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具有耗能低、运行成本低、维护费用低等优点,在处理生活污水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针对农村居住相对分散,生活污水不适宜集中处理等特点,开发了一种基于“土地—植物”人工湿地模式,如图1所示(箭头表示水流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图1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湿地床栽有芦苇、香蒲、菖蒲、美人蕉等有一定净化污水能力的本地湿地植物,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________________原理,同时能够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保证当地生态系统的安全。请归纳湿地植物能够净化水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该湿地生态系统中,偶尔出现了几株外来植株,经调查发现该植株根系能够分泌萜类和类固醇等物质,导致周围植被出现退化,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3)图2统计的生物类群不能称为群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调查发现集水区N、P污染物去除不彻底,提出具体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
(4)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从湿地分离纯化蓝藻的探究活动,经过查阅文献确定使用BG11固体培养基进行分离,BG11培养基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3种),为容易获得多株蓝藻纯培养物,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区采样效果最佳,在获得纯培养物后继续扩大培养需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并定时取样检测蓝藻生物量。
2022-02-27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仪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学情联合检测生物试题
2 . 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具有耗能低、运行成本低、维护费用低等优点,在处理生活污水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针对农村居住相对分散,生活污水不适宜集中处理等特点,开发了一种基于“土地—植物”人工湿地模式,如图1所示(箭头表示水流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 流经图1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湿地床栽有芦苇、香蒲、菖蒲、美人蕉等有一定净化污水能力的本地湿地植物,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________原理,同时能够避免________,以保证当地生态系统的安全。
(2) 在该湿地生态系统中,偶尔出现了几株外来植株,经调查发现该植株根系能够分泌萜类和类固醇等物质,导致周围植被出现退化,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作用。
(3) 图2统计的生物类群不能称为群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调查发现集水区N、P污染物去除不彻底,提出具体改进措施:________
(4) 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从湿地分离纯化蓝藻的探究活动,经过查阅文献确定使用BG11固体培养基进行分离,BG11培养基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3种),为容易获得多株蓝藻纯培养物,从________区采样效果最佳,采用________法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在获得纯培养物后继续扩大培养需使用________培养基,并定时取样检测蓝藻生物量。
2021-06-01更新 | 51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大附中高三5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3 . 某生物研究小组为了验证酵母菌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才能产生酒精,他们依据“酒精具有还原性,可使酸性重铬酸钾变为灰绿色”的原理进行实验,装置如下图。分析回答:

(1)A装置中滴加石蜡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D装置中“注射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10min后,从A、D两装置中各抽取2mL溶液,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摇匀,均出现了灰绿色。甲、乙两同学对于D装置出现灰绿色提出了不同的解释:甲同学认为D装置也产生了酒精;乙同学认为是由于D装置中的葡萄糖未消耗完导致的。
①甲同学解释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解释的依据是__________,若设计实验判断此依据是否正确,其基本思路是 ______
③若实验结果是由乙同学分析的原因导致,则实验操作应如何改进?___
(4)在培养后期对培养液稀释100倍后,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25×16式)计数,显微观察时,甲同学在调焦清楚后,只看到血球计数板的横线而看不到竖线,此时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统计其中的五个中方格共有酵母菌120个。同时兴趣小组的同学另取一定量培养液用台盼蓝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多次镜检获得结果如下: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未染色酵母菌201723
蓝色酵母菌435

则培养液中活酵母菌的密度为________个/毫升。
2018-10-23更新 | 38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4 . 细胞呼吸原理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如表有关措施中,错误的是(  )   

选项

应用

措施

目的

A

种子贮存

晒干

降低自由水含量,降低细胞呼吸

B

乳酸菌制作酸奶

先通气,后密封

加快乳酸菌繁殖,有利于乳酸发酵

C

水果保鲜

低温

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

D

栽种庄稼

疏松土壤

促进根有氧呼吸,利于吸收矿质离子

A.AB.BC.CD.D
5 . 在农业以及畜牧业的生产中,许多措施体现了对生态学原理的应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农田除草降低了种间竞争,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B.利用性引诱剂杀死某害虫的雄虫可降低该害虫的K值
C.10万“鸭子军队”出征巴基斯坦灭蝗属于生物防治,可有效避免环境污染
D.增加入工林生物种类和数量可提高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和恢复力稳定性
6 . 细胞呼吸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下表中有关措施与对应的目的不相符的是(       
选项应用措施目的
A种子储存晒干降低自由水含量,降低细胞呼吸强度
B包扎伤口用透气的纱布避免伤口周围的细胞缺氧坏死
C水果保鲜低温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强度
D栽种农作物疏松土壤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利于吸收无机盐

A.AB.BC.CD.D
7 . 在农业以及畜牧业的生产中,许多措施体现了对生态学原理的应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农田除草降低了种间竞争,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B.利用性引诱剂杀死某害虫的雄虫可降低该害虫的K值
C.增加入工林生物种类和数量可提高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和恢复力稳定性
D.10万“鸭子军队”出征巴基斯坦灭蝗属于生物防治,可有效避免环境污染
2020-10-28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林分密度(单位面积林地上的立木数量)是影响林木生长和林下植物多样性的重要因子。为确定人工造林的最佳林分密度,以实现获得优质林木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科研人员在不同林分密度的人工白桦林中设置若干标准地(20m×20m),调查并统计白桦胸径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林分密度/株•hm-2

白桦平均胸径/cm

草本数/种

灌木数/种

800

11.1

15

11

1000

10.9

19

13

1200

10.8

28

17

1400

10.2

14

15

1600

9.8

12

13

(1)研究中,调查林下植物多样性常用的方法是 _______,不同林分密度下的植物种类存在差异体现了群落的 ________结构。
(2)随林分密度的增大,白桦对________的竞争加剧,影响自身生长,导致平均胸径减小。研究表明,人工造林时较为理想的林分密度是________
(3)人工林在维持全球碳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揭示林分密度对人工林碳汇功能的影响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科研人员测定了不同林分密度下植被及土壤中的碳储量,结果如图。

①在人工林中碳主要以________形式循环,植被中碳的去向有_______
②与林分密度为 800 株•hm-2相比,1000 株•hm-2、1600 株•hm-2时,土壤碳储量均较低,两者原因不完全相同,前者主要是_______,后者主要是________
③研究表明,适宜的林分密度能较好地实现土壤对碳的固存,从全球碳平衡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________,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4)通过人工造林发展碳汇林业,人工林的发展体现了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________进行。实践表明,不合理的人工林组成与结构及经营措施会导致一系列的生态问题,这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最终影响碳汇林业的可持续性。
2023-09-16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基地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生物试题
9 . 开展“乡村振兴战略”,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是乡村可持续性综合发展的新模式。
(1)打造以种植采摘、特色养殖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农业是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举措,区别生态农业群落和传统农业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生态农业更好地实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价值。
(2)在生态采摘园内设置一些鸟巢,招引更多的鸟类防治害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
(3)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农村污染的防治。某地农民通过发展鳊鱼养殖已经逐渐致富,可是高密度水产养殖引起了水域生态系统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影响鳊鱼的产量。下图所示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①治理鱼塘水体富营养化遵循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是____,塘主在鱼塘边种植了一些本地的水生植物,使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得到控制。
②垂钓者在鱼塘边垂钓时,往往会被蚊子叮咬,研究发现蚊子触角中有识别乳酸的受体,以此寻找人类的位置,这说明信息传递具有的作用是____;为了从根本上降低蚊子数量,可清除环境中的污水塘、房前屋后的积水容器、池塘养鱼捕食蚊子幼虫等,原因是这些措施降低了蚊子的____
③假设鱼塘中的鳊鱼只捕食蓝藻和小虾,小虾只捕食蓝藻,能量传递效率为20%,则当鳊鱼直接捕食蓝藻的比例由1/2变为1/4时,理论上来说鳊鱼的产量会下降____%。
④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答出两点)
⑤为保证水稻和鱼的正常生长,仍需要不断有人工进行物质投入的原因____
2024-01-17更新 | 2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沙漠蝗、东亚飞蝗和中华稻蝗是主要的蝗灾害虫,为加强对蝗虫的防治,科学家对蝗虫的种群特征、迁飞等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沙漠蝗、东亚飞蝗和中华稻蝗经界定属于不同的物种,判断的依据应是____
(2)蝗虫有散居型和群居型两种类型。散居和群居体现的是种群的____(数量、空间)特征。4~5只独居蝗虫聚集之后,可产生信息素以吸引更多蝗虫聚集;随蝗虫密度的增加,释放的信息素含量也会迅速增加,进一步促进蝗虫的聚集,这体现出蝗虫的聚集过程属于____调节。聚集后的蝗虫个体之间可通过触碰后肢某个部位来传递信息,从而开始群居生活,这表明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
(3)图1是某区域在若干年内发生的111次蝗灾的月份统计图。为了给预防蝗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者对气温、降水量变化与蝗虫数量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2所示。

图1、2的描述属于____模型。据此模型分析,____是蝗虫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
(4)为调查稻田中二化螟、卷叶螟和稻飞虱等害虫的发生状况,通常采用____法调查各种害虫的种群密度,并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防治措施。如利用性引诱剂吸引雄性害虫进行诱杀,阻止害虫的正常交配,降低害虫的____,从而降低其种群密度。
(5)鸭子是蝗虫的天敌,对散居状态的蝗虫控制效果较好。某科研小组通过在试验田放养鸭子研究对蝗虫的控制。下表为某段时间内植物和蝗虫的部分能量值(单位:104 kJ),鸭子可捕食蝗虫和试验田中植物,该时间段内系统无有机物输出。

项目

净同化量

呼吸消耗量

流向分解者

未利用

植物

108

75

21

58

蝗虫

7

10

1

3

鸭子的同化量为____kJ,第一营养级至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百分数,保留一位小数)。农业生产中采用牧鸭治蝗时还应考虑到鸭子对于生存环境、水源的要求、鸭子的数量等因素,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原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