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1-12高二上·吉林长春·期末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时刻A,室内温度由15℃突升到40℃;在时刻B,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
B.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时间内高
C.在时刻A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
D.在AB段时间内,因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故人体不散热
2022-02-19更新 | 196次组卷 | 48卷引用:2012届高三上学期单元测试生物试卷(大纲版)
2010·江西南昌·一模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2 . 有人曾做过实验,把玉米和小麦的叶子从植株上切下后,立即分别放在保持高温度、光照充足的容器内(保持生活状态),叶子的含水量由于蒸腾作用而徐徐减少,然后测定叶子在发生水分亏缺情况下的相对光合作用强度,正确的图示是 ( )
A.B.
C.D.
2020-10-16更新 | 761次组卷 | 3卷引用:2012届高三上学期单元测试生物试卷(大纲版)
10-11高三上·云南昆明·阶段练习
3 . 有关人体内K+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红细胞膜内外K+分布的不均匀与膜蛋白有关
B.血钾含量过低会导致心肌自动节律异常
C.K+在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
D.人体内血钾含量的高低与醛固酮的分泌量呈负相关
2020-04-12更新 | 46次组卷 | 4卷引用:2012届高三上学期单元测试生物试卷(大纲版)
11-12高三上·广西·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4 .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下列有关论述,不正确的是(     
A.非特异性免疫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B.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
C.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D.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2019-01-30更新 | 2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高三上学期单元测试生物试卷(大纲版)
11-12高三上·广西·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5 . 通过某些微生物的作用,把空气中游离的氮素固定转变为含氮化合物,这一过程就是一种生物固氮作用。为确定固氮的最终产物,做了如下两个实验:(1)把固氮菌培养在含15N的空气中,细胞迅速固定氮素,短期内细菌的谷氨酸中出现大量的15N。(2)如果把细菌培养在含有15NH3的培养基中,固氮能力立刻停止,但吸入氨态氮迅速转入谷氨酸中。由此可以推断,该微生物固氮产物是 ( )
A.NH3B.NO2C.NO3D.谷氨酸
2019-01-30更新 | 8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高三上学期单元测试生物试卷(大纲版)
11-12高三上·广西·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6 . 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
B.抗毒素是抗体
C.抗体都能被蛋白酶分解
D.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2019-01-30更新 | 9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高三上学期单元测试生物试卷(大纲版)
11-12高三上·广西·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7 . 下列与糖尿病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糖尿病患者逐渐消瘦,是因为其体内糖的氧化供能发生障碍,导致非糖物质分解加强
B.尿液中偶尔含有少量糖的人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但尿液中持续含有较多糖的人则一定是糖尿病患者
C.糖尿病患者吃得多,是因为其体内的糖被大量排出体外,导致血糖含量过低
D.糖尿病患者的尿多,是因为其代谢旺盛,产生的水比一般人多
2019-01-30更新 | 198次组卷 | 3卷引用:2012届高三上学期单元测试生物试卷(大纲版)
11-12高三上·广西·单元测试
8 . 如果某人下丘脑受损,则不会引起变化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B.体温
C.血糖浓度D.非特异性免疫
2019-01-30更新 | 7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高三上学期单元测试生物试卷(大纲版)
11-12高三上·广西·单元测试
9 . 在光合作用研究过程中,科学实验陆续发现以下事实:在人们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时,以反应式“6CO2+12H2OC6H12O6+6O2+6H2O”表示光合作用。此时希尔(R.Hill)从细胞中分离出叶绿体,并发现在没有CO2时,给予叶绿体光照,就能放出O2,同时使电子受体还原。希尔反应式是“H2O+氧化态电子受体→还原态电子受体+(1/2)O2 ”。在希尔反应基础上,Arnon又发现在光下的叶绿体,不供给CO2时,既积累NADPH也积累ATP;进一步实验,撤去光照,供给CO2,发现NADPH和ATP被消耗,并有有机物(CH2O)产生。希尔反应和Arnon的发现,使当时的人们对光合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H2O,而不是来自CO2
B.H2O被裂解后,发生了由H2O最后到NADP+的电子传递,整个过程需要光
C.希尔反应与CO2合成有机物是2个可以区分开来的过程
D.光合作用需要光的过程为CO2合成有机物过程提供了NADPH和ATP
2019-01-30更新 | 10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高三上学期单元测试生物试卷(大纲版)
11-12高三上·广西·单元测试
10 .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都生活在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中
B.内环境与外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C.缓冲物质H2CO3/NaHCO3对血液中pH的调节需要肺和肾脏的参与
D.“血钙过高会引起肌无力”证明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019-01-30更新 | 409次组卷 | 3卷引用:2012届高三上学期单元测试生物试卷(大纲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