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9156 道试题
1 . 下列有关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生素的使用诱发细菌发生基因突变,耐药性增强
B.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可以通过捕食、竞争及寄生等实现
C.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保持稳定不变
D.适应具有普遍性、绝对性和完全性,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 . 为研究某种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者做了以下实验,将长势相同的该植物幼苗均分成7组,分别置于不同温度下,先暗处理lh,再光照lh,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其干重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照下26℃和32℃时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等
B.若光照强度突然增加,叶绿体基质中C3的含量将会增加
C.30℃条件下,一昼夜光照时间超过8h,该植物幼苗才能生长
D.温度达到34℃时,该植物幼苗在光照条件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昨日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三模生物试题
3 . 细胞呼吸产生的内酮酸经扩散作用通过线粒体外膜上的孔蛋白通道后,经内膜上的丙酮酸转运蛋白,并由膜间隙与基质间质子(H+)的电化学梯度驱动进入线粒体基质。同时,该质子电化学梯度还驱动内膜上的ATP合酶合成ATP、磷酸转运蛋白转运磷酸基()进入线粒体基质以及腺苷酸转运蛋白运出ATP、运进ADP(大多情况)等。[H]等物质经电子传递链(受体是O2)释放的能量能够维持膜间隙与基质间质子(H+)的电化学梯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丙酮酸、H2PO4,ATP、H+穿过线粒体内膜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
B.[H]等物质经电子传递链释放的能量直接用于合成ATP
C.无O2存在时,电子传递链的受体是丙酮酸、线粒体基质中无ATP合成
D.阻断[H]电子传递链,细胞将不能正常进行生命活动
昨日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智慧上进高三5月大联考生物试题
4 . 通常认为,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免疫才具有免疫记忆,呈现二次免疫“既快又强”的特点,而先天免疫不具有免疫记忆。最新的研究发现,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也能发生功能改变,使得先天免疫也能产生免疫记忆,这一现象被称为“训练免疫”,机制如下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内源性抗原诱导的“训练免疫”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病加剧
B.“训练免疫”不依赖于T、B细胞,是“第二道防线”的非特异性记忆
C.二次刺激后,吞噬细胞产生了更多的细胞因子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D.图中吞噬细胞发生的表观遗传修饰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可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后代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高三仿真模拟考试(五)生物试卷
5 . CO2是制约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蓝细菌中有特殊的CO2浓缩机制,如图所示。其中光合片层膜上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羧化体具有蛋白质外壳,可限制气体扩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蓝细菌光合片层膜上含有的色素和绿色植物绿叶中的色素不完全相同
B.蓝细菌的细胞膜和光合片层膜上发生光反应,暗反应则发生在羧化体中
C.CO2不仅可以自由扩散通过光合片层膜,还可以主动运输通过膜
D.蓝细菌的CO2浓缩机制应该与HCO3-转运蛋白和CO2转运蛋白有关
6 . 磷酸化是指将一个磷酸基团导入一个有机分子,如蛋白质磷酸化、核苷酸磷酸化等。下列关于磷酸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磷酸化过程中伴随着ATP的水解,属于吸能反应
B.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中的相关物质和能量都能重复利用
C.蛋白质去磷酸化过程中伴随着ATP的合成,属于放能反应
D.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经磷酸化后被活化,有利于主动运输
昨日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高三押题卷生物试卷(三)
7 . 大气氮沉降是指大气中的含氮化合物通过降水和降尘被输入到土壤或水体中,对植物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碳循环等造成不良影响。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陆地表层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其微小变动会对碳平衡产生巨大影响。研究者通过模拟实验在植物多样性和大气氮沉降(图中的氮添加模拟氮沉降环境)背景下对某草地生态系统开展相关研究,如图1、图2所示。科研人员对高多样性植物群落也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图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实验目的是探究植物低多样性条件下,氮添加和适度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B.适度放牧可增加植物光合产物对地下部分的投入,缓解了氮沉降导致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的不良影响
C.温室效应加剧会加速土壤中微生物对有机碳的分解,属于正反馈调节
D.在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下,提高植物多样性和适度放牧可以保护土壤的有机碳库
昨日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 试题
8 .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北极冻原生态系统正因全球变暖、核污染等问题而逐渐消失。下图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已知狼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结合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狼同化的能量可表示为M+R+N
B.北极冻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但恢复力稳定性强
C.核污染中某些放射性物质会出现生物富集现象,这种现象具有全球性
D.CO2和有机物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叫做碳循环,碳循环不平衡加剧了温室效应
昨日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测试生物试卷(一)
9 .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矮化玉米株型紧凑,通风透光、适合密植,可有效减少玉米倒伏,提高玉米产量。现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野生型玉米WT获得玉米矮化突变体,并通过连续自交得到纯合体,即为突变体A5。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为单性花,杂交育种时的操作流程是____。与杂交育种相比,理论上能更快获得A5的育种方法是______
(2)进一步研究发现,在A5的mRNA上距离起始密码子474个核苷酸的位置出现了终止密码子,使______,进而导致O蛋白合成异常。
(3)根据突变体对赤霉素的敏感程度,可将玉米矮秆突变分为赤霉素敏感型和赤霉素钝感型。赤霉素敏感型突变是玉米体内赤霉素合成的通路被阻断;赤霉素钝感型突变是赤霉素合成正常,但赤霉素信号转导通路受阻。欲探究A5是赤霉素敏感型还是赤霉素钝感型,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南郊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模考试生物试题
10 . 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是目前诱导多倍体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
B.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C.由配子发育而成的个体是单倍体,比如雄蜂
D.三倍体西瓜无子的原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南郊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模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