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1-12高三·天津·阶段练习
非选择题-解答题组 | 适中(0.65) |
1 . 完成下列有关呼吸作用方式和场所的探究实验。

Ⅰ.上图所示的是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课题小组同学利用该装置探究某种异养型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反应瓶和中心小杯中放置有关实验材料和试剂,关闭活栓后,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
(1)取甲、乙两套该密闭装置设计实验。请补充表格有关内容:

装置

反应瓶内加入的材料

小杯内加入的材料

液面高度变化的含义

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

微生物悬浮液各1ml

适量的NaOH溶液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呼吸时CO2的释放量与O2消耗量的差


(2)将甲、乙装置均至于28℃恒温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微生物保持活性),60min后读数。请补充下表有关内容。

预期实验结果

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

上升

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下降

只进行产生酒精和CO2的无氧呼吸

上升

下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不变

            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Ⅱ.课题小组同学为了确定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作出假设: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只发生在线粒体中,不能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1号和2号试管中均检测到C02(与预测结果不相符)。
请分析回答:
(3)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相符合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步骤⑥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同学们的分析及对实验个别步骤作出的恰当修改,重新实验,大家都获得了与预期相符合的实验结果。最后,老师又提出一个新问题:“假如该实验时间过长,空气中的CO2溶入样本中的量足以被检测剂检测出,为了提高实验的科学性,排除干扰因素带来的实验误差,你如何解决?”请写出解决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26更新 | 6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天津市天津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2 . 在基因工程中,当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从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处切开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的切口是平整的,这样的切口叫做平末端,如下图所示:

已知加入DNA连接酶后平末端的连接效率低于黏性末端,下列关于产生此现象的可能原因或改进措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连接平末端时只有DNA连接酶起作用,缺乏黏性末端的突出碱基的互补作用
B.常用的DNA连接酶与平末端的亲和力比黏性末端的大
C.提高DNA连接酶浓度是改进平末端连接效率低的有效方法
D.适当提高温度也是改进平末端的连接效率低的有效方法
2017-10-14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3 . 如图1是某同学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影响”的实验装置。先将酶和乳汁分别放入2支试管,并将2支试管放入同一水浴(温度用T℃表示)环境中持续15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记录凝乳所需要的时间。

通过多次实验,记录不同温度下凝乳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装  置

A

B

C

D

E

F

水浴温度T/℃

10

20

30

40

50

60

凝乳时间/min

(不凝固)

7.0

4.0

1.5

4.0

(不凝固)


(1)上述实验中,温度是实验的______变量。
(2)将装置A内混合物加温至40℃,装置F内混合物冷却至40℃,实验结果会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以上实验,该同学得出了“凝乳酶的最适温度是40℃”的结论,此结论的得出不够严密,请你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哺乳动物产生的凝乳酶是一种重要的商用酶,可用于奶酪的生产。图2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快速生产凝乳酶的过程示意图。
①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再依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图中a过程是设计引物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过程中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构建一个基因表达载体,除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④导入受体菌的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出了凝乳酶,需要使用______杂交技术进行检测,如果出现杂交带,则说明已成功表达。
2021-04-02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八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统练生物试题
4 . 我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并在实践中应用。下列对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经验措施涉及的有关原理的分析,合理的是(  )
选项经验措施原理分析
A.果实、蔬菜等低温储存低温破坏酶的结构,呼吸作用减弱,减少了有机物消耗
B.种子晒干后储藏主要减少自由水含量,降低呼吸作用强度
C.喜阴喜阳的农作物间行种植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使农作物增产
D.增施农家肥提高农作物产量提供无机盐,增大CO2浓度,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A.AB.BC.CD.D
2024-04-07更新 | 23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检测(一)生物试题
2021·天津和平·一模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5 . 细胞呼吸原理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如表有关措施中,错误的是(       

选项

应用

措施

目的

A

种子储存

晒干

降低自由水含量,降低细胞呼吸

B

乳酸菌制作酸奶

密封

有利于乳酸菌繁殖,乳酸发酵

C

水果防腐烂

低温

降低植物细胞呼吸,减少糖类消耗

D

栽种庄稼

疏松土壤

促进根有氧呼吸,利于吸收矿质离子


A.AB.BC.CD.D
2021-05-20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6 . 细胞呼吸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如表中有关措施与对应的目的不恰当的是(  )

选项

应用

措施

目的

A

种子储存

晒干

降低自由水含量,降低细胞呼吸强度

B

乳酸菌制作酸奶

先通气,后密封

加快乳酸菌繁殖,有利于乳酸发酵

C

水果保鲜

零度以上低温

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

D

栽种农作物

疏松土壤

促进根有氧呼吸,利于吸收无机盐

A.AB.BC.CD.D
2021-06-14更新 | 617次组卷 | 40卷引用:天津市滨海七所重点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3月联考生物试题
7 . 细胞呼吸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下表中有关措施与对应的目的不恰当的是(  )

选项

应用

措施

目的

A

苹果保鲜

零下低温

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

B

小麦种植

疏松土壤

有利于小麦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

水稻种植

定期排水

避免水稻幼根因缺氧而变黑、腐烂

D

制作酸奶

密封

加快乳酸菌繁殖,有利于乳酸发酵


A.AB.BC.CD.D
8 . Ⅰ.研究人员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后,绘制了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甲)和碳循环示意图(图乙),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图回答问题:

(1)湖泊中,鲢鱼同化的能量流入分解者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乙图相比较,甲图中没有的是_____(填字母)。图乙中_________(填字母)可构成生物群落,碳元素在其中是以_________传递的。
(3)湖泊受到污染时,湖泊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来抵御和消除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4)研究人员研究小球藻种群数量变化时,应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方法。
Ⅱ.由于围湖造田、网箱养鱼、污水排放等原因,到21世纪初,湖北省洪湖的水面积比20世纪初减少了近2/3,昔日的美景不见了,换来的不是年年干旱,就是水涝;后来实行退耕还湖政策,并进行污水排放治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洪湖的生态环境逐渐改善和恢复,其水面积也增加到400km2。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环境改善和恢复,洪湖逐渐变为鸟类的天堂,该地水鸟数量明显增加,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鸟的种群密度增加的直接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洪湖中鲢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 20000尾,为了能保持鲢鱼的最大捕捞量,每次捕捞后鲢鱼的种群密度应保持在______尾/km2
(2)洪湖中野生红莲的叶子有的挺水,有的浮水,错落有致,这种现象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春节前爆发不明原因肺炎,并出现死亡病例和全国的大面积传播,我国政府及时采取防控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治。科学家检测发现,这场肺炎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命名为“2019-nCov”。
1.新型冠状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直接以病毒基因组RNA为翻译模板,表达出病毒RNA聚合酶,再利用这个酶催化各种结构蛋白mRNA的合成以及病毒基因组RNA的复制等,完成病毒的增殖。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新型冠状病毒合成RNA聚合酶的过程发生在病毒的核糖体上
B.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RNA复制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C与G配对
C.头孢类抗生素具有阻断细胞壁形成的作用,可以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增殖
D.75%的酒精能够使病毒的蛋白质变性,可以杀死新型冠状病毒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后,其刺突糖蛋白S识别人体细胞膜蛋白ACE2并与之结合,使病毒侵入细胞,同时会引起人体相应的免疫反应,下图表示人体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ACE2是S蛋白的受体,二者的结合与其蛋白质空间结构有关
B.d细胞通过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C.抗原片段向b细胞的呈递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
D.再次感染相同病毒,c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
3.目前广泛应用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方法是实时荧光RT-PCR技术。RT—PCR是将RNA逆转录(RT)和cDNA的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相结合的技术,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引物A与引物B应该具有不同的碱基序列
B.过程Ⅱ通过控制温度的变化实现目标序列的循环扩增
C.该反应体系中应加入缓冲液、引物、四种核糖核苷酸、逆转录酶、Taq酶等物质
D.该检测方法的应用依赖于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序列的确定
2020-04-15更新 | 4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10 . “碳中和”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国家战略,下图是某地区利用海洋资源发展的“藻-贝”共生养殖模式在这方面作出的积极探索。

   

(1)“藻-贝”共生养殖模式主要遵循生态工程的原理包括___(答出两点),应用上述基本原理时需考虑的问题有___(答出点即可)。
(2)通过检测养殖区与非养殖区海水的相关指标,结合图1和图2分析,养殖区可降低表层海水CO2相对含量的原因主要是___。此外,贝类食性广泛,通过滤食浮游生物和海带碎屑促进了有机物沿___传递,增加了有机碳的储存;同时由图可知,贝类还可通过___来降低海水中的CO2
(3)综合以上原因分析,“藻-贝”共生的养殖模式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通过海洋生物对海洋CO2的吸收,从而促进___,进而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助力“碳中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