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叶色黄化甘蓝突变体植株矮小、长势慢,但其叶色黄化可以作为标记性状,在培育优势杂种时具有应用价值。科研人员在适宜条件下测定该突变体Y和叶色正常的野生型W的生理特征,得到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发育时期材料净光合速率/(μmol·m-2·s-1气孔导度/
(mol·m-2·s-1
叶肉细胞胞间CO2浓度/(mmol·m-2·s-1
苗期(20~30天)Y9.910.41350.46
W16.370.44319.18
莲座期(31~55天)Y16.540.25242.85
W21.600.29225.6
结球期(56~80天)Y15.560.30297.59
W20.770.31270.21

(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突变体Y的叶色黄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两种甘蓝的气孔导度相差不大,但突变体Y的叶肉细胞胞间CO2浓度较高,从色素含量变化对卡尔文循环影响角度分析,其原因很可能是____________。与同期野生型W相比,突变体Y的净光合速率较小,生长缓慢,从代谢角度考虑,可以通过____________(答出一点)等措施促进突变体Y生长。
(2)科研人员发现,低温条件下的突变体Y的叶色呈金黄色,而在高温条件下种植后可一定程度上恢复绿色。突变体Y叶色突变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存在其他优良基因,可应用于杂交育种。若将突变体Y的叶色作为标记性状应用于杂交育种的杂种鉴定时,筛选和种植杂种后代的思路为____________
2022-04-24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广西桂林市、梧州市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
2 . 入侵物种福寿螺喜食水稻幼嫩部分, 因繁殖快、适应能力强, 缺少天敌等原因, 在我国南方的淡水域迅速蔓延。在广西也几近遍布全自治区的水田、沟渠、河流, 给各地农业带来灾难。
(1)为研究福寿螺与本土田螺的种间关系, 开展了以下实验: 在同一个饲养盒混合饲养做为实验组(标记为a和b) , 在两个饲养盒中分开单独饲养为对照组(标记为c 和d) 。结果如图所示。这说明两种螺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2)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螺之间的生态胁迫的原理, 将两种螺分别置于如下图所示特殊饲养盒中的两侧进行单独饲养(挡板上的圆孔仅允许水流通过) 。定期检测两种螺的生存率的变化,发现与混合饲养实验所得结果基本类似。据此推测,其中福寿螺可能通过________进而对另一种螺起到生态胁迫作用。

(3)为调查统计福寿螺的种群密度,研究者通常采用样方法,原因是________
(4)福寿螺给各地农业造成巨大损失,部分地区通过轮作旱地植物来降低福寿螺种群的________以控制其数量。请你提出其他安全环保、有效的防治措施________(答出2点) 。
2024-03-22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测试生物试题
3 . 草原是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在我国广阔的草原上,饲养着大量的家畜,它们与草 原上其他各种生物组成了复杂的生物群落。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草原上存在着多种有捕食关系的生物,如鹰和狐狸,它们间虽有捕食关系,但却在草原上 长期共存,不断发展,这种现象叫做共同进化,共同进化是指____。某草原上生活着 一种薄翅螳螂,该种螳螂的雌体交配后即以雄体为食。雌雄薄翅螳螂之间的这种关系_______ (填“能”或“不能”)称为捕食关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 的___功能。
(2)如图是研究人员在该草原中连续调查10年的毛腿沙鸡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从第1年至第6年种群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 ,A.B. C三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相比,最小的是 _______点。

(3)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大力开展了“退耕还草”、防治草场沙漠化等措施,且收到良好的效果。依据生态学原理,这些措施收到良好效果的原因 是_______。“退耕还草”的演替过程在生态学上属于群落的_______演替。
2019-12-12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广西梧州市高三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