胸腺中能够增殖分化出B细胞
2024-04-1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郴州市明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受到病毒攻击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会刺激细胞Ⅵ增殖分化,从而分泌大量的抗体
B.④过程表示辅助性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杀灭病原体
C.当相同病毒再次入侵时,细胞Ⅲ也可以分化为细胞Ⅱ
D.细胞Ⅴ膜表面无抗原受体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2024-04-1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十九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8 . 当T细胞成熟时,会在其表面表达两种类型的受体分子(CD4或CD8),根据是否表达CD4或CD8,T细胞分为CD4+T细胞和CD8+T细胞,CD4+T细胞识别抗原呈递细胞(APC)表面呈递的抗原后活化,开始进行分裂、分化;CD8+T细胞识别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表面的抗原后活化,进行分裂、分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为胸腺,发挥作用的场所主要为脾、淋巴结和扁桃体
B.CD4+T细胞活化后,可分泌细胞因子,促进CD8+T细胞的增殖分化
C.活化后的CD8+T细胞能够攻击靶细胞,使其凋亡
D.抗原呈递细胞包括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依靠膜上转运蛋白的作用摄取抗原
9 . 巨噬细胞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是M1型巨噬细胞,主要通过释放促炎因子参与疾病早期炎症产生的起始和维持;二是M2型巨噬细胞,主要通过释放抗炎因子参与疾病后期的炎症控制和组织修复。研究发现迷走神经兴奋释放的乙酰胆碱(Ach)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的AChRs受体结合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发挥抗炎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还具有杀灭细菌的作用,该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B.巨噬细胞吞噬病原菌后可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并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
C.Ach主要作用于M1型巨噬细胞,与AChRs结合后可被降解或回收
D.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以及抗体、抗原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2024·河北·模拟预测
10 . 流感病毒(RNA病毒,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内)表面包膜上的血凝素能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血凝素和宿主细胞膜上的唾液酸受体相结合,从而与宿主细胞膜保持联系,神经氨酸酶(流感病毒表面的一种糖蛋白)水解唾液酸后,病毒从宿主细胞中释放,继而感染下一个细胞,抗流感病毒药物奥司他韦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血凝素与B细胞接触是激活B细胞的第一信号
B.流感病毒的清除需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
C.流感病毒利用宿主细胞内的氨基酸合成神经氨酸酶
D.奥司他韦与流感病毒抗体发挥作用的机理完全相同
2024-03-26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猜题卷(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